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布氏杆菌病防制措施的构思

2019-03-23穆国冬张忠湛卢松岩王晋任锐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行特征防治措施

穆国冬 张忠湛 卢松岩 王晋 任锐

摘 要 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在我国的牛养殖过程中,布氏杆菌病比较多见。根据牛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征以及检测方法提出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牛布氏杆菌病在牛群中大范围扩散和传播,才能够确保牛养殖的健康发展与最终品质。

关键词 布氏杆菌病;防治措施;流行特征

牛布氏杆菌病会导致牛出现生殖障碍,是一种细菌性的传染性疾病。在临床上,患病母牛会发生流产和不孕的情况,公牛会发生睾丸炎以及不育情况。牛布氏杆菌病的分布比较广泛,会严重损害人畜的健康。不仅会影响牛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并且可能会导致人类感染疾病,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牛布氏杆菌病特征

牛布氏杆菌病是随着牛的性器官成熟而感染的疾病类型,成熟牛的易感性比犊牛更强。犊牛本身对该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布氏杆菌病的病菌会随着母牛的阴道分泌物、乳汁以及公牛的精液排出,尤其是流产的胎儿、胎盘以及羊水内含有大量的布氏杆菌,接触受污染的饲料、用具以及水源后,就容易患布氏杆菌病。除此之外,布氏杆菌病还会通过鼻腔粘膜以及破损的皮肤进入牛体内,昆虫叮咬也是牛布氏杆菌病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

通常情况下,牛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为两周到六个月左右,处于妊娠期的患病母牛主要表现为流产特征,流产一般会发生在妊娠后的6-8月之间。已经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发生流产,会比第一次流产的时间更晚。流产前的2-3天内会出现分娩预兆症状,例如阴唇涨红,从阴道内流出淡红色透明的分泌物。流产后的母牛会出现胎衣不下,阴道内继续排出污灰色和棕红色液体,可能伴随恶臭。还可能会导致母牛子宫内膜炎以及卵巢囊肿。而母牛会出现长期不孕的情况。公牛感染布氏杆菌病会导致病牛出现睾丸炎和附睾炎,有的病牛还会出现关节炎、淋巴结炎或者脓肿情况[1]。

2 牛布氏杆菌病检测方法

采取细菌学检验方法对牛布氏杆菌并进行检查,取母牛的阴道分泌物、胎衣、羊水以及胎儿的胃内容物,使用鉴别染色液对涂片进行染色后进行镜检。如果出现布氏杆菌,可以确诊为牛布氏杆菌病。在对布氏杆菌病进行检查时,细菌培养是保证布氏杆菌病检查准确性的主要方法。但是细菌培养检查方法的成本比较高,并且对检查人员的细菌学知识能力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细菌学检查方法不适合在大范围的检疫工作以及常规控制工作中应用。

3 牛布氏杆菌病的防制措施

3.1 切断传播途径

为了防止布氏杆菌病扩散传播,对被病牛污染的场所、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病牛的粪尿、相关的用具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杀菌处理或者深埋处理,防止污染环境。除此之外,布氏杆菌本身对热以及光照还有消毒药比较敏感。在70摄氏度的温度环境下十分钟内即可死亡,阳光直射1分钟也会死亡。因此,一般可以使用消毒药将布氏杆菌尽快杀死。对病牛污染的牛舍、运动场、饲槽等可以使用5%的柯辽林、10%-20%的石灰乳以及5%的来苏儿等进行杀毒消菌。同时,可以将乳汁进行煮沸消毒,对粪便进行发酵处理,都能够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这样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布氏杆菌扩散传播,保证牛群健康[2]。

3.2 加强宣传工作

在開展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时,要加强布氏杆菌病的防控知识宣传力度。布氏杆菌病是我国的二类动物疫病,也是国家法定的职业病种之一,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类型。布氏杆菌病一般在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屠宰业以及畜牧行业中比较常见。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以及呼吸道会感染,特别是牛布氏杆菌病以及羊布氏杆菌是最为严重的。因此,必须根据布氏杆菌病的情况加强防治宣传工作,才能提高人们对布氏杆菌病的预防与控制意识,保证布氏杆菌病防治工作能够顺利展开。

除此之外,还要对养殖户进行有效培训,要提高养殖户对牛布氏杆菌病的监控能力以及监控效果,以便及时发现牛布氏杆菌病,同时尽早采取措施对发病牛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扩散。

3.3 控制与消灭传染源

严格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特别是引入牛时,要进行严格检疫工作。在引入后,要对引入的牛进行隔离观察一个月,确认其健康后才能够合群饲养。如果发现病牛要立即隔离处理。对疫区内的牛群要进行反复检疫,一旦出现阳性的病牛要及时淘汰,一直到全牛群的两次血检全部为阴性为止。一旦发生布氏杆菌病,可以利用检疫工作淘汰病牛,或者直接将病牛进行隔离。此外,还要注意培养无病毒牛以及健康犊牛。在犊牛出生后使用母乳3-5天,可以送至犊牛隔离舍。此时可以为犊牛饲喂消毒乳以及健康乳。在犊牛6个月后可以做两次检疫工作,两次检疫的时间间隔为五周到六周。检验结果为阴性的送入健康牛群,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收入病牛群。这样才能够达到更新进化牛群的目的[3]。

3.4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

为了提高牛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效果,必须进行预防接种工作,要定期对牛群接种布氏杆菌S19苗、S2苗或者M5苗。在接种过程中,布氏杆菌S19苗只能采取注射接种。一般在六月龄到八月龄的犊牛可以注射一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在18月龄到20月龄到第一次配种前,再次注射。半岁以下的犊牛、怀孕牛、泌乳牛以及病牛不能注射布氏杆菌S19苗。而布氏杆菌S2苗最适合利用口服方式进行接种,并且怀孕牛不受限制,在配种前的一个月到两个月进行接种,也可以在怀孕期进行接种。饮服或者喂服都能够达到预防接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将S2苗拌入到饲料中进行喂服,要避免使用发酵饲料或者热饲料,否则会影响药效。在动物接种前的一日、当日、后一日要停止使用发酵饲料。布氏杆菌M5苗一般使用注射法或者气雾法进行接种。

4 结语

综上所述,牛布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在给牛布氏杆菌病进行处理时,必须根据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同时要重视预防接种工作,保证接种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当出现牛布氏杆菌病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防止细菌扩散,同时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要注意养殖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渠慎伦,等.牛布氏杆菌病的检测与防制[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4):71-72.

[2]董鹏,宋建臣.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5(15).

[3]姜学[1].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9).

猜你喜欢

流行特征防治措施
襄阳市2011~2015年艾滋病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08—2015年漳州市诏安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天津市武清区成人亚临床甲减的筛查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91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
2008~2012年龙城区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特征对比分析
2012~2013年新疆鄯善县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