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修辞技法举隅

2019-03-24

新疆艺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胰脏互文葬礼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作为一部热门青春动画,其修辞的运用可圈可点,本文选取其中的互文、层递与对比三种修辞进行剖析,以期揭示电影叙事中的修辞运用现象。影片不仅镜头剪接紧凑精彩,镜头语言与配音语言相映生趣,更通过画面调度与蒙太奇形成声画互文,赋予了画面有趣的深层含义;以片名为切入点,在不断的重复出现中层层递进、揭示主旨;在人物设置、价值观设置以及影片结构设置上分别形成了对比与统一。这种种修辞运用,让观众积极地调动智力来参与影片的叙事逻辑,进而完成内心话语的构建,使影片不仅能有较强的参与度,也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

2019年初在国内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下简称《胰脏》),是继同名小说①、漫画②、真人电影③后,《胰脏》家族的一名新成员。该片2018年9月1日在日本上映后,两天之内共有87206人观看④,根据日本电影媒体“pia”于2018年8月31日、9月1日公开的“pia电影首日满足度排名”,动画《胰脏》排在第1位⑤。能获得如此理想的反馈,不仅是因为影片有良好的文本作品基础,更是因为影片中丰富的修辞技法运用,强化了叙事效果,使得影片节奏紧凑,感染力剧增。本文选取了影片中较为突出的的互文、层递、对比三种修辞进行分析,尤其是在片头中的声画互文设置十分精彩,堪称动画电影叙事修辞运用的一篇“范文”。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影片第一帧画面

一、声画互文

互文,即“参互成文”,文本之间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以此来表达一个完整的含义。将互文的概念运用在电影中,则是电影中的元素(声音与画面)之间的内容相互交错、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且通过这种内容信息之间的交错关系,共同给观众传达一种含义,就是本文所述之“声画互文”。下面,我们以《胰脏》的片头为例,来分析其声画互文的应用。

1、单帧镜头中的声画互文。

阴雨连绵的海边小镇,三盏微弱的鹅黄色灯光从窗户中透出,海边霓虹闪烁,海湾里零星飘着一两条船。挡在这一切前面的,是一条下行的山路、栏杆、路灯杆,以及位于视觉中心点的大大的“禁止停车”指示牌。整个画面沉浸在灰暗的蓝紫色调中。

以上是影片让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画面,以及第一条文字信息。正如语调是形成“贯穿整个句子的抑扬顿挫的调子”⑥,“影像呈现同样可以通过光影的明暗处理和色彩的多样配置而拥有语调的功能”⑦。颜色作为全局特征首先被观众感知,并营造出一种阴郁、悲伤、冷峻的气氛。从半山腰平视屋顶的视角,以及阻挡在观众视觉身位与小镇之间冰冷的栏杆、路灯杆,形成距离感,仿佛将我们从人世凡尘中抽离,成为了一个旁观者。回过神来再看看这个位于最醒目处的细节——路边的“禁止停车”指示牌,不禁惊觉:原来我们都不过是匆匆过客,世间烟火与人情冷暖我们都只能一路走一路体验,却不能真正停靠。这是一种“去的形势”,意喻着离开,催促我们沿着画面中这条不知尽头的路继续走下去。

这个画面持续了8秒,动态只有淅淅沥沥的雨线间或落下。导演在前4秒让观众在仅有的画面信息中体会到这种“去的形势”,在第5秒开始出现了影片的第一句配音:“山内樱良同学的葬礼,是在一个雨天举办的。”——没错,这是一种离去,离开的是山内樱良。这是导演对观众内心话语的肯定,画面元素、文字信息、配音内容参互成文,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共同引导观众形成一致的内心话语,并予以跟进肯定,导演与观众正是以这样的方式沟通交流。

2、镜头间组接的声画互文。

“山内樱良同学的葬礼,是在一个雨天举办的。”第一个镜头中我们看到了雨天,顺接第二个画面,便跳转到了山内樱良的葬礼仪式入口处,道路依然位于画面的右下方,仿佛这个男声配音就是顺着第一个镜头中的路带我们来到葬礼现场的。镜头跟随进入葬礼拜祭的人群进入了礼堂内,色彩忽然变得明媚,同时形成跳转的,还有影片的第二句男声配音:“这样阴沉忧郁、清冷潮湿的天气,和她的性格完全不相配。”哦!原来樱良是明媚开朗、温暖热情的,与这样的天气完全相反。果然,当镜头打到樱良的遗像时,导演再次对观众根据配音提示形成的内心话语进行了肯定。

葬礼礼堂外部与内部的色彩对比

山内樱良葬礼现场与独自悲伤的“我”家里的色彩对比

“但是葬礼也好,守夜也好,我都没有到场,一直在家里待着。”一个叠画,场景从葬礼现场过渡到了“我”的家中,人物也从樱良转向了“我”,沉浸在阴郁中的男声配音“我”此刻终于和观众见面了。随之变化的还有画面的整体色调,又由明媚变得阴冷,这一来一去两次色彩转变仿佛在告诉观众:有樱良处才有光。影片至此的三次转场均是通过配音与画面内容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完成的,相互引导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成了影视作品中的声画互文。

二、片名的反复与含义层递

层递又叫递进,在文学上是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的短语句子,依据层层递增或递减的趋势依次罗列的一种修辞手法。作为一部青春片,《胰脏》这个名字不免让人觉得有些惊悚,观众却在观影后纷纷感叹这才是“史上最强告白”。原来,在影片中“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句话出现了四次,每一次又都叠加了一层更深的含义。

片头中,没有去参加葬礼的“我”从蜷缩着的床上爬起来,拿起手机翻出“我”给山内樱良发送的最后一条短信:“我想吃掉你的胰脏”,这是片名在叙事时间上第一次出现。此时的观众不明所以,除了在这行文字中体会到“我”对樱良的怀念以外,更多的则是疑惑——为什么会有人想吃掉对方的胰脏?为什么要吃胰脏?

这些疑惑在接下来的片头中便给出了答案。一个渐白,叙述时间随着转场切换到了回忆模式。回忆中樱良赶来图书馆与“我”一起整理图书,整理的过程中樱良对图书编码与摆放规则毫不在意,全按自己的喜好随意摆放,“我”只得一遍一遍提醒指导樱良如何按照分类代码排放图书。而后樱良又觉得安静的图书馆十分没趣,与“我”分享起了昨天节目中的有趣故事:过去的人相信吃什么补什么能治病的理论,并对“我”说想吃掉“我”的胰脏。这是片名在片中的第二次出现,却是事件发生的本事时间上的第一次出现,是樱良先对“我”开的一个玩笑。应该是樱良的胰脏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开玩笑说要吃掉“我”的胰脏。片头到此结束,片名至此也终于有了出处,观众对为什么要吃胰脏有了初步的答案。

影片中叙事时间上第一次出现“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正片回到了更早的时候,也就是“我”与樱良故事的起点从头讲起。两人在吃烤肉时,樱良提到很不喜欢火葬这种方式,说国外有一种信仰:“如果一个人被别人吃掉的话,灵魂就会在别人体内继续存活下去。”两个人对彼此的欣赏,希望自己能变成像对方一样的人,不愿分离,甚至希望对方的灵魂在自己的身体里继续存活,才有了“我”在后期对樱良说的这句发自内心的——“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此时是片名在片中的第三次出现。

在日记最后的遗书中,樱良这样形容两个人的关系:“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啊,单靠语言已经根本形容不出来了,所以呢,我想了别的表达,虽然这么说你可能不太情愿,可是我还是想,我还是想吃掉你的胰脏。”这是片名的第四次出现,在樱良的遗书中。原来,这句“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已经成为两人对彼此亲近关系的最贴切表述。元代管道升的《我浓词》中写道:“将我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与《胰脏》所描述的大抵是同一种情感。

按照叙事时间来梳理一下片名在片中的四次出现,分别是:“我”的信箱——图书馆樱良的玩笑——“我”的信箱——遗书与樱良的信箱,随着影片的深入观众对片名的理解也逐渐复杂:是对樱良的怀念与悬念设置——由“吃肝补肝”得知樱良患有胰脏病,想吃胰脏来治病——“我”希望樱良的灵魂能在“我”的体内共存——樱良对两人亲密关系的特殊定义。信息的重复设置让观众像在解密一样积极地调动智力来参与导演的叙事逻辑,使影片有循序渐进的层次感,也有较强的参与度,这种叙事思维在动画电影中非常少见。

三、对比与融合

对比,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并举出来,相对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本片中设置了很多对立面,随着剧情发展,这些看似迥异、对比鲜明的方方面面,互相影响,渐渐走向了融合统一。

1、人性态度的对比与融合:山内樱良与志贺春树。

山内樱良与志贺春树起初的人物设定可以说完全相反:樱良不喜欢规则和束缚,性格开朗外向但是太过闹腾;春树谨慎内敛,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杜绝了和亲人以外的社交,不会在乎和关心别人,做着规则性极强的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人在相处中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将对方视为极好的人,并不断地让自己向对方靠近。樱良学会了尊重规则,春树不在时也能将图书按编码归位;春树打开了自己的心门,主动与恭子和口香糖男孩宫田一晴成为朋友。虽然没有真的吃掉对方的胰脏,但灵魂却已经互相渗透,最终两个极端的个性得到中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2、影片价值观中的对比与融合:生与死、平凡与特殊。

除了两个主角的人设,影片中还有许多在价值观上的对比与融合。樱良与春树缘起于一本《与病共存》的日记本:到医院做盲肠手术拆线的春树坐在医院缴费大厅等待缴费,一对兄妹从身边跑过不小心碰掉了旁边座位上的一个书本,兄妹俩的父亲告诉两人“小茜”阿姨刚生了小宝宝要去探望。这时春树注意到了这本掉落的书本,走上前去捡起来,环视一圈却没有看到主人。好奇的春树翻开,一边看一边嘟囔着“胰脏”、“死亡”。新生儿的出生与患病即将死去的樱良形成对比,这个生与死的对比设置紧跟着片头,是正片的第一个场景。与影片片头第一个画面中“去的形势”一样,表达出人都是尘世过客的理念,有人走也有人来,有人新生也有人死亡。但生与死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完成融合统一,那便是灵魂存在于对方身体里,表现在外在便是人格受对方影响,变成像对方一样的人。

许多人在面临死亡时,会格外珍惜最后的时光,想利用最后的时间来做一些特殊的事。樱良却说每个人每一天的价值都是完全相等的,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改变我今天活着的价值,能过着这样平凡普通的日子就很开心了。樱良从未告诉除了父母、春树以外任何人自己的病情,就是不想大家把她特别对待,就连与春树来往,都是因为春树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并没有“异样反应”。平凡的日子本身就特别珍贵,活着的每一天,平凡或是特殊,价值都是平等的,这也就是影片在价值观上的对比与融合。

3、影片结构中的对比与融合:开始与结束。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对电影来说,内在的作品内容与外在的呈现形式同样重要。《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在内容上有生与死、来与去的对比与融合,在形式上也采用了开始与结束融合统一的结构,与内容相得益彰。前文分析过的影片开篇以一种“去的形势”连接到山内樱良的葬礼——生命的终结,也是两人故事的终结。而影片的结尾,却寓意着新生:女主的精神带领男主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有了新的朋友,开始了新的人生。《我想吃掉你的胰脏》找到了能满足内容意识表达的生动形式,是结束亦是开始,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

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影片在前10分钟便成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求知欲,调动起了观众的参与热情,跟随导演设置的一个个线索便能成功完成这次荧幕前后的思想交流,一步一步深入体会到影片真正想要传递的观念和能量,观影层次感明确。不足之处在于后几十分钟的影片中削弱了对声画互文的运用以及对节奏感的把握,两人在探讨活着的意义、如何对待死前的这段时光的价值观输出时,并没有出彩的情节设置,略显平乏。但瑕不掩瑜,《我想吃掉你的胰脏》作为一部青春动画电影,其影片叙事结构设置及修辞手法的运用可圈可点,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注释:

①住野夜著作,loundraw负责插画,双叶文库所属的轻文学作品,2015年06月19日出版。

②漫画版《我想吃掉你的胰脏》由桐原泉作画。单行本由双叶社出版,全两卷。

③真人电影版《我想吃掉你的胰脏》(又名《念念手纪》、《胰脏物语》)。是由月川翔执导,滨边美波、北村匠海、大友花恋等人主演。于2017年7月28日在日本上映,2018年9月1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④数据来源:https://anime.eiga.com/news/column/eiga_ranking/107041/

⑤ 数据来源:http://cinema.pia.co.jp/news/173790/76574。

⑥张涤华、胡裕树等主编:《汉语语法修辞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94页。

⑦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与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年3月版,第141页。

猜你喜欢

胰脏互文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互文变奏的和弦:论雅各布森的《我叫夏洛克》
康儒博英译道教典籍《神仙传》的互文解读模式
动漫show 《我想吃掉你的胰脏》 活下去的方式有很多种,有一种叫爱
外源性γ—氨基丁酸对内在胆碱能神经兴奋引发的胰脏外分泌的影响
谷氨酸盐对胆囊收缩素引发的灌流摘出胰脏外分泌的影响
γ—氨基丁酸对内在胆碱能神经兴奋引发的离体胰脏外分泌的影响
自己的“葬礼”
互文与中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