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训练类课程《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反思与重构
2019-03-24袁利华
袁利华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纺织检测课程可以让学生对各种纤维类型的织物的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的指标项目有所了解,也可以让他们在熟悉纺织产品质量指标项目的检验标准、检验技术与检测仪器的基础上,提升检验能力。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是《纺织检测》课程的主要特点。对《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有助于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的创新。
1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1.1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的现状
2017年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再次提出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思路。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了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内容[1]。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真实化的学习情境。教师需要结合生产时间,针对工作任务提出信息化解决方案,使学习者在获得和掌握工作过程知识的同时,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认同感。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得到提升,可以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就高职院校教学模式而言,在《纺织检测》教学方面,一些教师已经开始将探索式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和问题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1.2 《纺织检测》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2.1 课堂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单一性,是教师在《纺织检测》教学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给有个性差异的学生讲同样一个内容,这样的课堂没有办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也根本找不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收获不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1.2.2 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纺织检测》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忽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会将灌输式教学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
1.2.3 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
就《纺织检测》课程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也会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现阶段,高职院校已经构建了以平时成绩、期中测评和期末考核为主的评价体系,但是在评价内容方面,高职院校仍然存在着重视理论考核,忽视实践能力与整体素质的问题[2]。
2 《纺织检测》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
2.1 内容方面的重构
学生视野的拓展与知识内容的更新,是实现《纺织检测》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不断进步,纺织材料的理论和技术均呈现出了多样化发展的特点。在纺织检测技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在坚持原有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积极完成前沿技术的补充,以便让学生在了解新技术、新产品与新设备的基础上,把握纺织检测领域的前沿动态。如,生态纺织品检测为本课程的入门项目,目的是使学生对生态纺织品有感性认识。各项目组讨论生态纺织品的特点,并尝试如何测试纺织品的“生态”指标。生态纺织品检测的相关知识是与之相关的支撑知识。
除了让学生了解纺织检测领域的前沿动态以外,教师也可以将《丝路》、《布衣中国》等与纺织题材有关的优秀纪录片应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借助本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纺织检测》课程教学的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纺织检测》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渠道获取教学资源,以便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网络资源选择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一些前沿化的网络资源,并要结合地方就业情况及企业实际,将一些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内容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师也需要定期参加纺织领域的培训工作与实践工作。
为了让《纺织检测》课堂教学创新真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一些高职院校在《纺织检测》教学体系重构过程中,也对与之相关的教学资源进行了整合[3]。如,一些教师在对《纺织检测》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后,将纤维原料、纱线、织物的结构、织物的性能及织物的评价原理等内容列入教学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将《纺织检测》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分为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及自学内容三部分。重点内容的授课方式为课堂讲授与课外习题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专业一般知识为主的一般内容的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录像和flash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自学内容的授课方式以学生自学与师生研讨为主。如在纺织服装面料检测方面,教学内容可分为检验标准及检测抽样方法等内容。机织物密度分析与织物面料成分分析可列为重点教学内容。
2.2 方法层面的重构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纺织检测》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要对自身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发挥。根据《纺织检测》课程的特点,方法层面的重构措施涉及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方面因素。在理论教学方面,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机织物与针织物的特点、甲醛的危害等内容均可视为讨论内容。在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行有效发挥。以某高校《纺织检测》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措施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实施以后,首先通过学生自查和课堂提问等形式,让学生对课堂所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教师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知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工作开展期间,学校并没有对教学进度进行严格控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自行确定教学进度。
在对原有的平时成绩评价方式及期中测评的方式进行调整以后,该校在《纺织检测》教学方面构建了以阶段性汇报为主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措施应用以后,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每个月需要进行一次汇报展示。汇报形式以PPT形式为主,汇报时间为5min~10min。教研室教师扮演汇报评审者的角色,他们在学生汇报结束以后会向学生进行提问,并会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评分。通过对《纺织检测》的教学成果进行分析,汇报总结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总结,也可以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做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在阶段性汇报教学形式应用初期,一些学生对这一教学模式还持有抵触情绪,但是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此种教学模式开始得到学生接受,一些学生甚至养成了主动归纳的好习惯。阶段性汇报模式的应用,不仅让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也让他们的计算机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故而该校采用的《纺织检测》教学重构措施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方面,该校所采用的教学体系重构手段主要涉及到了以下内容:一是根据区域特点对实训内容进行调整;二是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利用各种类型的教具开展教学;四是定期开展调研活动。每年10月至12月为棉花的采摘收获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参与到一些棉花检验有关的实训项目之中。纺织材料知识竞赛、单纱强力测试等比赛项目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乐趣。《纺织检测》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教师在参与到企业实践、科研工作及参加各类展会以后,可以收集到大量的实物图片,如纤维切片、花式纱线、不同特征的机织物和不同特征的针织物等。上述材料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进而让学生在接触实物样品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感性认识。调研活动可以以市场上的纤维、纱线为研究对象。除此以外,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也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在纺织物耐摩擦性能测试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以某企业出现的质量问题为反面教材,让学生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4]。
2.3 评价领域的重构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的优化,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进行充分评价。以某高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纺织模块)专业为例,针对传统评价考核方式过于注重理论考核的弊端,该校根据纺织专业的特点,将专业课程考核内容划分为笔试、口试、实训和写作等多个模块。就《纺织检测》课程考核而言,笔试部分考核内容以《纺织检测》理论知识为主,该课程评价体系采用的是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这一评价方式中[5],评价参考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表现考核、工作记录考核、项目实训考核、成员自评与互评等带有企业考核特点的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中;终结性评价是考查方式,以操作考形式完成。学生期末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期末总分=平时成绩30%(其中,平时出勤10%+工作记录10%+成员评价10%)+实训成绩30%+期末成绩40%。
3 结语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变和重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纺织检测》教学体系的重构,旨在改革现有不合理的专业技能类课程教学内容,并根据纺织产业集群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符合地方产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专业技能的高精尖人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纺织检测》课程体系重构的核心要素。改革工作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纺织检测》课堂教学体系的重构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