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探究

2019-03-23辛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辛定

摘 要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生态问题越来越重视,其中草原作为我国最大的生态经济形式,在促进畜牧生产、生态旅游、生态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探究了目前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增强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的主要对策,以便促進生态文明,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新时期,随着我国的经济的蓬勃向上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对肉制品的需求也逐渐增大,其中草原畜牧是肉制品的主要生产以及供给区,近年来草原畜牧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是有部分草原畜牧者缺少环保意识,对牧区的生态文明重视程度不足,出现了很多破坏生态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危害了牧区草原的生态文明,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重视,提升畜牧养殖者的思想认知,促进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实现高效运转,推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1]。

1 生态经济的内涵

所谓的生态经济主要指的是在区域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之内,人们进行的经济生活形式,生态经济使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系统工程方法等对人们的生产以及生活方式进行了革新,以便能够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进一步开发出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产业,从而实现生态以及经济的和谐发展。生态经济的特征主要有:时间性、空间性以及效率性,就是在固定的时间维度中,从分利用空间资源,以便提升经济发展的最大效益,达到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

2 目前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牧区草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草原沙化以及盐碱化的程度在逐渐加重,对牧区草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其次,我国的部分草原地区的生态功能降低,由于环境破坏使得很多草原地区的雪线升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数量以及种类逐渐减少。此外,很多草原牧民的经济收入比较低,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水平比较低,很多地区的畜牧业还处于游牧阶段,经济的增长速度比较慢。同时很多牧区的农业以及工业水平也比较低,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牧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另外,部分牧区草原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大多数牧区将第一产业作为主要的经济形式,虽然在近几年中第二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速度较慢,有些牧区草原对第三产业的重视不高,甚至缺少第三产业,因此,导致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不协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相互促进[2]。

3 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创新牧区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

在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下,传统比较粗放的畜牧方式已经难以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牧区草原要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实行集约化与高效化畜牧生产,同时还应该延长产业链。首先,原先的游牧形式应该逐渐向圈养或者规模化饲养过渡,同时还要引进优良品种,将肉制品或者奶制品等进行深加工,加强畜牧产品的附加值,进而努力实现草原牧业的品牌化发展模式。比如:在羊类饲养的过程中,先要改良品种,然后将肉羊、毛羊或者皮羊等进行分类饲养,增强羊业的综合效益;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借鉴蒙牛或者伊利等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升牧羊的附加值。另外,饲料、羊粪沤肥等都可以作为附属产品融入到生态经济圈中。如;将羊粪发酵之后作为有机肥销售到花市等场所,玉米秸秆可以制作成羊群更容易消化的饲料。通过对牧区草原经济产业链的延长,能够有效的提升牧区的经济发展效益,对牧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调整产业结构,融合旅游业

在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融合旅游业,优化牧区的经济结构,能够促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首先,牧区草原具有天然的旅游资源,在融合旅游业的过程中应该极大的突出体验性以及特色化。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畜牧体验场,让游客进行放牛、牧马、剪羊毛、制作奶茶、烧烤羊肉等活动;同时还可以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表演或者活动等,如:夜间可以开展篝火晚会、跳民族舞蹈、唱民歌、套马等。在牧区草原发展旅游业应该有效的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建立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杜绝过度开发,泛开发等行为[3]。

3.3 加大监督与引导

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着非常重要的监督与引导的作用,首先政府部门不仅要加大对生态经济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技术以及人员的引进方面都应该充分支持。其次,政府还应该加大宣传与监督,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同时为当地的畜牧者宣传正确的畜牧方式,并定期组织并开展教育与培训活动,提升草原牧民的专业素质,让草原牧民明确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畜牧;定期对草原牧区进行检查与审核,对不合理的资源开发行为以及土地开垦行为坚决制止,深入牧民,切实为牧民解决生活以及经济问题。此外,政府还应该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加强对科技的投入,实现草原牧区经济的转型升级。在牧区草原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并监督经济发展情况,并为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草原资源等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鼓励并引导牧民能够实现规模化、科技化以及生态化畜牧,提升草原生态经济的整体效益。

4 小结

在新形势下,牧区草原生态经济的发展对实现草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牧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明确生态经济的内涵与目前草原经济发展的现状,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其次,草原生态经济需要有效融合旅游业,并延长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循环与联动的发展模式。此外,生态草原经济还应该融合地方特色,加强政府引导与监督,为牧民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与技术、资金支持,达到草原生态经济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4]。

参考文献

[1]王国军.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J].西北民族研究,2019(03):2.

[2]乌峰,布和朝鲁.用理论指导内蒙古牧区经济持续发展[J].环境经济,2019(05):70-72.

[3]茹先古丽·巴图尔.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是解决草原退化困境的有效途径[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171.

[4]龚哲文,马林.草原保护红线工程与牧区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7,19(06):564-567.

猜你喜欢

生态经济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