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KP术后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复发脊椎骨折的预防作用分析

2019-03-25侯中玉吴照锋赵怀志王海峰张翼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诱因骨密度椎体

侯中玉 吴照锋 赵怀志 王海峰 张翼

(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脊柱外科 山东 莱芜 271104)

骨质疏松症(OP)是以骨量减少,骨小梁断裂、变细、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骨骼疾病,最终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升高[1]。本研究观察分析了PKP术后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复发脊椎骨折的预防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1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成三组,A组50例采取单纯PKP微创手术治疗,B组50例采取PKP微创手术联合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C组50例采取PKP术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A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32例,年龄55~65岁,平均(56.8±7.2)岁;症状持续时间7d~3个月,平均(1.3±0.5)个月。在骨折诱因方面,24例为跌伤,17例为扭伤,9例无明显诱因;在骨折节段方面,12例为L1,9例为L2,10例为L3,9例为T10,8例为T11,2例为T12。B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31例,年龄56~65岁,平均(57.4±7.6)岁;症状持续时间8d~3个月,平均(1.5±0.7)个月。在骨折诱因方面,23例为跌伤,16例为扭伤,11例无明显诱因;在骨折节段方面,11例为L1,10例为L2,9例为L3,8例为T10,9例为T11,3例为T12。C组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55~64岁,平均(56.2±7.0)岁;症状持续时间9d~3个月,平均(1.8±0.4)个月。在骨折诱因方面,23例为跌伤,19例为扭伤,8例无明显诱因;在骨折节段方面,13例为L1,10例为L2,11例为L3,8例为T10,7例为T11,1例为T12。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和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1)老年患者,年龄范围在55岁以上;(2)骨密度测定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3)确诊为一个或多个椎体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患者。诊断标准:(1)骨密度的测定: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扫描腰椎(L1~4)侧位的骨密度,分别测量三次后取其平均值,结果显示骨密度值明显减低,诊断标准为腰椎骨密度的丢失大于或等于2个标准差(25%);(2)全身性骨痛,尤其是腰背部疼痛明显呈进行性加重表现;(3)脊柱后凸畸形;(4)X线诊断标准: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病变椎体的高度,压缩性骨折的诊断标准是病变椎体后缘高度与邻近椎体后缘高度的比值小于80%[2]。

1.3 方法

A组:单纯PKP微创手术治疗,住院期间采用PKP微创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B组:PKP微创手术并结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住院期间采用PKP 微创手术治疗后三天静脉点滴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C组:PKP术后常规药物保守治疗,住院期间采用PKP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进行硬板床平卧休息制动,常规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并给予镇痛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1)椎体骨密度测定: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1到腰4 椎体的骨密度,排除有压缩病变的椎体。分别与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12月进行椎体骨密度测定;(2)患者治疗前后脊椎活动能力的评分(ODI评分):评分标准如下:行动无明显困难,1分;仅行走困难,2分;需使用轮椅或只能坐立,3分;被迫卧床,4分。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脊椎活动能力的评分[3];(3)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比较:VAS 评分是目前临床上评价患者疼痛程度公认和常用的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是用一条10cm长的标尺上的10个刻度代表患者所能忍受疼痛的程度,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具体操作方法:医师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患者,让患者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生根据患者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疼痛分数[4];(4)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骨密度、ODI评分、VAS评分比较

B组、C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患者的骨密度又显著高于C组(P<0.05),ODI评分、VAS评分又均显著低于C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A组、B组、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6/50)、14.0%(7/50)、16.0%(8/5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三组患者的骨密度、ODI评分、VAS评分比较(±s)

表1 三组患者的骨密度、ODI评分、VAS评分比较(±s)

组别 n 骨密度(g/cm3) ODI评分(分) VAS评分(分)A组 50 -2.8±0.4 28.0±3.6 3.2±0.8 B组 50 -1.8±0.4 22.1±3.8 1.3±0.5 C组 50 -2.3±0.5 25.3±3.8 2.2±0.4

表2 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讨论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方法大体分为:药物保守内科对症治疗及外科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是抗骨质疏松治疗,并给予镇痛药物等对症治疗,再辅助理疗等来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5-10]。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C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O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B组患者的骨密度又显著高于C组(P<0.05),ODI评分、VAS评分又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B组、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6/50)、14.0%(7/50)、16.0%(8/50)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KP术后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复发脊椎骨折的预防作用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诱因骨密度椎体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不要轻易给儿童做骨密度检查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超声检查胎儿半椎体1例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OSTEOSPACE型超声骨密度仪故障案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