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性”策略

2019-03-23段小明

考试周刊 2019年29期
关键词:三性新课标小学语文

摘 要:在新课标新课程环境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一大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研究的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观摩学习与教学实践,特就新课标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三性”策略及效应做如下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三性”

一、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情趣性”策略

中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是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学生就会认真地把它学好。”他的这番话说明:学生只要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进而积极主动地去做,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一位女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创设的教学情境是:播放一首赞美桂林的歌曲,她借助桂林的美丽景色,将歌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同时出现。这样一来,全班同学一下子被优美的声、景色吸引住了,于是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屏幕而侧耳聆听。与此同时,同学们还情不自禁地发出一阵阵赞叹声:“多美好啊!”当动听的歌曲放完之后,老师接着又让同学们畅谈自己对桂林景色的深切感受。此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桂林的景色十分美丽,我要是在那里多好啊!”“我真想到桂林去亲眼看一看。”“桂林的小朋友们真爽啊!”……接着,教师引入课文: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描写有关桂林的文章——《桂林山水》,看看这篇文章是不是也描写得很美呢?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回忆刚才屏幕上的画面,看谁读得又好又快!这位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便一片书声琅琅。在老师的情趣引导之下,全班同学兴趣盎然。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同学们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在情趣的感染下,同学们与课文产生了共鸣……这堂课,由于老师关注了对学生们的情趣激发,其教学效果良好。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

二、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性”策略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新的课程有一种理念认为: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与新的课程理念下,一位教师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先让学生在充分读、思的前提下,自己或小组合作试着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示意图和“人”字形线路图。通过展示,观课的老师们都感觉到孩子们大多都完成得不错,而且记忆也很牢。再是,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后说出“草船借箭”的经过,并要求借助图画、运用表演的形式,讲述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体现的地方。通过实践活动,我发觉孩子们对读文、思考与讲述表演等都颇感兴趣,如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同桌互相交流所感所悟,汇报课文结构、在黑板上画出草船借箭示意图等,课堂上呈现出一片浓烈的气氛。这堂课,我感觉到了孩子们的收获不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

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争议性”策略

马克思说过:“真理是由争议确立的!”争议是认识事物、认识自我的过程。这种现场的语言交锋,不仅是对学生最佳的语言训练,也是思维和能力的训练。《新课标》倡导: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孩子敢于质疑,不受约束地各抒己见,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

例如:我在教学古诗《江雪》时,有位学生悄声说:“这么冷的天,还下着雪,这位老人真的在钓鱼吗?”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有这样预设,可是,提出这样的问题多么有创意,这足以说明这位学生对诗文进行了深入地思考。于是,我鼓励他把意见大胆地说出来让大家讨论一下,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说:“老人不是在钓鱼,而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学生说:“其实老人的内心是十分孤独的,这首诗每句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千万孤独,他一个人在钓鱼,描写了一种非常孤寂的境界。”有的学生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大雪天钓鱼,显得很清高。”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瞧!由于重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判断,这些回答多么的具有个性色彩!这不仅保护了同学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议的精神。

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西门豹找的借口巧妙在哪里?”经过研读,有的学生说:“巧妙在西门豹用这个借口救了姑娘。”有的学生说:“巧妙在西门豹用这借口把巫婆和官绅头子都投入了漳河。”还有的学生说:“还巧妙在巫婆和官绅头子再也没有回来,老百姓明白了根本没有河伯,破除了迷信。”由于开放性的问题設置,学生在自主开放的回答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课堂争议是解放学生思维的活化剂。

综上所谈,笔者觉得:在新课标新课程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致力于情趣性、实践性与争议性等策略的设计和实施;要赋予小学语文课堂新的内涵;要激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无限生机!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教学的情趣性、实践性与争议性策略。这样,其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培蓓.关于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上),2018(7).

[2]王大忠.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普童话,2018(34).

[3]方蕊.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段小明,重庆市,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南宾小学校。

猜你喜欢

三性新课标小学语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巧用『三性』
把握欧姆定律“三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突出“三性”抓巡察 正风肃纪见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