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9-03-25张永香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14
张永香 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福州 350014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快速发展,猪病的发生和流行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其中,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影响我国养猪业的重大生猪疫病之一。自2006年发生高热病以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对猪群的危害日趋严重,常以继发或混合感染存在,这就加重了发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从而严重影响着生猪生产的各个阶段,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1 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是格拉泽氏病的病原,属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是一种非溶血、NAD依赖性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缺乏运动性的鞭毛,可形成荚膜和菌毛样的结构。副猪嗜血杆菌只能感染猪,且可感染不同阶段的猪群,但发病主要是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猪场首发时其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发病率和病死率也高,耐过猪可出现生长发育不良而成为僵猪。感染猪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消瘦、精神沉郁、持续高烧、呼吸困难、关节肿大、行走困难或者不愿站立、共济失调等。在发病的中后期甚至会出现侧卧、四肢呈划水样。典型病理变化表现为败血症和浆膜表面纤维素性渗出导致的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脑膜炎和关节炎。
目前,按血清型分型至少可将副猪嗜血杆菌分为15种以上血清型,各血清型之间缺乏有效的交叉免疫保护,且不同血清型和毒株之间其毒力差异大,其发病率一般在10%~15%,严重时病死率可达50%以上。由于血清型的多样性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差异较大,使得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疫苗免疫保护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已被普遍作为其毒力的标志,我国主要流行的血清型是 4、5、12、13、14 型,其中 5、12、14 型为强毒菌株,而不同菌株的4型和13型其毒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1]。
临床上副猪嗜血杆菌病常以继发或混合感染存在,猪场一旦发生该病使得养猪场的生猪疾病更加复杂化。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常与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继发或并发将加剧发病猪的病情和临床表现,所造成的损失比单独感染副猪嗜血杆菌严重得多。
2 综合防控措施
2.1 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关键 副猪嗜血杆菌是条件致病菌,该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在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营养不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等情况都会导致该病的发生。此外,细菌生物膜(表现为多个脏器的纤维素性渗出)的存在加重了猪群的持续感染。研究表明,从生物膜中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菌株比浮游分离株对抗生素和消毒药的抗性更强[2]。因此,细菌生物膜的存在增强了该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3]。当前,对于该病的防控应结合其发生的原因,其策略有:(1)加强饲养管理。通过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尤其要尽量减少仔猪的应激。(2)做好药物保健工作,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全群猪可使用免疫干扰素配合抗生素,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3)完善猪场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对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检测工作。
2.2 抗菌药物使用是目前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对于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应结合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坚持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抗生素的应用使得临床上很多细菌性疾病的暴发能得到很好的控制,这是在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上得以大量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副猪嗜血杆菌病通常是作为继发或者并发病发生的,而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该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副猪嗜血杆菌的耐药性也逐渐增强,甚至不同猪场分离的菌株或者同一猪场不同阶段猪群分离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副猪嗜血杆菌对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较敏感,而对氨基苷类、林可霉素、红霉素有一定的抵抗力,且极易产生耐药性。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从某种角度预示着猪群的免疫力下降,也意味着猪场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或者在猪场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最好通过药敏试验确定敏感药物以指导临床用药,临床上常采用头孢类、氨苄类等抗生素肌肉注射治疗。而在临床使用药物预防时,可通过交叉轮换用药的方式以减少耐药性对防控效果的影响。
2.3 疫苗免疫接种是目前控制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最有效方式 由于副猪嗜血杆菌主要存在于浆膜、脑膜、肺脏等部位,但浆膜、脑膜的毛细血管分布较少,一般抗生素难以到达这些部位;其次,由于抗菌药物长期存在广泛使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导致细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一般抗菌药物很难发挥治疗效果。因此,疫苗免疫是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的首选。
目前,国内大多数商业化疫苗是灭活苗,包括单价苗、联苗、多价苗等。我国最流行的3个血清是4型、5型和13型,但随着该病的发展其流行的血清型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不同地区、不同猪场其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免疫保护。因此,做好猪场流行菌株的血清型检测、选择对型的疫苗株,是防控该病的关键。一般母猪初免可在产前40 d进行,产前20 d进行加强免疫1次;经产母猪则可在产前30 d免疫1次即可。在疫病的重灾区,仔猪也应进行免疫,一般仔猪的免疫可在出生后1周至1个月内进行初免,在首免1个月后进行加强免疫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