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城市摄影中的人文关怀
2019-03-23张春蕾
张春蕾
摘 要:城市摄影中的人文关怀影响摄影效果,对于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在详细了解城市摄影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摄影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剖析了城市摄影中的人文关怀特性。
关键词:城市摄影;人文关怀;人文美学
城市纪实摄影能够从不同视角客观真实地记录城市的发展变迁,真实的画面成就完美的艺术。城市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地,不同的行业、阶层会引发思想的激烈碰撞,绚丽的火光给城市带来光明,火光熄灭给城市带来黑暗。城市摄影如实地记录这一切,给人们带来思考、探索以及改变。
一、城市摄影概述
(一)城市摄影的产生
1837年,当西方社会处于城市化变革的进程中,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技术,将现实事物真实地留存下来。对于人们来说,照片是曾经来过人世最好的证明。对于城市来说,摄影技术能够记录城市的发展,也能记录城市的消亡。有人才会有城市,城市底层百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能够真实反映城市的状况。19世纪60年代,英国摄影家约翰·汤姆森开始对城市摄影的伟大探索。他用十数年的时间对19世纪70年代伦敦底层的百姓进行跟踪摄影,将大量真实的镜头画面汇聚成《伦敦的街头生活》,采用图解方式深度剖析伦敦中下阶层的真实生活,其中《爬行者》引发轰动,成为社会纪实题材的经典之作。[1]随后,西方大量摄影家将镜头对准不同的城市:法国的尤金·阿杰特钟情于巴黎;匈牙利的布拉塞将目标对准巴黎的夜晚;沃克·埃文斯重点记录了纽约地铁的建造。对于这些摄影师来说,他们记录的不仅是城市,还是消逝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后,摄影技术不断发展,纪实摄影逐步成熟,城市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代表性城市出现,使纪实摄影与城市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城市摄影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人们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煎熬。布拉塞这位匈牙利籍摄影师深刻记录了巴黎的夜晚。与巴黎世界浪漫之都的称号相比,巴黎的夜晚简直是黑暗的代名词。街头巷尾充斥着吸毒者、酒鬼、小偷、妓女以及无家可归露宿街头者。当他意识到形形色色的人并不能引发社会思考的时候,他將镜头转向城市的各个场所,两三个远端的人加上近在眼前的宏伟建筑,视觉上的反差激发了人们对城市、对社会环境的思考。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扩大,更多摄影师将城市题材引入纪实摄影,加速了城市摄影的发展。中国的纪实摄影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大范围发展。中国经历了压抑的十年,爆发出空前的力量,各行各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社会变迁如此迅速,需要将时代发展的缩影记录下来,从工作到家庭、从父母到妻儿,衣食住行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在一张张照片中才能窥知一二。中国人是敏感的,记忆中城市的影子已经不复存在,新兴的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城市到底该保留什么又该改变什么,这是中国发展城市摄影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城市摄影与人文关怀的关系
(一)城市摄影的现实性体现人文关怀
在当前的城市摄影中,有学者认为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在了解各种可能出现的变化与变革之后,通过多种方法来解释人与环境、人与活动之间的相关性。[2]实际上,人文关怀理念的发展与摄影史的发展历程是同步的,这也成为摄影的最终目标。这是因为人们希望通过摄影来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现实特性,不仅要通过城市摄影来展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还需要将人文思想内涵体现在摄影活动中。
摄影本身具有现实性特征,摄影所留下的影像资料都是现实的、可信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摄影来探索摄影本身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在坚守摄影真实性的基础上,感受相机带来的真实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来看,这种真实的情感中蕴含着大量情感因素,这也为人文关怀的传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城市纪实摄影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面对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摄影来记录城市所蕴含的人文本质特征,并尽量消除外部因素对最终摄影效果的影响。正如著名学者格里·巴杰所提出的:“摄影是一种更高级的记忆模式,与影子不同的是,摄影可以做到长久不衰,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回忆等体现在照片中。”这决定了城市摄影可以成为彰显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
(二)历史影像中展现人文关怀
城市的摄影功能可以用来记录城市的事件与人文思想,这决定了摄影本身具有捕捉历史影像的功能,彰显其显著的社会功能。正如人们对照片的描述:“没有一张照片可以被否认。”城市摄影的基本功能是记录历史资料,这就决定了影像可以用来直接记录历史与人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城市的历史影像能够与人文相互作用、相互解读,在多个影像资料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城市的历史性变得更加明显,与人文关怀之间的联系也愈发明确。
在城市摄影中,为了充分彰显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理念,摄影师习惯通过观察和记录城市中普通大众的真实场景来彰显人文关怀。例如19世纪约翰·汤姆森的代表作《伦敦的街头生活》、21世纪德拉埃的《历史》等,这些作品通过城市摄影来记录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这种摄影模式做进一步的探究后可以发现,城市摄影充分考虑照片背后的真实生活与环境,摄影师将自己带入到特定的环境中,这样才能让城市摄影富有人文特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照片所体现的意义依然重大,人们希望通过城市摄影提醒当代人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例如在历史生活中,人们习惯通过摄影来记录感人的事、有趣的事,并将自己的错误通过摄影记录下来。除此之外,部分摄影师会深入战场,记录战争对城市的破坏,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人文关怀影响城市摄影的审美
城市摄影艺术模式的出现进一步转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讨论范围,这是因为早期的摄影追随绘画的审美标准,这种摄影方法实现了对美学的解放,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摄影理论的发展,随着摄影方法的创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摄影的审美追求。因此,好的摄影师习惯根据自己的摄影能力以及审美来摄影。实际上,摄影并不是单纯发现事实的手段,这是因为人们通过摄影看到的世界与人亲眼看到的世界不同,照相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世界的方法,这就决定了摄影与审美之间存在相关性。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摄影师服务于客观现实。
城市摄影本身就是城市纪实的基础,所以城市摄影的美学特征也不仅仅是一种对图像的审美,人们对城市审美的追求并不是单一的,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城市摄影获得一种更有效的摄像方法,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结合摄影者的灵感与观点,将其中的美学特征以及城市摄影的仪式感最大程度地表现出来。正如人们对优秀摄影作品的定义——伟大的照片并非简单的填充,而是要将图像赋予伟大的意义。
三、城市摄影中人文关怀的剖析
(一)城市摄影中人文关怀的传统理念
在摄影技术传入我国之前,人们主要在“影像铺”通过画像来描绘自己眼中的内容。随着攝影技术传入我国,人们就开始发现摄影的优势。文献[3]中提出,我国具有特殊的环境,这也决定了摄影在一开始就要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这为人文关怀的展现奠定了必要基础。
以何藩为例,何藩开创了香港街头摄影的先河,他通过极具情怀的摄影方法展现20世纪的香港。在他的相机中,当时的香港生动、怀旧并充满着神秘色彩。何藩在拍摄中以香港为背景,关注城市中一个又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人,彰显了人文情怀。何藩在采访中表示:“拍好照片的秘密就是要与生活保持足够近的距离。”何藩在拍摄照片期间,重点关注城市中的生活百态,如拉车的小贩、形态各异的苦工等,通过这种分明的层次,展现了何藩的人文思想。以何藩的代表作《异向》为例,在这个作品中,摄影师采用了三角形的布局结构,把握图片中线条、人物的空间结构关系,通过强烈的视觉冲击将照片中的人文关怀充分展示出来,达到了预期效果。实际上,城市与摄影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传统理念下的人文关怀更加关注城市的细节,通过各种独特的图像展示方法,赋予照片更多的人文特征。
(二)城市摄影彰显了人文美学
摄影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但是我国学者一直没有停止对摄影技术的探索,为了在城市摄影中充分彰显人文美学,人们习惯在古典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摄影美学模式。但是,摄影使传统的唯美的艺术性发生改变,摄影所具有的美学和艺术性表现得更加明显。实际上,我国在城市摄影中并没有刻意追求图像的良好构图或者重点拍摄特殊群体,而是在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探索新的摄影发展模式,具有鲜明的道德指向性。
例如,人们在摄影期间习惯根据现代审美的特征,依据道德标准进行评判,如果这个事情有悖于“德”,那就应该被批判,如果道德上有优势,那么在文化中就可以转化为美。这决定了我国的城市摄影能否区别于其他国家,人文美学中的真善美逐渐成为人文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城市摄影中人文理念初现,这与我国社会发展关系密切,因此在推动我国摄影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应该进一步认识到当前摄影技术发展的现状,积极探索全新的城市摄影技术发展新路径,不仅要将摄影师的主观意识体现在摄影中,更应该进一步彰显人文关怀,将人们对人文态度的理解与认知体现在摄影中,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摄影质量,最终拍摄出高质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余艳红.旅途中的纪实类人文摄影选题研究[J].今传媒,2019(7):13-15.
[2]封振国,刘国胜.沙飞纪实摄影中的现实主义审美:以《晋察冀画报》摄影作品为例[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2):101-104.
[3]映山红.如何体现人文摄影题材的思想和内涵[J].照相机,2019(6):41-43.
作者单位:
黑龙江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