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文关怀视域浅析体育精神

2019-03-24张爱国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事业体育精神人文精神

张爱国

(山西大同大学浑源师范分校,山西大同,037400)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发展体育运动的目标和方向。体育运动不仅仅是对个人都身体素质的强化,同时伴随着为人民强身健体的服务。在人与人结成的社会中去从事体育活动,自然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属性。所以体育运动不单单是训练人的身体机能,也打上了深深的人文属性烙印。“人文最早源于古代西方,是相对于“神文”提出的,倡导以人为本,解放人的思想,古代中国人文多指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礼仪教化等。综合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尽管古往今来对人文的界定不同,但在理解上基本包括两层含义,即“以人为本”和对理想的人或人性的培养、教化。”[1]而当前在体育活动中,对人文关怀方面关注得不够,这导致体育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偏差。

一、体育精神与人文关怀

体育是以人身体素质和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人类活动。人类开展体育活动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东西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体育文化传统。我国的现代体育运动体系主要是借鉴西方国家的活动模式建立的,也带有前苏联体育运动模式的影响。当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步走上了自身的发展道路,体现出我国体育事业的特色来。体育事业可以分为竞技体育、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等类别,社会体育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上为了强身健体而进行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则和这两类不同,除了强身健体之外,竞技体育还承担着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带动全社会体育事业向前发展的重任。如此划分,并非指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就没有比赛了,就不存在竞技问题了。事实上,不管哪种类型的体育运动,都会通过比赛的方式来检验体育运动的效果,激励体育运动持续进行,在学校、社会上也经常举办各种比赛,比如友谊篮球赛、职工越野跑、班级对抗赛、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也属于比赛,只不过和规模、影响力等于正规的竞技体育比赛有差距。其中竞技体育是体育精神的集中展现,体育精神中的人文关怀也是主要针对竞技体育而言的。竞技体育对整个体育事业具有引领作用。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道主义。尊重人的价值。在竞技体育运动中,也需要具有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体现出对于人生存和发展意义的追问与关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运动中既要发挥体育运动竞争、对抗的特点,而且还要在体育运动中体现出人文关怀,在激烈的体育运动中体现出精神层面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体育人文精神也逐步赋予了更多的含义。[2]当前我国的经济体育运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不容否认的是,在体育领域也存在个人利益至上、拜金主义等问题,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体育界的人文关怀并没有随之跟上,这就导致了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相脱节。这个问题是非常值得关注并思考的。

二、体育运动中缺少人文关怀的原因与表现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上升,各项事业在世界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新成就。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文体事业的高度发达,我国在经济体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非常巨大的。从1984 年中国派出强大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奥运会获得十五金八银九铜、金牌数和奖牌数名列第四的优异成绩开始,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多年来一直保持在奥运会奖牌榜的前几位。尤其是在2008年中国举办了一届令人振奋、精彩绝伦的奥运会,中国获得的奖牌总数位列第一,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此外,我国还曾经举办过亚运会以及其他众多的单项国际体育赛事,2020年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不论是中国举办的世界性赛事还是派代表团参加的其他国际赛事中国代表团在多数都不负众望,取得佳绩。中国的体育实力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但是傲人的成绩背后缺失,也存在着不少隐忧。体育比赛中人文精神的,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种缺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体育与经济利益过度挂钩,导致商业化风气严重影响体育精神。本来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利用经济发展的成果来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应该受到鼓励和保护。事实上,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也是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方向。但是这种体育运动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地去看,需要在一个合适的区间内进行。正常的体育经济运动,允许一些民间资本的参与,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资金鼓励,这是无可厚非的。然而,一些教练员、运动员为了迅速提高成绩,也通过一些违禁手段甚至是违法手段来达到提高成绩、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违禁药物的滥用,体育人才的无序流动,对高水平运动员的奖励层层加码导致运动员心理失衡等现象依然在一定范围之内存在。这就导致运动员可能在经济利益面前被冲昏头脑,做出背离体育运动精神的举动。第二,竞技体育和经济利益挂钩带来越来越多的功利化色彩。奥林匹克精神“更高、更快、更强”充分表达了竞技体育对于成绩和名誉的追求。但是只要是有选拔性、竞争性的活动,都是优胜劣汰、优中选优的,它有自身运作的规律。但是也正因为冲刺到竞技体育运动顶峰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要站在无数前人的肩膀上,这种荣誉和成绩的取得是来自不易的,它必然带有耀眼的光环。这种光环对每一名运动员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在竞技体育中往往背离最基本的体育精神,反而去盲目地、不惜一切地追名逐利,与体育精神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这些因素导致在体育运动中,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过于片面。蒋菠等在《现代体育人文精神内涵的理论框架构建》中提出的主要框架包括:自由民主的公平竞争精神、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的人道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英雄主义精神、诚信超越的团队协作精神等五个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更多地是强调了体育运动中的竞争精神、拼搏精神、英雄主义精神。[3]但是对于体育运动中的人文精神,却有意无意地漠视了。在这种情况下,体育精神就不能够全面地得到弘扬,从长远来看,对于整个竞技体育的发展是有负面影响的。

三、体育精神中融入人文关怀的方法

体育精神是全面的、多维度的。目前的体育教育中往往更多地强调对抗和竞争,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又把经济效益给凸显了出来。长此以往,这样的状况可能会把体育运动带向极端,引入歧途,背离了体育运动的初衷和本质。因此,需要把体育精神中所蕴含的人文关怀作为重要的内容融会贯通在日常的体育教育、体育比赛乃至所有的体育活动中。具体来说,除了向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习、继承我国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在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中灌输人文观念。体育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教给运动员一些运动技能,还有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心理素质方面的调整。不管是哪项内容,都离不开体育精神,都离不开人文关怀。在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条件、个体差异明显的运动员,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不同水平、不同状况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运动员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这其中其实就包含了人的个体差异性的问题,考虑到这种差异其实就是以人为本精神的最好体现。在体育运动中,尽管竞技、对抗、顽强拼搏的精神不可或缺,但是团结、互助、协作的理念也必须灌输给学生。通过这样的教育和训练,运动员不仅仅通过过硬的训练技能拿到个人的荣誉,而且还会有集体观念、团队观念和国家荣誉感、自豪感,才能真正地称为一名合格的运动员。

二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人文关怀具有制度保障。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增强人民的体质,竞技体育在其中起示范和引领的作用。体育精神中的人文关怀,主要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密切关注。[4]这种人文关怀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有法律法规和制度的保障。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全世界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一切来源于国家对于体育事业的重视,多年来实行的举国体制确实获得了实效。但是从体育的长远事业发展趋势来看,将来的体育事业应该淡化金牌意识,要更加重视对于体育价值观的培养和竞技能力的培养。应该真正把竞技体育作为引领全国人民梳理健康意识、增强身体素质的手段,而不是终极目的。为此,要在保障运动员合法权益、积极进行体育战略计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革,以及全民体育观念的改变等方面做出努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一些法律法规把相关的事项固定下来,让人们有所依据、有所遵循,从制度方面保证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体育精神的有效传承,把重视竞技体育的成绩转化为重视竞技体育的引领和带动效果。这种调整就是体育精神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媒体,营造一种重视人文关怀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竞技体育是新闻媒体非常关注的对象,许多媒体都设置有体育专栏、体育频道。体育新闻报道应该以弘扬体育精神为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功能。这就对了体育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当前体育新闻报道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新闻工作者应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倡导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实现人文精神理念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传播与弘扬。”[5]体育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熟悉体育活动,会写文章,还应该加深自己的理论修养和道德水平。在当前体育活动严重商业化的背景下,体育新闻工作者也应该加深对体育人文精神精神内涵和实质的理解,自觉从舆论上引导读者,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思想性等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传播体育人文关怀的理念。

四、结语

竞技体育需要弘扬的体育精神,是全面的体育精神。而在体育精神中,人文精神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充满人文关怀的体育精神才是竞技体育活动的最终追求。[6]竞技体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看似是体育领域的问题,其实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是社会思潮在竞技体育领域的体现和反映。因此,如何在体育精神当中融入人文关怀,还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不论是体育部门的领导、教练、运动员及其他相关人员,还是政府、学校、媒体等部门,都有责任宣传、践行、保护体育精神中的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

体育事业体育精神人文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