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应用

2019-03-23武涛涛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防治技术诊断

武涛涛

摘 要 羊脑包虫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因多头绦虫的幼虫一脑多头蚴所诱发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多在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寄生,如终末宿主犬、狼、狐等,随粪便可将卵排除体外,然后会对牧草造成严重污染,被羊误食后幼虫会在羊脑内寄生。幼虫形状为包囊泡状,且内部充满透明液体,大约有100-250个六钩蚴存在于囊内,包囊大小不一,小于豌豆、大于鸡蛋。近年来,关于羊脑包虫病的报道有很多,这已经引起了养殖户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现详细报道相关情况,以此来帮助养殖户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词 羊脑包虫病;诊断;防治技术

羊脑包虫病作为人畜共患类疾病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危害性大、发病范围广泛等,疾病的产生与多头绦虫在动物脑补寄生而造成的寄生虫病有关。为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需要积极的诊断防治各类动物疫病,特别是羊脑包虫病,动物一经感染很难得到正确的治疗,不可避免的会给广大农户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基于此,需要改进与升级诊断防治技术,及时发现疾病,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以此能够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 基本症状

养殖户在养殖时采用舍饲方式,选用玉米面、胡萝卜、玉米杆、苜蓿等为饲料,饮用在窖藏的集流雨水,同时圈舍与运动场的面积不大,而羊只过多,导致饲养密度过大。症状尚未出现在种母羊身上,多出现在30-90日龄的羔羊身上,中等体质,症状以厌食、低热为主,且精神萎靡、焦躁不安,少数羊不能正常站立、甚至处于瘫痪状态,还有少数羊会口吐白沫。

1.1 前期病状

如果饲料中含有大量虫卵且被羊食用,则诱发该病的可能性比较大。然而,在不同羊只身上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病症表现,前提症状以性情急躁、躺卧或后退、向前冲、呼气急促等。上述症状,在前期可能持续较短的时间,不利于农户发现[1]。

1.2 后期病状

疾病感染一段时间后,寄生虫已经发育成形,会导致多头蚴包囊的形成,此时包囊会对大脑产生一定程度的积压,在临床上会出现转圈、头后仰、向前跑、后肢麻痹等症状严重者会厌食,甚至逐渐消瘦而死。

2 诊断方法

对于羊脑包虫病需要兽医、农户进行准确的认识,特别是疾病所具有的临床症状,这对于病情的及时发现十分有力,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包囊寄生虫在羊脑前部寄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前腿空蹬、头后仰、头顶饲料槽、直向前跑等;脑后部则表现为后退、与墙壁紧靠;侧面则以影响对应一侧视力为主,觅食时旋转,旋转一侧寄生的几率更大;位置较深或羊小脑处时,极易出现昏迷、四肢麻痹以及倒卧不起的情况。对于寄生在脑表面的包囊,诊断时可以采用按压羊头的方法[2]。

羊脑包虫病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按照其病史、剖检变化、脑脊液、眼底检查以及特异性症状。同时,为进一步确诊可开展变态反应试验,即制作乳剂变应原,取多头蚴囊壁与原头蚴,在被检羊上眼睑内注入,注射1个小时后可见皮肤出现肥厚肿大的情况,直径在1.8-3.6厘米之间,且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个小时,以此结果可判定为阳性。

3 治疗方法

临床上关于该病的治疗,可以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还可以开展手术治疗且主要用于中晚期病羊的治疗,研究可知治愈率超过90%[3]。

3.1 圆锯开颅法

手术治疗前,需事先将病羊的手术位置确定下来,然后按照其旋转方向来敲打颅骨两遍的疑似部位,如果存在实间或浊间则可确定该部位是寄生胃部,反之如果不是则需要再摸到软化区,这是最佳位置。

具体流程:将病羊头部固定下来,剪毛、消毒手术部位,然后麻醉,行一个U型切口(直径大约为23cm),之后平行缓慢的进入一根缝合针,切记不要将脑膜下的皮囊壁刺破,将骨膜挑开后顺势找到包囊;注射器连接小号针头,并将囊液吸取出来,刺入时要从包囊最高点开始,吸取过程中用镊子将包囊壁轻轻的夹住,不要将其弄破并迅速取出;包囊取出后需立即对创口位置用止血纱布进行擦拭,然后将少量青霉素滴入,将皮肤松开后进行认真缝合,并进行消毒,从而能够有效预防创口感染[4]。

3.2 针刺包囊法

这种方法相比较于上述方法,实际手术操作难度较低,术前操作人员需事先将16号针准备好,选择14-16号呈铁丝的通针芯,另外取1只5ml的玻璃注射器并与碘酊、塑料管连接好。认真完成包囊部位的判断后,需将病羊体位调整到侧卧位,妥善固定羊头,并修剪、消毒病羊颅位置,适当的按压软骨并确定好颅骨位置入针,深度控制在2-3厘米之间,一直到喷出囊液为止,这时需马上将针孔朝下,然后羊头倒置,及时排尽囊液。使用注射器抽取时,气泡量较少说明囊液已经见底。抽取操作完成后,针孔朝上、羊头摆正并注射碘酊,在拔出针头后才有酒精棉球按住针孔,经过短时间的静卧后病羊出现转圈的可能性较大,为避免惊慌病羊需及时将其移出羊圈,并认真做好后续工作,即饲养管理与术后护理。

4 术后观察与治疗

病羊在术后3h能够独立的站立行走,食欲在次日恢复,术后3天成功分娩出母羔羊,但是由于母羊体状况不佳,没有母乳,必须经过人工喂养才能存活。两个月后,术部游离骨片与周围骨已经完全愈合;术后使用常规抗生素治疗,静脉注射甘露醇可有效降低脑内压(1g/kg)[5]。

5 小结

为实现发家致富,许多农户会选择畜牧养殖,而在传统畜牧业中养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选择。然而,许多农户缺乏必要的养殖经验,不能定期打扫消毒羊圈,甚至于其他畜禽一起饲养,如牛、鸡等,从而不利于疾病的治疗。还有一些农户所具有的畜养理念较为传统,不能对羊群认真做好防疫处理工作,且不能有效的防护饲料而极易对饲料、饮水造成污染。基于此,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就需要积极的诊断与防治羊脑包虫病。

参考文献

[1]杨金国.贾春英.疆南牧业公司养殖分场小尾寒羊脑包虫感染情况调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9):37-38.

[2]朱顺莲.藏区羊脑包虫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析[J].現代畜牧科技,2019(03):58-59.

[3]赵彦婷.羊脑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8(11):57.

[4]马俊天.羊脑包虫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18):218.

[5]王俊辉.羊脑包虫病诊断及防治技术[J].当代畜牧,2017(17):59-60.

猜你喜欢

防治技术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