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甘肃省政务微博竞争力研究

2019-03-23张润珍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甘肃省政务

张润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

在“互联网+”视域下,甘肃政务微博在公开政务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服务社会民众、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政务微博运营水平的高低与政府公共管理的效果密切相关,近几年学术界对于政务微博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甘肃省政务微博的研究仍然相当匮乏。本研究根据2019年1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2018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的最新数据,对甘肃省的政务微博进行实证研究,揭示甘肃省政务微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升甘肃省政务微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建设思路。

一、甘肃省政务微博竞争力分析与评价

根据《2018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中的政务微博榜单指标说明,政务微博评价体系主要有传播力、服务力、互动力和认同度四个维度,而地区政务微博竞争力重点评估各地区对新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着重考核政务微博的传播力、服务力及互动力。

(一)甘肃省及各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现状

甘肃省在2018年政务微博竞争力排行榜中的竞争力指数是67.87,在全国排名第14位;四川省竞争力指数为92.85,排名第1位。两者之间相差24.98,差距比较大[1]91。在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排行榜的TOP100中,甘肃省仅有陇南、兰州、酒泉3个城市上榜,其中陇南市排名第8,兰州市排名第25(见表1)。甘肃与福建、湖北、河北、辽宁并列第8,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见表2)。可以说,甘肃省政务微博总体竞争力相对较弱。

表1 2018年甘肃省城市政务微博全国影响力排行榜

注:资料来源于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2018年年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

表2 2018年省份入围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排行榜TOP100名数量排名(前12名)

在甘肃省内,陇南市竞争力指数为77.15,竞争力最强,兰州市、酒泉市竞争力指数分别为70.46、60.42,其余11个市(州)的竞争力指数均低于60,嘉峪关市仅39.95,说明省内各个城市政务微博差距较大。由此可见,甘肃省及各城市仍然需要加大对政务微博的建设力度。

(二)竞争力评价指标说明与分析

1.传播力

“传播力”是指政务微博发布信息的传播情况。传播力指标越高,公众能够看到的政府官方微博信息就越多,此项指标主要通过发博数、原创发博数、微博阅读数以及视频播放量来计算[1]10。甘肃省政务微博传播力指数为64.57,在各个省份排名第12位,与排名第一的四川省的政务微博传播力(98.19)相比,差距较大,由此可见,甘肃省政务微博传播力的提升空间较大。

2.服务力

“服务力”是指政务微博服务网民,为民办事的情况。服务力指数越高,说明政务机构通过微博平台为网民提供了更多的服务[1]10。此指标主要通过主动评论数、设置话题数、发微博@其他用户数等来计算。甘肃省政务微博服务力指数为80.02,在全国排名第9,高于其传播力和互动力,说明服务力在各指标中属于较强的,甘肃省政务微博的服务力度相对比较大。

3.互动力

“互动力”是指政务微博平台的政民互动情况,互动力指数越高,说明参与政务微博互动的网民越多[1]11。此项指标主要根据微博被转发数、被评论数、被@数、被点赞数来统计。甘肃省政务微博互动力指数为58.55,在各省份中属于靠后的位置。但是值得借鉴的是,“@陇南发布”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其政务微博互动力指数达到88.10,在甘肃政务机构微博中居首位。

二、甘肃省政务微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定位不明确,无法充分体现政务微博作用

在“互联网+”视域下,政务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和社会管理的一种新型的有效手段,在推进政务公开、引导舆论、政民互动、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157。但是目前,甘肃省部分政务微博定位不明确,导致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有些政务微博只是单向传递信息,和网民没有互动或互动很少,对其提问和评论几乎没有回应。有些政务微博在平台上发布公众不感兴趣的、和政务服务没有关系的话题,难以引起公众的关注。而有些政务微博为了吸引网民的关注,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大量娱乐、生活信息,没有真正起到通过政务微博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作用,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微博的竞争力。

(二)政务微博的传播与互动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

政务微博竞争力主要评估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三个指标,而甘肃省政务微博在互动力和传播力这两项指标中相对较低,传播力指数为64.57,互动力指数仅为58.55,与居首位的四川省的指数相差比较大,因此甘肃省在微博发博数、被转发数、被评论数、被点赞数等方面都有待加强。研究还发现很多地区的政务微博从开通以来和网民的沟通与互动很少,只是以机构或人员单向发布信息为主,缺乏互动;还有一些政务微博自注册之日起,微博发布量极其少,更新频率非常低,很多政务微博形同虚设,有的甚至成了“僵尸微博”,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3]75。如“@嘉峪关发布”和“@张掖发布”发布的信息基本上还停留在一年前,“@甘南发布”在2019年7月之前,就一直处于“僵尸微博”状态,这是由于省内部分政府机构对政务微博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成的。

(三)政务微博发布内容缺乏规范性

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于2010年8月就已开通微博,并于当时在政务微博平台上播发了甘南舟曲泥石流抢险救灾的信息,是我国较早开通政务微博的省级政府部门。2012年1月16日,甘肃开通“微博政务大厅”,成为全国首家省级上线的“政务微博矩阵”,该“微博政务大厅”涵盖了全省各级政府机构的官方微博账号,为网民们呈现出一个全面、立体、生动、开放的“网上甘肃”[4]。虽然甘肃省政务微博起步较早,但是省内部分地区政务微博在发布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发布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刻板,内容多为时事新闻,用语比较刻板生硬,不够活泼生动,难以引起网民的关注和兴趣,导致网民参与度低,互动力不足。另外,虽然部分地区的政务微博的发博率较高,但是大部分属于转载,缺乏原创性。再次,有些政务微博发布的信息时效性较差,尤其是对于突发事件。例如2018年7月12日,甘南舟曲南峪乡发生滑坡地质灾害,直到17号官方微博才对此事件进行发布。

(四)政务微博运营管理和监督不到位,缺少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

政务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官方网络互动平台,在推动社会管理、政务服务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务微博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治理及公共服务的水平。目前,甘肃省政务微博在运营维护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政务微博的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不足,影响力不高,使政务为民的效果大打折扣。首先,全省政务微博运营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办法,各政府机构缺乏专门的管理与监督部门。虽然部分设有相关管理部门,但是管理较为松散,导致运营效率相对比较低。其次,政务微博建设与发展缺乏专业的运营维护团队。调查发现,甘肃省很多机构没有专职人员负责政务微博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绝大多数都是宣传部门或新闻中心的人员兼职完成该项工作,部分政务媒体人员媒介素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都有待提高,这样使得政务微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果黑客或病毒入侵,那么将会对政府及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危害。

三、甘肃省政务微博建设的思路

(一)准确定位政务微博功能,真正发挥政务微博的作用

首先,政务微博属于官方微博,要区别个人微博,不能随意性太强。其次,要积极转变当前单向信息发布者的角色,明确政务微博不仅仅是信息发布的平台,更是一种政民互动的平台,在发布信息的时候,政府机构及相关人员要充分利用政务微博政民互动的功能,加强与网民的互动沟通,利用政务微博积极回应网民关注的问题,利用微博服务公众,将政务微博打造成为兼顾发布、互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微博。只有定位明确了,政务微博才能真正聚焦为民办事、为民服务,政务微博竞争力才能提高,才能行稳致远。

(二)强化传播性,突出互动性,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目前,甘肃省政务微博的传播力和互动力指数还相对较低,因此省内各政务微博应当充分发挥平台的传播功能,积极利用政务微博平台的优势,主动、及时、公开、高效地传播信息,提升信息的时效性和便捷性,扩大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及影响力。同时还要突出互动功能,对网民的需求做到及时回应,这也是提升服务力的一个重要体现[5]120。在服务力方面,还要不断提升“矩阵联动”和“线上线下”联动能力,提高处理效率。在这方面,省内部分政务微博做得比较好,如在2018年兰海高速重大交通事故中,相关部门通过微博与各地各部门账号联动,整合调动资源、高效聚合信息、快速回应网民关切内容,表现出新时代应急管理信息公开和服务的新格局。

(三)进一步规范政务微博的发布内容及形式

政务微博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或者是某一范围内的公众,要结合受众对象的特点开展政务服务。在发布内容上,首先要注意用语技巧,尽量避免过多使用官方语言,放下严肃刻板印象,增强亲民感,选择公众喜欢的语言风格。其次,政务微博内容应该主要以原创微博为主,转载微博为辅,适度转发公众关注度较高的热点话题,尽量避免“重数量轻质量”等形式主义倾向[6]。在发布形式上,要特别注重创新政务微博的表现形式,除了使用文字、图片等,还需要利用音频、视频、表情、链接等多种多媒体表现手段来吸引网民。再者,相关部门要注重与当前各种主流新媒体工具形成互动机制,如和微信、抖音、快手等APP进行互动转发,扩大我省政务微博的宣传效果,提高链接公众的能力。最后,对于突发紧急事件,政务微博应讲究时效性,尽量做到事件发生后的一小时内及时发布;对于比较复杂的突发紧急事件或持续时间长的事件,政务机构应当做到动态发布灾情和抢险救援信息。

(四)完善监管机制,强化团队建设,促进政务微博持续发展

首先,甘肃省政务机构可出台政务新媒体运营与管理方面的细则,制定相应机制,将政务微博的管理纳入制度化层面,引导政务微博的规范化发展。其次,要组建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和维护团队,加强对政务微博的运营能力与维护能力,并对团队进行相关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提升其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第三,健全政务微博运营的考核机制,提高运营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务微博舆论正向引导、政务服务等功能。最后,完善监督机制,畅通监督渠道,接受公众对政务微博运营管理情况的反馈与投诉。

猜你喜欢

互联网+甘肃省政务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政务
政务
政务
政务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