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专业市场效应分析

2019-03-24王必达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工升级效应

王必达 赵 城

(兰州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兰州 730020)

专业市场作为一种市场制度创新,是指由众多交易若干类相关商品的销售商在特定空间内集中而形成的开放式、专业化、规模化、共享型交易平台。作为实体场内交易与互联网虚拟交易的结合体,专业市场往往涵盖批发与零售两种交易方式,兼顾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具有集散关联商品、集聚交易双方、集中市场信息、形成批发价格、提供结算和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的功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专业市场作为我国成长速度最快、交易额比重最高的商品流通业态,为沿海先发地区产业分工格局的演进和地方经济的快速成长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如何充分发挥专业市场在实现生产与交易良性分工、供给与需求动态匹配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特定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带动后发地区实现经济起飞,这不仅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界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回顾

国内学界对专业市场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但主流定义普遍突出了专业市场交易空间实体化、交易方式规模化以及交易商品互补性或替代性等特征。①黄训江:《中国城市专业市场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软科学》2015年第12期。早期学者从市场制度创新②郑勇军、金祥荣:《农村制度变迁中的专业市场》,《经济学家》1995年第1期。、交易效率提升③金祥荣、柯荣住:《对专业市场的一种交易费用经济学解释》,《经济研究》1997年第4期。等视角分析了专业市场在沿海地区兴起、演化的过程。之后,专业市场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良性协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事实引起学界的关注。学者们运用集聚理论④邱毅、郑勇军:《交易效率、运输成本、产业集群与中心市场生成》,《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7期。、演化动力理论⑤陆立军:《基于演化动力学的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互动机理研究——以“义乌商圈”为例》,《经济学家》2011年第2期。、分工理论⑥白小虎:《本地社会网络、分工网络与市场扩张的边界——桥头纽扣市场的经济史研究》,《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等构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现机制。由于传统专业市场面临的困境,使其迫切需要通过自身功能、业态、盈利模式和价值网络的创新,重塑竞争优势。有学者认为,这既要利用专业市场品牌实现“有形市场”和互联网“无形市场”的双渠道融合①于斌斌、陆立军:《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双渠道融合的微观机理与实证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2017年第3期。,也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等各类主体的协同配套作用。②彭建仿:《客户导向视域下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一般而言,产业转型升级包括克拉克(Clark)式的产业结构优化和波特(Porter)式的价值链升级两层含义。国内外学者不仅从技术结构变迁③Russu C.,“Structural Changes Produced in the Romani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15(22):323-332.、要素禀赋升级④张永恒、郝寿义:《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力转换的产业优化升级路径》,《改革》2018年第12期。和创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⑤王欣亮、刘飞:《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路径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18年第6期。视角研究了产业转型升级的供给端驱动力,也从本地市场规模⑥张国胜:《本土市场规模与产业升级:一个理论构建式研究》,《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第4期。、居民收入水平⑦Boppart T.,“Structural Change and the Kaldor Facts in a Growth Model with Relative Price Effects and Non-Gorman Preferences,”Econometrica 14(82):2167-2196.和社会消费结构⑧颜色、郭凯明、杭静:《需求结构变迁、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经济研究》2018年第12期。等需求端因素探讨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从专业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看,本地市场规模的扩大能够形成由需求引致的创新的价值链升级⑨戴翔、刘梦、张为付:《本土市场规模扩张如何引领价值链攀升》,《世界经济》2017年第9期。;消费升级后需求结构的调整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牵引力⑩杨天宇、陈明玉:《消费升级对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带动作用: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经济学家》2018第11期。;专业市场自身功能的发挥、创新和重构会推动前端制造业集群转型升级⑪陆瑶、徐利新:《专业市场品牌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以绍兴中国轻纺城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第3期。⑫陈民利:《专业市场功能创新与中小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的路径、机制及模式——以义乌为例》,《浙江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具有共生演化和联动升级的倾向。⑬袁丰、李丹丹:《辽宁佟二堡皮革制造集群与专业市场共同演化》,《地理研究》2014年第3期。⑭衣保中、王志辉、李敏:《如何发挥区域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作用——以义乌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动升级为例》,《管理世界》2017年第9期。

由此可见,上述研究侧重于从静态分工和商品产销关系的视角,分析专业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忽视了专业市场在引领社会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动态协同升级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发展阶段和条件不同而存在的空间异质性。有鉴于此,本文从供给与需求动态协同的视角,以先发地区五大专业市场群和“临夏模式”为案例,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分析专业市场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效应、分工效应、网络效应、匹配效应与竞争效应及其关系,以期进一步拓展现有研究的理论框架和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专业市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

(一)集聚效应

专业市场的集聚功能包括市场外产业的供给集聚和市场内消费者的需求集聚。就供给集聚而言,专业市场为规模较小、没有资金实力单独构建营销网络的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销售渠道。当专业市场对其产品有高强度需求时,它们就会聚集在专业市场周围。就需求集聚而言,专业市场聚集了大量相近产品的批发商和来自各地的消费者,形成交易领域中一种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买卖双方的动态重复博弈催生了商品批发价格的出现。由于批发价格远低于场外同类商品的零售价格,从而吸引区域内外消费流不断向专业市场汇集。

专业市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集聚效应包括实体集聚效应和虚拟集聚效应。就实体集聚而言,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邻近专业市场的产业集聚存在更大的市场潜力。这不仅使得集群内企业由于区域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和各类关联性服务的共享而节省分散布局的额外投资,而且随着专业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企业产出的增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平均成本将持续下降,使其更容易通过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获得价值链地位的攀升。其次,在专业市场引导产业集群形成过程中,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向区域内流动。区域主导产业向技术与知识密集型变迁过程中,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关系着新技术的研发、运用与扩散,关系着新产品和新产业的出现,而专业市场通过对不同层次劳动力的集中以及劳动力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干中学”效应和人力资本外部效应,为产业从低水平成本关联型集聚向高质量技术关联型集聚提供人力资本。最后,专业市场是协调创新主体、率先使用者和后继使用者的纽带。率先完成技术创新的企业在专业市场上出售产品且获得收益后,其创新成果随时间的推移和地理邻近而产生外溢效应,其他企业会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模仿、整合以及与先导创新企业在专业市场的互动交流实现后续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互联网+专业市场”模式将弱化供给和需求在实体空间的集聚,传统市场边界充分拓展,知识和技术虚拟空间溢出效应增强,实体交易与虚拟交易、实地集聚与名义集聚深度融合,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将超越地理邻近条件和特定人文环境的局限,以虚拟集聚的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首先,从生产端看,围绕核心企业跨区域模块化分工网络的形成,地理上分散的企业基于共同的市场目标、价值诉求自由组合,传统价值链将演化为自主发展式价值网络,产业集聚不再受限于城市拥挤成本和本地化锁定效应,集群内企业数量、规模和创新空间不断延伸。其次,从消费端看,电子商务社交型虚拟商圈的出现,能够充分拓展专业市场现有的经营范围,能以空前的效率收集、处理市场信息,提升专业市场满足高端化、小众化需求的能力;而实体市场则向商品展览、实物体验、精致服务等方向转型,从而实现市场自身功能的提升。由此可见,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糅合了实体与虚拟、区际与国际,通过跨地理空间的优质要素、先进制度和研发技术的重新配置,实现企业在不同价值链的优化组合,从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临沂市通过实施“商贸带动”战略,走上了专业市场带动本地制造业集群式发展的道路,实现了经济起飞和转型。2016年全市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共92处,经营摊位54358个,成交额1680亿元,涵盖小商品、五金、建材等27类6万多个品种,基本囊括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主要门类。从连片扶贫地区到中国物流之都的转型,天然的交通枢纽、悠久的商贸文化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临沂专业市场兴起的基础。通达全国的营销网络、物流体系和信息渠道等共享资源吸引着生产商在市场邻近区域聚集,政府积极引导区域内商业资本投向制造领域,打造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推动市场和集群互促互荣。集聚规模的扩大吸引着上下游产业的协同集聚,最终使临沂市从特定产品的贸易环节向上游的制造环节延伸。在此基础上,临沂市又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促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专业市场提供产品支撑;而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等新业态的融合拓展了市场范围,强化了产业集群,使临沂市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走向更高层次的互动。①案例数据来源:2008~2017年《山东统计年鉴》与《临沂统计年鉴》。

(二)分工效应

生产与交易是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分工。从市场容量决定分工的斯密定理出发②亚当·斯密著,唐日松译:《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市场规模不仅决定了分工的精细度,也影响着产业协作能力与迂回生产能力的高低。首先,从生产和交易之间的分工看,专业市场的出现缓解了市场规模扩大时某些资金实力较弱的主体同时兼顾采购、生产和销售所导致的内部协调成本和管理成本过度扩张的问题,使生产者更加专注于生产研发和技术创新;其次,从生产内部分工看,处在产业链上游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和各类生产性专业化主体,为某一类或几类最终产品提供多样化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或服务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并推动专业化柔性生产方式出现,使产业在投入产出过程中的产品结构调整和功能创新更加灵活;第三,从交易内部分工看,与专业市场有机协作的现代物流、仓储、展览、信息和电子商务等专业化服务部门拓展了专业市场的功能,提高了产品交易效率,强化了市场组织在流通领域对企业的替代,使专业市场通过生产端分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由杨格定理③A.Young Allyn,“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Progress,”Economic Journal 28(38):527-542.可知,专业市场引导区域分工格局的演进不仅通过发挥“乘数效应”使原有市场规模成倍扩大,而且通过产业分化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专业市场带动商贸流通类产业发展时的区域产业部门较为单一,但随着专业市场与制造业形成分工关系后,区域经济增长就会得到贸易部门和产业部门的“双轮驱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增强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生性。当两大部门之间的分工格局在专业市场的引领下进一步演化时,为制造业和专业市场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主体,就会从简单的分工链条中剥离出来,开展专业化运营,从而推动新产业的出现。不同主体间的分化与协作,则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向层次化、多元化方向演变。

浙江义乌是专业市场引导下区域产业分工格局演化的典型案例。1982年以来,义乌市打造了以中国小商品城为首的年交易额超过亿元的12个主导专业市场群,涉及小商品、装饰、家具等多个行业,形成纺织、服饰等八大主导产业。2016年主导产业年产值为593.2亿元,占当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9%;同期中国小商品城实现交易额1105.8亿元,占当地总交易额的14.3%。从“鸡毛换糖”的简单尝试到国际化商贸中心的蜕变,使义乌的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5∶51∶44 转变为 2016 年的 2 ∶34 ∶64,而这种变化正是专业市场引导下交易链与特色产业引导下的生产链优势互补的区域分工网络不断演化的结果①案例数据来源:根据2001~2017年《义乌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首先,通过重组原材料市场,积极兴建现代物流园,推广“义乌购”等电商平台,提高产品交易效率,使产业分工链得以纵向演进。其次,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义乌东北、西南两大工业带的筹建使生产链不断扩张,产品研发、生产、营销等环节的专业化使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第三,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以义乌为核心的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吸引全国其他区域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生产的产品,经义乌专业市场出售,融入分工网络;而义乌通过掌控市场信息、销售网络、市场品牌等环节实现价值链的攀升。数据显示,在义乌专业市场中有95.6%的产品产自于全国各地,而其中有68.1%和31.9%的产品分销至全国和海外市场。②陆立军、杨海军:《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经济研究》2007年第4期。

(三)网络效应

一般意义上的网络组织是指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具有内在联系、彼此分散的各个部分联结而成的统一体。网络组织通过各层次、各部分的协作,能够发挥“1+1>2”的效应,专业市场的网络组织亦是如此。在现有发展模式中,以专业市场为核心的区域网络由四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是集聚效应中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相长模式的形成;第二层次是分工效应中生产与交易分工格局的出现;第三层次是各类服务组织与辅助机构,如政府机构、高等院校与科研组织、金融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第四层次是与专业市场网络相关的宏观经济等外部环境。前两个层次主要构成区域经济网络,后两个层次主要构成区域社会网络。在专业市场的联动作用下,区域内经济网络与社会网络相互嵌套,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互动,使得区域经济技术系统内各类经济主体和社会主体之间决策的依赖性和相互协作能力不断增强,地方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政策供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不断提高。由于区域经济系统制度效率的优化和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企业的研发创新行为受到来自市场和制度两方面的正向激励,从而引致企业生产活动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产业集群在价值链上的整体地位向上攀升。

同时,当需求扩张使专业市场的经营规模与范围延展时,需提升生产能力,为专业市场提供必要的产品支持,仓储物流、交通运输等流通性产业也需相应扩张以增强专业市场服务周边区域的能力。产业扩张将引导区域内生产要素在网络内各类组织的互动协作下向相应的部门流动,促使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贸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进而加速区域经济的服务化进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成都市金牛区在量力钢材城、荷花池中药材市场等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分工格局逐渐完善的基础上,确立以总部经济为核心,以现代商贸、商务服务为支撑,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规划人北中央商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6个产业功能区,筹建以国际商贸城为主的5大特色产业聚集区,举办大型博览会并发布成都五金机电指数和中药材指数,在发挥专业市场网络效应、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目前金牛区拥有47个企业技术中心、55个投资服务机构和20余家服务外包重点企业,区域网络经济主体与社会主体紧密融合。2017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39.8亿元,从业人员为50.52万人,分别占当地 GDP和总从业人员的79.14%和77.91%,经济服务化程度显著提高。①案例数据来源:根据2017年《成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四)匹配效应

从社会生产过程看,产品只有被消费者购买以后才能回收成本和实现利润。这里将视角从供给端分工转向需求端交易,通过分析买卖双方在专业市场匹配时的交易费用与效率,探讨专业市场的匹配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

专业市场的匹配效应是其通过交易和信息的集中,提高匹配效率,引导供给端产业转型升级。从杨小凯(2003)②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模型可以看出,随着潜在交易对象的增加,专业市场的集中交易能够节省交易费用和提升交易效率。首先,专业市场降低了交易双方发现彼此的费用。专业市场中每个摊位都代表一个独立的批发商,通过将这些批发商与消费者集中在一个特定空间内,增加了潜在交易对象和交易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专业市场节省了消费者搜寻价格的费用。消费者在专业市场上只需要花费一次往返专业市场的时间和费用,就可以与市场上所有的潜在交易对象进行博弈,找到符合自己偏好的价格水平。同时,交易双方共同决定的批发价格不受任何参与者意志的支配。所以,专业市场不仅能降低交易双方的谈判费用,而且防范了策略行为,减少匹配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从而降低匹配风险,提高匹配的成功率。

在专业市场上,消费者通过与批发商的匹配选择最符合自己偏好的产品,在交易完成后,相应的交易信息经过一定渠道迅速、准确地反馈到专业市场的信息系统,使得专业市场能够在短时间内收集真实、完整的需求信息,具有极高的信息传递效率。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加工和发布,专业市场能够在短期内传递正确的市场需求信号,影响产业创新方向的选择和预期收益的实现,为集群内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提供决策依据,形成需求侧牵引供给侧升级的动力。从长期来看,为专业市场提供产品支撑的中小企业生产方式极为灵活,产品功能创新和结构调整富有弹性,所以当某类新产品在专业市场上满足消费者偏好,其开发者实现创新增值和价值链升级时,便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调整经营战略,加入新产品研发和创新行列,推动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并以此化解供求两端出现的既有产品不能匹配消费者实际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由此可见,专业市场既通过短期需求信息的传递引导供给结构优化,又通过长期产品更新和产业升级引领社会消费升级,从而推动区域产业在供需匹配中实现转型升级。

专业市场指数被视为市场和产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是商务部目前已发布的十大专业市场指数之一,能够及时反映中国轻纺城各类商品的价格变动趋势、市场景气程度。它由纺织品价格指数、纺织品外贸指数、纺织品景气指数(外贸景气指数)构成,其数据样本来自中国轻纺城14个面料批发市场和钱清原料批发市场,包括15个专业市场共1180多个商户,涉及纺织品、原料、辅料等5大类。2018年8月,该指数共有996个采集点。柯桥纺织指数是中国轻纺城从纺织品集散中心向全球行业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研发中心迈进的关键一步。它不仅能够在掌握纺织品定价权和流行趋势的过程中提高绍兴和中国轻纺城在整个纺织行业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对于“工贸一体”的绍兴产业模式而言,纺织指数使中国轻纺城与纺织产业紧密结合,有利于生产者、经营商户和消费者掌握各类纺织品品种、价格、产量和面料成分等信息,引领纺织品消费升级,促进当地乃至全国纺织行业产销对接和供需匹配。由此可见,一个机制健全、布局合理、信息系统完善的专业市场,能够通过提高交易效率和供需匹配引导区域产业转型升级。③案例数据来源:商务部《商务预报》网站。

(五)竞争效应

客户在专业市场上购买商品时,会对商品的性能和质量进行比对,而批发商为了争取更多的客户,就必须保证在相似价格水平下,自己出售的产品质量更优。消费者对批发商的遴选,实际上代表着市场对生产商和产品的取舍。因此,对于生产商而言,在面对来自专业市场上其他厂商的产品竞争时,率先在生产技术、产品结构、管理制度、价值理念等方面进行创新,是其抢占市场份额、实现盈利的关键。

首先,生产商在创新决策过程中面临创新风险和预期收益的权衡。专业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不仅有效地协调生产者与后端批发商和消费者之间的创新合作,从而降低创新风险,为其创新收益的实现提供保障;而且倒逼生产者加强与前端供应商的互惠协作,为供应商深层次参与产品研发提供契机,从而提高产品的开发效率和厂商的创新绩效。同时,随着专业市场向虚拟化、国际化转型,其对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厂商之间的竞争模式由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升级,相应的创新模式也从模仿创新向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性动力。

其次,由于创新预期和创新能力的差异,率先完成创新并在专业市场上获得利润的企业在获得价值链地位跃升的同时,其他落后企业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被淘汰。资源在各产业之间重新配置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导产业体系。当主导产业发展到成熟期后,随着模仿效应和创新空间的缩小以及其产品在专业市场上竞争的加剧,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又会开始,资源将从低效率部门转移至创新部门。可见,专业市场通过交易端竞争引导生产端竞争,倒逼企业不断创新,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温州市的柳市电器城和中国电器城等专业市场在当地产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低压电器产品与劳动密集型的其他小商品相比,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其质量甄别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所以,随着电器产品升级换代的加速,柳市电器城曾经涌入了大量的残次品。由于“劣币驱逐良币”,正常的价格调节机制失效,消费者对低压电器产品的需求大幅下降。在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后,柳市有1267家低压电器销售部关门歇业,78家企业被注销,1544家生产户停产整改,而一些产品质量过硬的企业却凭借较强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品牌兼并和产业扩张,形成了柳市低压电器行业的价值链分工模式。处于价值链顶端的正泰、德力西、天正等核心企业层,主要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运营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组装和生产;处于价值链中层的企业负责电器元件的装配、检测等;处于最低端的是一些生产基础配件的中小型企业、家庭工厂等。恢复正常价格调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正泰集团等核心企业,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研发能力,逐步实现产品的智能化、环保化和高附加值,推动柳市低压电器产业不断优化升级。①案例数据来源:陆立军、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经济学家》2009年第8期。

由此可见,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分工效应与网络效应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从经济关联扩展至社会关联,使区域内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开放度、内生依赖性和分工优势不断增强。匹配效应强化了需求端的交易优势和信息优势,竞争效应提高了供给端的创新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二者共同增强了经济网络延展的内生性。五大效应之间的彼此配合在促使区域经济系统内产业多样性、产业关联度不断增强的同时,使区域市场的范围与创新前沿不断拓展,使更多市场主体和区域基于比较优势加入跨区域分工网络之中,这不仅能提升网络的整体经济效益,还能使网络内各区域通过本区域内部性外部化和来自其他区域的外部性内部化获得内生和外在的发展利益,进而从多个层面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三、案例剖析:“临夏模式”的困境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联系农区和牧区的“结合部”。临夏古称河州,早在汉唐时期,这里就是“丝绸之路”的驿站,唐蕃古道的通途,明代又是著名的四大茶马互市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开放政策与当地人民善于经营的优势巧妙组合,被誉为中国西部“旱码头”的临夏,成为少数民族用品的集散地。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考察后称:“东有温州,西有河州”。临夏回族自治州也曾探索过依靠开发专业化交易组织走区际贸易推动地区工业化的道路,通过发展专业市场和皮毛加工业,实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由农业到服务业的直接跨越,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临夏模式”②王必达、赵伟:《临夏模式:形成、发展与转型》,《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然而,甘肃临夏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创新行为与小商品市场的形成并没有催生新兴产业的根植和地区工业化,“坐商式”的专业交易组织最终使该地区陷入区域经济转型的困境。概括来讲,临夏模式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虽然临夏专业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最终消费品的集散地,但由于当地人口规模小,居民收入水平低和消费能力有限,导致市场潜力不足。对最终消费品的生产者而言,由于在当地组织生产不能使规模报酬递增,故集聚效应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其次,尽管原料导向型的临夏皮毛加工业在小范围内形成集群之势,但由于要素市场不完善和基础设施不同步,单个厂商在长期生产中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状态,难以实现专业化经营;由于初级产品加工业所需要的分工水平低,产品内分工较为简单,产业被锁定在价值链低端,而运输、物流、金融、中介服务等关联产业的不配套也使区域产业分工网络演进受阻,导致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由于超阶段跳跃式的产业结构难以适应低水平的生产力,以致第三产业增长不可持续。所以,分工效应和网络效应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有限的皮毛加工商在定价中处于优势地位,厂商之间竞争不足,创新环境缺失;消费需求单一,使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换代无利可图。所以,匹配效应和竞争效应亦丧失其作用的空间。

四、结论与启示

综上所述,专业市场的集聚效应、分工效应、网络效应、匹配效应和竞争效应能够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而“临夏模式”的困境则反映了专业市场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和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对于广大中西部后发地区而言,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开发优质、高效的专业市场,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是新农村、农业建设中值得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先发地区的经验和“临夏模式”的困境,给予我们以下启示:

第一,从集聚效应看,后发地区的政府要基于区位优势、市场潜力和特色产业,从实体集聚和虚拟集聚两个层面入手,构建以专业市场为重心的区域品牌体系,利用市场品牌带动价值链上的企业集群,推动专业市场与产业高层次协作;要积累和整合区域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形成创新的集聚条件,使企业通过模仿、集成和自主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技术复杂度,实现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第二,从分工效应看,后发地区要不断优化专业市场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职能,促进专业市场在同一价值链上与概念设计、研究开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生产加工、渠道营销等各个环节的良性互动和精准匹配,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交易效率;要不断完善区域内分工架构,创新分工模式,积极融入全球分工网络中,通过新技术、新工序、新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产业集群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衍生。

第三,从网络效应看,后发地区的政府要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稳妥有序地规划区域产业分工网络;要完善要素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和中介市场体系,加大对电子商务、物流、会展等新兴业态的扶持,使其嵌入产业分工网络中;要加强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投入,注重高素质人力资本的培养和引入,推进区域特色产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实现区域经济形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

第四,从匹配效应看,后发地区在专业市场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信息化和智慧化设计,构建专业市场指数体系,开拓网络营销渠道,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挖掘、处理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来引导企业研发行为;专业市场和产业要利用反馈信息通过精准服务、产品定制等途径满足消费升级带来的高端消费需求和新兴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打造能满足差异化消费群体的供需链条,释放被抑制的需求,实现供给端产业升级转型。

第五,从竞争效应看,后发地区的政府部门、专业市场内部管理机构和行业组织要联合发力,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创新环境;要构建集群内企业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鼓励企业注重新兴技术研发和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学习,引导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产业分工链各环节的创新成果在其他环节的转化,淘汰落后产能,激发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创新潜力和竞争实力。

猜你喜欢

分工升级效应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懒马效应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回暖与升级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分工 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