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大黄鱼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2019-03-25王凡廖碧钗孙敏秋林国清陈洪清黄光亮陈庆凯陈庆荣李安涵

中国水产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黄鱼宁德市网箱

文/王凡 廖碧钗 孙敏秋 林国清 陈洪清 黄光亮 陈庆凯 陈庆荣 李安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又称黄花鱼、黄瓜鱼、黄鱼等。因体色金黄、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广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

大黄鱼是我国最大养殖规模的海水鱼,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和广东也有少量养殖。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和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以大黄鱼为主打品牌的水产业是闽东地区的支柱产业。

大黄鱼是我国海水鱼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和广东也有少量养殖。福建省宁德市是我国大黄鱼产业的发源地和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以大黄鱼为主打品牌的水产业是闽东地区的支柱产业。

一、产业及其带动情况

据全国渔业年鉴统计,2017年我国大黄鱼养殖产量17.76万吨,其中福建15.0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4.7%。福建大黄鱼产业已形成了由原良种繁育、渔药饲料、渔机网具制造、仓储物流、加工贸易及旅游餐饮等行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仅宁德市大黄鱼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从业人员10多万人。例如蕉城区三都镇农业收入一半以上靠大黄鱼来贡献,其中秋竹村全村90%以上村民从事大黄鱼产业。

福建省大黄鱼产量一直居全国首位,10年来,其养殖产量和产值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图1)。据福建省渔业年鉴统计,2017年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产量15.05万吨,其中宁德市13万吨,福州地区1.95万吨,分别占86.4%、13.0%(图2)。

二、养殖生产情况

(一)育苗情况

福建省大黄鱼育苗主要集中在宁德市(育苗量约占90%)和福州市。目前,宁德市建有国家级大黄鱼原种场、大黄鱼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大黄鱼遗传育种中心、省级大黄鱼良种场各1家。福建省具有年生产能力在2000万尾以上的大黄鱼育苗场100余家,年产全长3cm~5cm大黄鱼苗种约30亿尾,养殖成活率在20%~50%。经过30多年的发展,福建省的苗种生产繁育技术已相对成熟,老百姓创新许多育苗方法,生产技术工艺水平总体处在国际领先水平。近10年来,福建省的大黄鱼育苗量稳中有增,从2007年的6.18亿尾到2017年的37.56亿尾(图3)。

(二)养殖分布情况

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主要集中在宁德和福州地区,其中宁德地区养殖产量占福建省的80%以上,养殖区主要集中在三都湾和沙埕港内,其中,蕉城区养殖产量最高,其次是霞浦和福鼎(图4)。

(三)养殖模式

1.筏式网箱养殖

筏式网箱是目前大黄鱼养殖的主要模式,它不但生产了占总产量95%以上的商品鱼,还为其他大黄鱼养殖模式提供了大规格鱼种。2017年,宁德市筏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产量13.83万吨,占福建省大黄鱼养殖总产量的91.9%。

传统的筏式网箱是以木质框架和泡沫浮球为主要材料,网箱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面积16m2~36m2,水深4m~6m。经过近10多年的发展和创新,目前传统大黄鱼养殖网箱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海域条件和不同养殖阶段鱼体规格进行加大和加深,逐步发展成面积可达400m2以上、水深可达10m以上的多框位大网箱养殖。该养殖模式100g规格的鱼种投放密度约40尾/m3,水体平均单产可达12kg/m3~15kg/m3。该创新模式的潜力和养殖鱼的品质都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抗流能力和安全系数有所下降,需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塑胶网箱是在传统筏式网箱的基层上,采用塑胶材料(HDPE)对网箱框架和浮球等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的一种模式。与传统的渔排相比,塑胶渔排有安全性高、避免泡沫塑料白色污染、以及环保可回收利用等诸多优势。但相比传统渔排,塑胶网箱投资成本高,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推广面积不大。

2.深水大网箱养殖

深水大网箱养殖是近年刚发展起来的一种大黄鱼筏式网箱养殖形式的补充。框架主要采用HDPE材料,网衣材料采用聚氯乙烯或铜合金,每只网箱养殖水深约10m。因其设置海域流速较大,主要利用大规格鱼种进行大黄鱼成鱼养殖。该模式养殖水体空间较大,为大黄鱼提供较大的生长空间,生产的大黄鱼体型、色泽、肉质均好。但因水流急,大黄鱼生长缓慢,养殖成本过高及抗流和风浪能力有待提高等原因,该养殖模式普及程度不高。目前该模式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南麂岛、大陈岛、普陀山等半开放或开放的海域。

3.围栏养殖

围栏养殖模式是1999年开始兴起的一种大黄鱼养殖模式,主要包括利用低潮线以下的内湾浅海区的插杆式围网养殖,港湾和库湾的网拦养殖等方式。该种养殖模式与传统小网箱养殖相比,具有鱼体活动空间大、病害少、成活率高等优点,且可利用天然生物饵料作为补充,饵料成本相对较低;商品鱼体形、体色、肉质、风味等较接近野生大黄鱼,市场售价高达100元/kg~300元/kg。但这种养殖方式受到适养海区少、抗灾能力弱、投资较大等因素限制,且也存在多年养殖后因底质污染而流行鱼病等问题。目前发展规模较小,养殖面积近50公顷。

4.池塘养殖

该模式对池塘结构、底质条件等要求较高,一旦水质管理不善极易流行鱼病而全军覆没。1998年福建省池塘推广面积多达2万多亩,而目前大约仅为3000亩~5000亩,且多以阶段性养殖为主。

(四)大黄鱼病害

目前,大黄鱼人工养殖阶段的常见病害有病毒性疾病,如虹彩病毒病;细菌性疾病,包括假单胞菌病(亦称“内脏白点病”)、弧菌病、肠炎病等;寄生虫性疾病,主要包括刺激隐核虫病(亦称“白点病”)、本尼登虫病、布娄克虫病(亦称瓣体虫病)、淀粉卵涡鞭虫病等;不明病因病,如“白鳃症”等。其中,大黄鱼“白点病”“内脏白点病”和“白鳃症”(俗称大黄鱼“三白”病害)是近几年危害大黄鱼养殖最严重的三种疾病。2018年5月份,福建省大黄鱼春苗还发生了严重的盾纤毛虫病,造成巨大损失。大黄鱼病害种类多,加上开放式养殖模式,治疗相对困难,应树立“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理念,一旦到了病害暴发期,其防治措施往往收效甚微。因此,要在海区的选择、网箱的合理布局、放养密度、苗种的质量把关、饵料的科学投喂、日常科学管理等方面下功夫。

三、加工与市场营销

(一)国内加工与销售

目前,大黄鱼已建立了遍布全国各地的营销网络,宁德市成为我国大黄鱼的产销中心。大黄鱼销售以内销为主,其中国内市场约80%,出口约20%。国内大黄鱼产品主要为冰鲜、原鱼冷冻、“三去”冷冻及盐制大黄鱼,国内销售仍以冰鲜为主。随着“掌上黄鱼网”“互联网+大黄鱼”等电子商务的发展,大黄鱼销售已入驻国内各大主要电商平台。近年来,宁德市渔业协会联合会员单位通过举办“大黄鱼文化节”“中国大黄鱼产业发展论坛”及在全国各地举办“大黄鱼推介会”等,打造大黄鱼文化,引导大黄鱼消费。

近几年,由于消费者对高品质大黄鱼需求越来越强烈,因而催生出以深水大网箱、围网、池塘等养殖出的“仿野生”大黄鱼。2016年,池塘大黄鱼收购价为160元/kg,围网大黄鱼收购价达100元/kg。以上这些情况,从不同角度反映大黄鱼的市场消费需求在不断增长。

(二)大黄鱼出口

福建省大黄鱼出口市场主要是以周边饮食文化相近的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为主。随着大黄鱼出口企业实力的增强,国际市场不断开拓,至今大黄鱼出口市场遍布欧洲、美洲、东南亚、澳洲、非洲等28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福建省大黄鱼每年出口2万多吨,创汇1亿多美元,价格从2008年的4500美元/吨上升到2016年的7010美元/吨;大规格和品牌商品鱼的销售价格甚至达到100元/kg~400元/kg。2017年宁德市共检验出口养殖水产品2.5万吨、创汇1.7亿美元,其中检验出口大黄鱼2万吨、创汇1.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9%、29.6%。2017年6月,首批2.5吨活大黄鱼成功出口韩国属全国首次。

四、品牌建设

福建省重视大黄鱼品牌建设。2005年宁德市获注“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2012年注册“宁德大黄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被认定为公共品牌的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获得“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08年宁德市蕉城区被评为“中国大黄鱼之乡”,2018年宁德市蕉城区获“中国特色农产品(大黄鱼)优势区”称号。

目前,福建省企业注册涉大黄鱼商标约60件,其中市“知名商标”近50件、省“著名商标”约40件,“中国驰名商标”9件。通过品牌建设和推介,提高了福建省养殖大黄鱼的品质和声誉。

五、标准化工作

福建省大力推进大黄鱼产业标准建设工作,相继承担了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国家质检总局和农业农村部等多项大黄鱼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质量安全等示范区建设项目。国内相关大黄鱼标准也均以福建为参照,制定了GB/T32755-2016《大黄鱼》、GB/T36206-2018《大黄鱼配合饲料》、NY/T5060-2005《无公害食品石首鱼》、SC/T2049-2006《大黄鱼亲鱼和苗种》、SC/T3216-2016《盐制大黄鱼》、SC/T2089-2018《大黄鱼繁育技术规范》、DB35/T1055-2010《注水大黄鱼判定方法》、DB35/T1350-2013《大黄鱼围网养殖技术规范》等标准或技术规格。

六、质量安全问题

福建省高度重视大黄鱼质量安全工作,2011年将大黄鱼作为主要水产品纳入福建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初步实现源头追溯。同时加强大黄鱼养殖和苗种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加大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开展药残快速检测,推进行业自律。2018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出台《福建省大黄鱼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要求做到“6个百分百全覆盖”以整治大黄鱼育苗、养殖环节禁用药及喹诺酮类、磺胺类兽药违规使用行为。经过各界齐抓共管,大黄鱼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在农业农村部组织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中,宁德市的大黄鱼全部合格。

七、技术支撑情况

自2016年福建省首次取得“大黄鱼人工育苗”成功后,省科委、省海洋与渔业局又进一步组织省内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组成省技术服务队,并建立集科研、生产、示范、培训、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试验基地。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福建省大黄鱼繁、育、养、推科学技术支撑体系比较完善。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和大黄鱼业者的共同努力,为福建省大黄鱼产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的动力。2018年全国“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重大科技成果与突出贡献人物遴选推介活动”中,福建省“大黄鱼全人工繁育与养殖技术”项目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渔业50项标志性成果,“大黄鱼之父”刘家富推广研究员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20名渔业科技突出贡献人物。

八、产业发展瓶颈

(一)缺乏良种支撑、苗种质量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市场对高质量苗种的需求,低苗价无序竞争造成苗种质量下降的现象有所缓和。目前福建省有规模较大的两家育苗企业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和宁德市官井洋大黄鱼养殖有限公司分别利用自有亲鱼进行良种选育,年均育苗量都在1亿尾以上,但相对福建省100多家育苗场、30多亿的育苗量,其比例非常小,良种覆盖率低,无法支撑大黄鱼产业持续发展。

(二)海上无序养殖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福建省大黄鱼养殖主要为浅海网箱养殖,在缺乏科学规划状态下,造成海水养殖规模发展过度,局部海域网箱养殖过密;养殖业者为片面追求高产而加大投苗量,加上冰鲜饵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网箱水体交换率显著下降、鱼的残饵与粪便在网箱区大量沉积不仅导致养殖环节恶化,还导致大黄鱼病害频发。

(三)病害种类繁多,尚无有效防治方法

大黄鱼病害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尤其是“白点病”“白鳃症”“内脏白点病”是近几年大黄鱼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白点病”虽然病原明确,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而“白鳃症”病因目前还尚未明确。病害频发不仅影响大黄鱼养殖效益总体不高,还增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

(四)质量安全问题成为产业稳定发展的隐患

大黄鱼病害频发,因部分养殖户药物使用不规范等原因,造成药残超标现象。2018年,在大黄鱼出口和农业农村部市场抽检中曾出现恩诺沙星等限用药超标现象,说明部分大黄鱼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没有严格遵守停药期规定。

(五)配合饲料使用率不高,不利于节能减排

目前生产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的企业多达百余家,但养成实践表明,由于投喂颗粒饲料相比投喂冰鲜饵料的大黄鱼生长速度偏慢,因此养殖业者使用配合饲料的意愿不强,只在夏季比较炎热和病害高发期时,勉强使用一段时间配合饲料。

九、产业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原良种体系建设,推进良种发展

加强原良种场建设,完善大黄鱼原良种场的设施设备和技术队伍。坚持原种选育,在保证大量繁育原种子一代供增殖放流的同时,并供作良种选育的亲鱼,为大黄鱼产业提供良种支撑,严格管理原良种生产,确保种质安全。继续加大选育力度,加快选出适宜本地区养殖的新品种,通过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选择和积极的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

(二)加强养殖规划,探索多养殖模式

当前,海上传统养殖业粗放养殖、无序养殖不仅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也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实施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动海上传统养殖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由政府、行业协会加强对养殖海区的疏导和管理,科学规划养殖密度,改进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海上养殖综合整治,推进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实现规范化养殖,以保护大黄鱼养殖的进一步发展。

(三)攻关病害防控技术,推行健康养殖

大黄鱼病害种类繁多,病因复杂,要加强大黄鱼重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健全大黄鱼养殖病害防治网络,尤其是要加强一线鱼病检测与综合防治示范点的建设。改善一线实验条件,提高一线人员待遇,稳定一线技术队伍。同时大力推广精准用药,推行绿色健康养殖,从源头上杜绝滥用药现象,保障大黄鱼质量安全。

(四)加强大黄鱼质量安全监管

贯彻“质量”理念,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的质量意识,严禁滥用药物以防产品药物残留。积极推进大黄鱼质量安全全程追溯工作,建立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制度,强化大黄鱼质量安全执法工作,确保大黄鱼质量安全。

(五)加大全价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加强大黄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研发大黄鱼全价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逐步以人工配合颗粒饲料替代、最终禁用冰鲜饵料。在节省饲料、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同时,达到保护水产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目标。

猜你喜欢

大黄鱼宁德市网箱
我国大黄鱼产业的集聚水平研究
大黄鱼的前世今生
网箱养鱼中的网衣清洗方法
同享好时光
高密度聚乙烯(HDPE)近海养殖网箱框架抗弯刚度分析
网衣的清洗方法
宁德大黄鱼产业升级之路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28元/斤的辉煌不再!如今大黄鱼深陷价格“泥沼”,休渔期或初现曙光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