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授权管理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03-25漆平马青华通讯作者王轶钟敏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倦怠感儿科责任

漆平 马青华(通讯作者) 王轶 钟敏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儿科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导致护理工作繁忙、烦琐、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与成人科相比较儿科护理及护理管理难度大、风险高,儿科护理管理人员经常疲于应对被琐碎工作[1]。儿科护士离职率及职业倦怠感也明显高于成人科[2]。授权管理是上级将一定权力与责任授予下级,让下级在其监督下行使相应的自主权、行动权和决策权,从而实现质量效益的最大化[3],2018年1月—10月我科采用授权管理模式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管床30张,两组护理人员年龄、工龄及学历分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治患儿在数量、疾病谱、病情、患儿年龄、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护士进行管理,即由护长分配任务,护士按照医嘱和护理常规进行操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1.2.2 观察组 采取授权管理模式。

1.2.2.1 设定授权岗位及授权范围、责任 授权岗位——责任组长责任组长为临床经验丰富、本科以上学历、至少任职2年的主管护师担任[4]。授权范围:沟通、协调、处理所辖病区的各项工作;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情观察、护理文书等护士履职的督察;危重患者的安全管理。授权责任:护士长将权力授予责任组长并监督其行使相应的自主权、行动权和决策权。建立绩效考核制度:确立加分、减分项,采用精神与物质奖励并举方法。

1.2.2.2 授权前培训 授权组长跟随护士长每日5巡视查房,护士长传授相关护理管理经验,对其授权工作进行指导及督导。建立责任组长查房记录,每日落实5巡视,查看组内授权内容的完成情况,护士长定期全面护理质量检查。

1.3 观察指标

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护理质控得分、护理纠纷和护理缺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自身满意度、护理质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 家属、医生、护士自身满意度及护理质控得分、护理纠纷和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

3.讨论

3.1 授权管理能激发护士工作热情,提高护士满意度,减轻护士职业倦怠感。护理是一种高风险职业,患者病情重、变化快、突发事件多,尤其儿科,患儿家长要求高、护理风险大、劳动强度大,护士始终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双重高压之下,导致其产生强烈的职业倦怠感[5]。儿科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及离职率明显高于成人科[2]。授权管理使护士获得了一定自主权、决策权和行动权,满足被信任、被重视的情感需求,能激发工作热情;授权管理将护理患者的责任和权利同时下放给护士,激发了护士主人翁精神,使其主动、自觉地参与到护理工作中,无形缓解了护士职业倦怠感[5]。本研究中授权管理后医生及患儿家属满意度高,护士自身满意度也高。医生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肯定、赞扬更加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护士被重视、被信任使护士更自信更满意更积极参与护理管理。

3.2 授权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是上级将一定权力与责任授予下级,让下级在其监督下行使相应的自主权、行动权和决策权,从而实现质量效益的最大化[3]。授权管理是在不影响个人总体工作责任基础上,将部分责任转移给下级;通过授权管理可以提高下级的主观能动性[6-7]。儿科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实施护理授权管理可将各项潜在风险分散落实,护士通过授权管理发挥才能、发挥专长、激发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主动参与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有效规避护理风险[6]。国内外学者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8-9]。护理授权管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尝试阶段,我科护理授权管理后护理投诉和护理缺陷明显减少。授权管理是一种有效管理手段,是一种特别值得提倡的护理管理方法。

猜你喜欢

倦怠感儿科责任
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感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儿科专栏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临床护士职业幸福感探讨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PDCA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缓解效果探讨
外科病房年轻护士自我效能感 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倦怠感研究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