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缩短-延长术治疗儿童小腿离断

2019-03-23罗旭超欧昌良邹永根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清创双下肢克氏

罗旭超,欧昌良,邹永根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大肢体离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高能量创伤所致节段性毁损合并长段组织缺损的复杂性离断肢体,由于再植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为抢救生命,往往直接做残肢缝合或截肢术,给患者留下很大遗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毁损性离断肢体再植成功率不断提高[1-3]。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患儿肢体离断均在小腿,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11岁,平均6.0岁。小腿自上段离断3例,中下段离断4例。致伤原因:火车碾压1例,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伤2例。术前按照MESS评分均在5~8分,均合并有皮肤肌肉复合组织缺损和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属强烈的意愿下,均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法行保肢治疗。见表1。

2 手术方法

再植前准备:积极抢救生命,在双下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带,阻断双下肢血供,增加有效回心血流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在30min内完成配血、输血及术前相关检查。离断肢体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清创,修整皮缘,清除远端污物、血凝块及失活组织,显微镜下清创胫前、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找出可吻合的细小动脉及静脉并做好标记,切除失活组织,保留可修复的组织。

Ⅰ期手术:2mL肝素配0.9%的250mL林格氏液灌洗胫前后动静脉。应用血管取栓器完全去除血管内壁附着的血栓。切除一切失活组织,在完全正常的组织平面行离断再植术。术后应用简单的单臂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联合固定胫骨,腓骨暂不予以固定。吻合胫前后动脉及伴行静脉、大隐静脉等主干血管,尽量吻合细小动脉和静脉。修复腓总神经、胫神经,依照解剖标志包埋肌腱在残余肌腹内,皮肤缺损以VSD材料覆盖。再植术后1周内未发现血管痉挛、远端皮肤水疱等,血运良好,肢体顺利成活。术后2周更换VSD,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常规冲洗液(罂粟碱+糜蛋白酶+葡萄糖+高压氧)交替冲洗创面,3周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游离植皮覆盖或皮瓣修复创面。

Ⅱ期手术:肢体成活2个月后,伤口愈合良好,应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行胫骨截骨延长术,在骨骺线与截骨面之间分别经皮于水平面穿两组交叉克氏针,在截骨面远端与胫骨远端分别经皮于水平面穿两组交叉克氏针,在每组交叉克氏针平面上外固定环,每个环与环之间用金属杆纵向连接、固定。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暴露胫骨,锐性切开骨膜,在预定平面截断胫骨。延长速度为1mm/d,胫骨短缩长度决定延长天数。本组7例儿童,胫骨平均短缩7.2cm,平均延长天数(72.8±15.5)d,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半年后延长肢体骨痂生长良好。早期应用增高鞋辅助行走,伴随肢体生长延长,增高鞋逐渐弃用改穿棉鞋。足部逐步恢复感觉,出现分泌汗液、疼痛。因创伤刺激,胫骨骨骺生长活跃且不平衡生长,2例患儿胫骨下段力线改变,胫骨向后侧成角,后期行胫骨截骨矫正力线。

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予以预防感染,促进骨质愈合的药物治疗、加强营养、细心护理等处理,Ⅰ期术后2周指导合理的膝关节、踝关节康复训练,在延长过程中,每3~4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新生骨矿化情况、有无轴向偏移等,及时调整骨延长速度及下肢力线。在随访过程中,应用HSS、Mazur评分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活动进行评分,2018年12月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标准评估疗效。

结 果

7例患儿再植肢体成活,延长术后1、2、3年随访,双下肢基本等长,2例胫骨向后侧成角,再次行截骨力线矫正术,术后延长段骨矿化良好,骨断端和延长端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活动可,6例HSS和Mazur评分均为良,1例因不能坚持康复训练踝关节主动、被动功能活动较差。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4]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3例,良2例,可2例。7例患儿均能完成行走、上学等日常生活,并且未表现有明显的跛行。典型病例见图1。

图1患儿,7岁,被火车碾压致右小腿离断。a.再植术前;b.再植后单臂外支架+克氏针联合固定X线片;c.骨缩短再植成活;d.骨延长环形外支架设计示意图;e.延长术后3周X线片;f.延长术后6个月站立位;g.延长术后6个月双下肢X线片;h.骨延长术后3年外观

讨 论

1 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组患儿入院时都有复合组织缺损,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 MESS评分高于7分[5]。目前随着显微外科血管修复与复合骨、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的积极应用,MESS 7分甚至7分以上的踝部、9分以上的肘部开放性骨折,仍有保肢可能[6]。对于复杂性肢体离断的患儿如果在急诊下行保留长度再植,手术设计复杂:需行清创、骨瓣移植、骨折内固定、切取长段血管移植重建动静脉通道、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创面和皮瓣供区创面植皮闭合,这样将使断肢的温缺血时间显著超过再植时限,使Ⅰ期实施再植手术失败风险显著增加,且在严重休克情况下长时间、大创伤手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为患儿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保留长度再植弊大于利。经过综合考虑,均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案。Ⅰ期急诊清创短缩再植,待成活后且创面愈合,Ⅱ期性行肢体延长术,重建肢体长度、外观及功能。

2 优化再植的经验体会

双下肢上止血带除减少患肢失血外,能快速增加回心血量,按输完1.5U的红细胞悬液的时间来算,至少为纠正失血性休克争取1~1.5h。离断肢体优先进入手术室清创评估再植可能性,在低温手术台清创,可缩短手术时间及热缺血时间。单边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快速建立骨支架Ⅱ期更换最终固定设备。多个手术组分开操作远近端,然后再植。短缩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以健康的神经平面为参考短缩胫骨,以利于早期恢复足底感觉。精细吻合所有解剖结构-动静脉、神经、肌肉。Ⅰ期肌肉转位功能重建-胫后肌转位重建伸踝-踇趾-足趾,有利于功能早期恢复。

3 骨短缩-延长术对儿童断肢再植保肢的意义

根据国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保肢成功率从33%到100%,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数据的变化量比较大[7-9]。1987 年,Bastiani等[10]首先提出骨痂延长术的概念,即在骨干截骨延迟一段时间,待纤维骨痂形成后再行延长,以加速骨愈合,降低骨不连接的发生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可能是用来解决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比较早的手段,因其治疗效果可靠已被全世界骨科医师广泛接受[11-12]。Ilizarov技术是以牵张组织再生为理论基础,运用骨搬运或骨延长的方法治疗骨缺损,尤其是治疗肢体短缩的复杂性骨缺损,对肢体的修复和重建有较大的意义。儿童肢体的离断再植成活后使用骨延长技术进行肢体延长,相对于截肢后运用可延长假体而言,笔者认为Ilizarov骨延长技术设计更为合理。本组再植成活后与健侧肢体相差5~10cm,经过骨延长后,再植肢体长度与健侧肢体长度基本等长,且功能恢复可,保留原来的肢体,相对于假肢有可比性优势。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较单臂外固定支架而言,环形外固定支架在骨延长或骨搬运过程中,固定强度更大,即使延长骨未完全矿化时也可早期下地行走,同时,也为早期的康复功能训练创造了条件。本组中,儿童骨痂生长比成人快,在环形外支架延长技术运用中,更容易达到骨延长的目的。延长器直接延长神经的动物模型早有报道[13]。Kroeber等[14]通过定制的外固定器成功延长大鼠坐骨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组7例患儿再植时以健康的神经平面为参考,在Ilizarov技术延长骨的同时促进相应支配神经的延长,从而更好的恢复足底的感觉,避免足底溃疡、爪型足及跟腱挛缩等并发症。

另外,由于患儿表达能力差,需要加倍的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在疾病未曾出现变化的时候未雨绸缪。在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以避免年幼患者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

猜你喜欢

清创双下肢克氏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的清创进展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