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3-25魏玉锋

医药前沿 2019年3期
关键词:孔镜椎间腰椎

魏玉锋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730900)

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椎管各径线缩短,对硬膜囊、神经根、脊髓造成压迫,进而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1]。该病症在临床中通常表现为腿痛、双下肢无力或麻木等症状,这对于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日常生活均造成了严重影响。当前在临床中其治疗方式多以手术为主,由于多数中老年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合并症,导致术后容易引发并发症;而经椎间孔镜下行切除术则能有效提高其临床效果。因而在本次研究中,将针对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展开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92例,女5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5±16.5)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4.0±2.0)年,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经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术前常规查体、影像学检查明确其责任节段。椎间孔镜手术:用0.17%罗哌卡因(生产企业: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325)6ml行局部麻醉或分离腰麻,然后帮助患者取俯卧位,用C型臂X线机定位椎间隙,并在其监视下将在其患侧手术节段椎间孔置入穿刺针,然后取出穿刺针内芯,再将导丝置入,逐渐套筒使软组织通道扩开,再逐级环锯将部分上关节突腹侧部分去除。神经根减压:扩大椎间孔行侧隐窝减压,建立工作通道,并确定其位置后置入椎管,对增厚的黄韧带进行清除;然后在硬膜前间隙的直视下把椎间盘组织取出,使侧隐窝扩大成形,对头侧椎弓根下缘到尾侧椎弓根上缘间神经根进行探查其是否减压彻底,减压结束后其神经根落回原位,表面血管充盈、硬脊膜随心跳波动[2];再取出椎间孔镜与工作通道,放置引流管并将切口缝合。术后观察:对患者下肢感觉与运动情况进行观察,适当给予止痛、消炎、营养神经治疗,并告知其注意事项,行MRI复查了解其减压情况。

1.3 评判标准

观察所有患者经治疗后(1)VAS评分:以0~10分为标准,分值越高则疼痛感越强烈;ODI问卷中,通过对其日常生活、社会生活、疼痛强度等方面进行评分,若分值越高则标准腰部功能恢复状态越差。(2)Nakai评分:若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则为优;若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活动轻微受限,对生活、工作无影响,则为良;若患者临床症状无缓解,活动受限,则为差;总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3)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出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观察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指标

本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手术时间(91.5±20.3)min、术中出血量(48.3±11.6)ml、出院时间(2.2±1.3)d。

2.2 患者经治疗后腿痛VAS与ODI评分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其腿痛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患者经治疗后腿痛VAS与ODI评分比较(±s)

表 患者经治疗后腿痛VAS与ODI评分比较(±s)

指标 腿痛VAS(分) ODI(%)术前 5.9±1.5 71.5±14.3术后即刻 2.5±1.2 28.1±11.5术后1个月 2.4±1.0 25.4±9.3术后3个月 2.3±0.8 23.2±6.1 F 345.500 692.580 P 0.000 0.000

2.3 患者术后Nakai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术后经改良Nakai疗效判断,优81例(54.0%)、良54例(36.0%)、差15例(10.0%),总优良率90.0%。无其它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讨论

腰椎管狭窄症作为老年人群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性疾病[3],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该病症的发病率也开始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通常多因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外伤导致脊柱骨折等诱发,且对患者的日常行为、工作等都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腰部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在传统的后侧入路部分切除椎板等手术中,由于对患者造成的创口较大,使其术中出血量多,且过多的剥离软组织,导致患者在术后恢复效果不佳。而随着微创理念的广泛应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方式受到了病患与医生的青睐,该手术方式术野清晰,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但该手术由于减压范围小,使得术中难度较大,术后效果有一定局限性,因而在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时给予精确的椎管减压对进一步提高其临床疗效有着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行椎间孔镜手术后对其行内镜下减压,通过环锯来逐级扩大椎间孔,将头侧至上位椎体椎弓根下缘作为减压范围,从而确保其实现减压的同时兼顾手术节段的稳定性;该次手术治疗后优良率高达90%,且腿痛VAS评分与ODI评分较之术前有明显改善;因而在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给予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着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猜你喜欢

孔镜椎间腰椎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后外侧入路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