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咸阳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初探

2019-03-25李亚鹏

防护林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木本油料油用牡丹

李亚鹏

(陕西省咸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陕西 咸阳 712000)

林业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绿色富民产业和实体经济,具有市场空间广、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等优势,在稳增长、调结构、保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经济增长趋缓、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对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1 咸阳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咸阳市现有林业用地45.1万hm2,其中有林地面积30.55万hm2。全市有国有林场1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4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

近年来,咸阳市坚持产业兴林战略,把发展林业产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林业生态、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协调发展的路子,林业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18年底,全市林业产业实现产值152亿元,全市涉林企业和经营大户共213户,其中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7家。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产业布局趋于合理

结合各县市区气候特点和产业特色,对全市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进行合理规划,在北部五县(市)山地林下经济建设区,涵盖永寿县、彬州市、长武县、旬邑县、淳化县,重点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杂果产业、林下种植业、养殖业,并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中部旱腰带综合型林下经济产业区,涵盖礼泉、三原、乾县、泾阳等4县,以发展核桃和油用牡丹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以石榴、山杏等时令杂果经济林为主的杂果经济林,并逐步扩大林下种植养殖规模,提高产业化程度。南部集约型林下经济产业区,包括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武功县等4县(市、区)平原地区。林下经济和林业产业发展以沿渭河重点推广林下养鸭、养鹅、养鸡等林下养殖,城区周边重点发展林苗间作、林花间作、林菜间作等林下种植业,并重点推进苗木花卉产业发展。

1.2 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近年来,全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抓好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全市建成优质良种核桃基地5.67万hm2,其中挂果面积0.57万hm2,年产量1.11万t,产值2.78亿元。建成油用牡丹基地0.29万hm2,文冠果0.49万hm2,花椒0.55万hm2,柿子0.97万hm2,红枣0.29万hm2。全市现有苗木花卉面积2.29万hm2,其中规模在66 hm2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44个。全市发展林下养殖野山鸡、野猪3万余只,发展林下种植丹参、板地黄、大黄、柴胡、黄芩等中药材367hm2,产值2 140万元。

1.3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以木本油料产业为重点,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近年来,先后引进了陕西兴森源、陕西绿一等多家木本油料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产业发展。陕西兴森源公司投资2 400万元,在渭城区建成了西北首家集低温压榨、超低精炼、全自动玻璃瓶灌装、氮气覆盖等技术于一体,年加工3 000~5 000 t原料、年产1 000多t清洁、有机、多功能性木本食用牡丹油的生产线,解决了种植企业、大户和农户发展油用牡丹的后顾之忧。淳化华迪公司在城关镇流转土地40余hm2,高标准栽植油用牡丹100余万株、观赏牡丹40多个品种,着力打造集牡丹观赏、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牡丹产业示范园。以杂果经济林发展为重点,全市共引进陕西多维、大统、绿一、兴森源龙头企业20多家。以苗木花卉生产为重点,先后引进北京花木、浙江森禾、东方园林、丰岭公司等四家上市公司,以及华荣园林公司、务本堂公司等50多家上规模的苗木花卉企业在咸投资发展,成为区域林业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1.4 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

坚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通过争取中省财政专项资金、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近年来,在积极争取中省相关项目资金的同时,加快涉林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步伐,先后有陕西大统生态产业开发公司、陕西多维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陕西炜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冠杰园艺有限公司、陕西天禾园艺有限公司、中山实业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企业落户咸阳。同时,积极整合农业、水利、国土等涉农项目,实行资金捆绑,为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产业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等方式,盘活森林资源,有效解决广大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流转林地面积2 400 hm2,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52笔1 420万元,签约投保政策性森林保险面积18.63万hm213.987亿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

除杂果经济林、苗木花卉和木本油料产业之外,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产业规模偏小。尤其是北部县的森林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变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收的发展优势。

2.2 产业链条短

林业产业以杂果和木本油料产业为主,由于起步较晚,产业链条还不完善,尤其是加工业规模不大,终端产品较少。在森林旅游业方面,虽然全市已建成开放了5个森林公园,但旅游产品单一,仅停留在传统观光度假层面,缺乏模式创新,具有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不足,对游客的吸引力还不够强。全市6个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标准还不够高,湿地保护与恢复功能成效初显,但旅游业还存在短板。

2.3 政策支持弱

市县两级受财力不足因素的制约,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能力有限,加之中省对发展林下经济、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等产业目前尚无明确的扶持政策,因此,政府层面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发挥的还不够明显。

3 对策与建议

优化产业布局。继续突出区域产业发展重点,根据各县市区的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促进生产要素流动、集中,形成区域明显、优势突出的林业产业布局。

延伸产业链条。在稳步扩大林业产业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提升管理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推进产业化发展上寻求突破。

壮大龙头企业。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优势产业的强大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3.1 加快产业发展

3.1.1 加快发展木本油料 油用牡丹和文冠果的市场门槛都不高,又可以兼顾经济和生态两个效益的发挥,套种油用牡丹和文冠果仅第一产业667 m2一年的产值就达8 000多元,且长期受益。而且这些木本油植物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寒能力强,适应范围广。因此,以核桃、油用牡丹、文冠果等为主的木本油产业,无疑是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致富的理想方式。同时,在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方面,目前还有与林业重点工程整合、市县补贴、土地流转入股等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可以降低企业和群众发展木本油料的前期投入成本,增强其投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吸引力。

3.1.2 加快发展林下经济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2〕42号)、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2〕115号),鼓励提倡贫困群众从事林下经济发展。目前,每年省财政投资咸阳林下经济发展200余万元左右,涉及林下种植油用牡丹和中药材,林下养殖等项目。因此,咸阳尤其是北部森林资源丰富的县区,应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林业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因地制宜加快林下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建立林下种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养鸡、林下种植中药材、林下种植食用菌等市场前景好的林下种养业。

3.1.3 加快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帝陵遗址等资源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养生为一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旅游服务、餐饮商贸等产业。森林旅游业既是增收产业,也是公益事业,可改变周边生态环境,因此应在财政投入方面力度有所加大和金融政策上有所倾斜,有效破解森林公园发展资金难题。要拓宽森林公园发展融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推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逐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要确立森林公园鲜明主题形象,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和口号设计工作,最终确立自身鲜明的主题形象。要加快培育开发特色森林旅游产品,通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评估,准确了解市场需要,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开拓市场。培育开发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游客需求、具有时代气息的森林旅游产品。突出重点,周密策划,精心包装,不断探索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和社会阶层,依据游客不同的需要,依照专门的主题,推出不同的旅游产品、旅游路线,进行集中宣传促销。

3.1.4 加快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生态文化产业致力于生态文化的传播与创新,顺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符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通过不断完善咸阳市的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生态文化内涵突出的博物馆、文化馆、标本馆、植物园、花卉园;命名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咸阳市森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和生态旅游文化的潜力,增强生态文化的活力与影响力,大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产业载体。

3.2 完善政策

3.2.1 加强政策引导 广泛宣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在认真落实各级关于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采取政府补贴、帮助企业争取税费优惠政策等,以有效调动企业和群众投身林业产业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组织,积极组建并发挥林下养殖、杂果、花卉苗木、木本油料等产业协会作用,提供从生产、储藏、加工、销售全过程的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健全完善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2.2 加大扶持力度 在林下经济和木本油料产业发展上,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核桃产业发展意见》、《关于试验示范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试验示范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建设规划》等文件,统筹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西北三省区生态建设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等重点工程,与林业产业发展项目捆绑实施,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项目支撑。继续落实核桃经济林、油用牡丹基地建设省市两级补贴制度。在杂果经济林项目实施中,要坚持把项目建设与林业重点工程、扶贫开发、农田基建、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相结合,实行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确保项目建设的高质量顺利实施。要用足用活中国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制定出台的《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在林权抵押登记、延长贷款期限、森林资产信息化管理和银行自评估及林权收储、扩大贴息规模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服务林业和方便农民获得贷款、扩大贷款规模提供支持,引导金融资本有序进入林业产业发展领域。

3.2.3 深化林业改革 要以巩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以落实和稳定农民林地承包经营权为核心,健全林权管理服务机构,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创新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完善林业补贴政策,做大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规范林权流转,让林地这一林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活起来,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使其最大限度的释放迸发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潜力。

3.2.4 强化技术服务 狠抓林业技术推广,实行技术承包,严格执行各项林业技术标准,强化技术服务。市县林业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通过科技下乡、专题技术讲座等形式,深入乡镇村组、企业和农户,开展生产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新技术示范等活动,提高企业和广大群众运用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木本油料油用牡丹
衢江区成立木本油料产业协会
“三不够”牡丹节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油用牡丹助农增收
湖南省林科院“南方木本油料利用科学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通过审批
油用牡丹在园林中的运用
牡丹的整形修剪
绿牡丹
我国木本油料家族再添新成员
河北省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