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背景下的教育硕士英语思辨能力发展研究
2019-03-24吴迪
吴 迪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近年来,“全球化”一词成为了目前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里,语言这一“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因素。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是走向全球化,同时也会本土化,[1]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此背景下,我国英语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根据OECD 关于未来社会中人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e)的报告,结合我国教育发展与变革要求,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是各级教育人才培养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注重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
从1996年至今,招收教育硕士已经走过了22 个年头。英语教育硕士作为当今中国英语学科高层次师资的代表,已经成为推动当前基础英语教育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我国专业学位教育进入深化改革和推进落实的大背景下,重新优化和创新培养模式成为英语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问题。笔者所在的学校为民族地区的师范院校,坐落在贵州省都匀市。都匀毛尖是我国历史名茶和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具有悠久的生产历史和茶文化。在这一环境下,英语教育硕士培养势必会走向全球化也同时走向本土化。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茶文化
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它包含的意义十分丰富,主要涵盖茶的生产、制作等方面,以及由茶而衍生出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笔者所提及的茶文化是专指茶的精神财富这一方面,主要是研究茶在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社会现象。
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时期,我国的茶文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不仅汇集了我国大量优秀的思想和哲学理念,还传承了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最终形成了具有极高价值和思想教育意义的茶文化。[3]中国的茶文化不光是属于茶的文化,它与很多领域都有融会贯通的地方,这对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英语教学是不可能实现一体化的,反而更能促进本土化的发展,使得英语教学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将茶文化这一本土文化融入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和英语知识技能训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生动。
(二)思辨能力
一百多年前,西方国家就开始对批判性思维进行研究。在教育学术领域,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约翰·杜威最先提出了批判性思维。实际上,他提出的“反思思维”是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总结出来的,它的实质内涵与批判性思维非常相似。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模型和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因为知识不可能偶然获得,只有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才能称为有价值的知识。“思辨能力”这个概念也就诞生了。
批判性思维在教育系统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批判性思维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发起了批判性思维运动,并很快影响整个北美和欧洲。80年代,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许多大学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视为一项重要的使命。1945年,哈佛委员会将“思考有效和批判性思维”作为其目标之一。彼得·法乔恩开展了关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并就批评性思维的定义、技能、性格、指导和评估达成了许多协议。他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维度。后来,美国的教育政策委员会指出批判性思维的发展贯穿于所有教育目的。批判性思维也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为21世纪挑战做好准备的重要学习成果之一。
自上个世纪初以来,随着批判性思维研究的发展,它才被引入中国。以此为契机,我国教育学术界围绕“思辨能力”展开深入研究。综合国内外专家对“思辨能力”的阐述与分析,本文所讨论的“思辨能力”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A.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B.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C.正确、标准地提出重要问题的能力
D.针对提出的问题,具有概括、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E.对别人提出的观点和想法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心态
F.能够正面、高效地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分析
2013年3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它指出,教师应重视对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利于开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还强调,课程应在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用英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那么,要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教育硕士的思辨能力,就应当了解当前我国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现状。
(一)对学生思辨能力的研究不足
在中国知网(CNKI)上,输入关键词“思辨能力、英语”。结果显示,2004-2018年共有1884 篇论文。这表明国内学者很重视思辨能力的培养。然而,从小学到大学,我们的教育仍然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学校考试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追求标准答案而不是探索问题。社会上还没有形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氛围。关于对茶文化氛围很浓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辨能力的调查很少。原因如下: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东部和北部,师生缺乏批判性思维意识;二是大部分教师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在课堂上,教师着重介绍背景内容、教授单词、解释语法、完成练习等,忽视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可以根据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水平来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其次,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思辨水平,改变他们思考和学习英语的方式。更重要的是,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被知识所控制。
(三)学生缺乏思辨意识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应该被动地接受这些文本信息,而应该主动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它要求学生识别作者的意图和态度、区分意见和事实、做出预测、得出结论和提出自己的观点。然而,大多数学生在阅读英文文章时缺乏思辨意识,他们经常只关注单词、句子、语法,进而推断文本之间的隐含意义,并根据他们现有的知识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学生仍然处于文字阅读和解释性阅读的水平,在英语阅读方面缺乏思辨意识。
(四)教师对思辨能力的训练不够
教师希望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取得好成绩,所以教师经常让学生阅读大量文章,并教授学生阅读不同种类的文章的方法。例如,教师通常会教学生如何分析新的单词、句子、隐含意义,并根据信息找出答案,以获得更好的成绩。然而,教师很少教导学生如何识别作者的意图、理清事实、做出预测,从而得出合理的结论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一教法会导致学生的思辨能力偏低,教师应重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思辨能力是学生综合技能的体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思辨能力要想得到提高,社会、学校、教师层面都要引起重视,持之以恒地长期紧密联系起来。
三、基于茶文化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师生互议教学内容
英语的学习不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学习一种文化。由于英语教师的思想多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较深,有时对中国传统的文化理解不是很透彻。然而,中国茶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内涵,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将茶文化引入英语课堂,是实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通常情况下学生是很愿意主动地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文章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的。针对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料,教师需严把关,注意资料的难易程度。通过搜集学习资料,一方面,锻炼学生分析、阐释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分享与沟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学习资料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将茶文化引入说法、语法、词汇、阅读教学
学生搜集的学习资料,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教师也要格外重视。学习茶文化,同时学习的也是语言,那么就离不开听说读写以及词汇教学,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茶文化引入听说读写以及词汇教学,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进行一些茶文化专业层面的深度交流,语法正确是最基本的要求,需透过茶文化的表象来研究茶文化其内在的规律,不仅是多掌握几个单词那么简单,而是要达到能够自由思维和品味的程度。通过对茶文化的广泛了解,最终达到一定高度的思辨能力。
(三)茶文化与演讲
学生有着较强的表现欲望,不论时间长短,都会珍惜每一次演讲的机会。由于内容是与茶文化有关的,学生都会很用心地去搜集资料,通过分析、整理、讨论、呈现等方式,将PPT分享给同学们。这一过程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的。
(四)教学反思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茶文化的引入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宁静,使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笔者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无形中也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压力。但是据笔者的大多数学生反映,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这样学习英语;喜欢这样去思考、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新路径、新思路,才能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