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缩短-延长术治疗儿童小腿离断
2019-03-23罗旭超欧昌良邹永根
罗旭超,欧昌良,邹永根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能量创伤所致大肢体离断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高能量创伤所致节段性毁损合并长段组织缺损的复杂性离断肢体,由于再植难度大,手术时间长,为抢救生命,往往直接做残肢缝合或截肢术,给患者留下很大遗憾。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毁损性离断肢体再植成功率不断提高[1-3]。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7例患儿肢体离断均在小腿,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5~11岁,平均6.0岁。小腿自上段离断3例,中下段离断4例。致伤原因:火车碾压1例,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伤2例。术前按照MESS评分均在5~8分,均合并有皮肤肌肉复合组织缺损和重度失血性休克,家属强烈的意愿下,均采用分期手术的治疗方法行保肢治疗。见表1。
2 手术方法
再植前准备:积极抢救生命,在双下肢大腿根部上止血带,阻断双下肢血供,增加有效回心血流行抗休克治疗。同时在30min内完成配血、输血及术前相关检查。离断肢体提前进入手术室进行清创,修整皮缘,清除远端污物、血凝块及失活组织,显微镜下清创胫前、胫后动脉及伴行静脉,找出可吻合的细小动脉及静脉并做好标记,切除失活组织,保留可修复的组织。
Ⅰ期手术:2mL肝素配0.9%的250mL林格氏液灌洗胫前后动静脉。应用血管取栓器完全去除血管内壁附着的血栓。切除一切失活组织,在完全正常的组织平面行离断再植术。术后应用简单的单臂外固定支架及克氏针联合固定胫骨,腓骨暂不予以固定。吻合胫前后动脉及伴行静脉、大隐静脉等主干血管,尽量吻合细小动脉和静脉。修复腓总神经、胫神经,依照解剖标志包埋肌腱在残余肌腹内,皮肤缺损以VSD材料覆盖。再植术后1周内未发现血管痉挛、远端皮肤水疱等,血运良好,肢体顺利成活。术后2周更换VSD,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常规冲洗液(罂粟碱+糜蛋白酶+葡萄糖+高压氧)交替冲洗创面,3周后,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游离植皮覆盖或皮瓣修复创面。
Ⅱ期手术:肢体成活2个月后,伤口愈合良好,应用Ilizarov骨延长技术行胫骨截骨延长术,在骨骺线与截骨面之间分别经皮于水平面穿两组交叉克氏针,在截骨面远端与胫骨远端分别经皮于水平面穿两组交叉克氏针,在每组交叉克氏针平面上外固定环,每个环与环之间用金属杆纵向连接、固定。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暴露胫骨,锐性切开骨膜,在预定平面截断胫骨。延长速度为1mm/d,胫骨短缩长度决定延长天数。本组7例儿童,胫骨平均短缩7.2cm,平均延长天数(72.8±15.5)d,双下肢基本恢复等长,半年后延长肢体骨痂生长良好。早期应用增高鞋辅助行走,伴随肢体生长延长,增高鞋逐渐弃用改穿棉鞋。足部逐步恢复感觉,出现分泌汗液、疼痛。因创伤刺激,胫骨骨骺生长活跃且不平衡生长,2例患儿胫骨下段力线改变,胫骨向后侧成角,后期行胫骨截骨矫正力线。
3 术后处理及随访
术后予以预防感染,促进骨质愈合的药物治疗、加强营养、细心护理等处理,Ⅰ期术后2周指导合理的膝关节、踝关节康复训练,在延长过程中,每3~4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新生骨矿化情况、有无轴向偏移等,及时调整骨延长速度及下肢力线。在随访过程中,应用HSS、Mazur评分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活动进行评分,2018年12月末次随访时,采用Paley标准评估疗效。
结 果
7例患儿再植肢体成活,延长术后1、2、3年随访,双下肢基本等长,2例胫骨向后侧成角,再次行截骨力线矫正术,术后延长段骨矿化良好,骨断端和延长端达到骨性愈合,膝关节、踝关节功能活动可,6例HSS和Mazur评分均为良,1例因不能坚持康复训练踝关节主动、被动功能活动较差。末次随访时,根据Paley等[4]评定标准评定骨性结果:优3例,良2例,可2例。7例患儿均能完成行走、上学等日常生活,并且未表现有明显的跛行。典型病例见图1。
图1患儿,7岁,被火车碾压致右小腿离断。a.再植术前;b.再植后单臂外支架+克氏针联合固定X线片;c.骨缩短再植成活;d.骨延长环形外支架设计示意图;e.延长术后3周X线片;f.延长术后6个月站立位;g.延长术后6个月双下肢X线片;h.骨延长术后3年外观
讨 论
1 治疗方案的选择
本组患儿入院时都有复合组织缺损,合并严重失血性休克, MESS评分高于7分[5]。目前随着显微外科血管修复与复合骨、软组织皮瓣移植技术的积极应用,MESS 7分甚至7分以上的踝部、9分以上的肘部开放性骨折,仍有保肢可能[6]。对于复杂性肢体离断的患儿如果在急诊下行保留长度再植,手术设计复杂:需行清创、骨瓣移植、骨折内固定、切取长段血管移植重建动静脉通道、组织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创面和皮瓣供区创面植皮闭合,这样将使断肢的温缺血时间显著超过再植时限,使Ⅰ期实施再植手术失败风险显著增加,且在严重休克情况下长时间、大创伤手术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为患儿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保留长度再植弊大于利。经过综合考虑,均采用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案。Ⅰ期急诊清创短缩再植,待成活后且创面愈合,Ⅱ期性行肢体延长术,重建肢体长度、外观及功能。
2 优化再植的经验体会
双下肢上止血带除减少患肢失血外,能快速增加回心血量,按输完1.5U的红细胞悬液的时间来算,至少为纠正失血性休克争取1~1.5h。离断肢体优先进入手术室清创评估再植可能性,在低温手术台清创,可缩短手术时间及热缺血时间。单边外固定支架+克氏针快速建立骨支架Ⅱ期更换最终固定设备。多个手术组分开操作远近端,然后再植。短缩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以健康的神经平面为参考短缩胫骨,以利于早期恢复足底感觉。精细吻合所有解剖结构-动静脉、神经、肌肉。Ⅰ期肌肉转位功能重建-胫后肌转位重建伸踝-踇趾-足趾,有利于功能早期恢复。
3 骨短缩-延长术对儿童断肢再植保肢的意义
根据国外相关文献,可以发现保肢成功率从33%到100%,通过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数据的变化量比较大[7-9]。1987 年,Bastiani等[10]首先提出骨痂延长术的概念,即在骨干截骨延迟一段时间,待纤维骨痂形成后再行延长,以加速骨愈合,降低骨不连接的发生率。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可能是用来解决开放性骨折、骨缺损比较早的手段,因其治疗效果可靠已被全世界骨科医师广泛接受[11-12]。Ilizarov技术是以牵张组织再生为理论基础,运用骨搬运或骨延长的方法治疗骨缺损,尤其是治疗肢体短缩的复杂性骨缺损,对肢体的修复和重建有较大的意义。儿童肢体的离断再植成活后使用骨延长技术进行肢体延长,相对于截肢后运用可延长假体而言,笔者认为Ilizarov骨延长技术设计更为合理。本组再植成活后与健侧肢体相差5~10cm,经过骨延长后,再植肢体长度与健侧肢体长度基本等长,且功能恢复可,保留原来的肢体,相对于假肢有可比性优势。Ilizarov环形外固定支架较单臂外固定支架而言,环形外固定支架在骨延长或骨搬运过程中,固定强度更大,即使延长骨未完全矿化时也可早期下地行走,同时,也为早期的康复功能训练创造了条件。本组中,儿童骨痂生长比成人快,在环形外支架延长技术运用中,更容易达到骨延长的目的。延长器直接延长神经的动物模型早有报道[13]。Kroeber等[14]通过定制的外固定器成功延长大鼠坐骨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相比无显著差异。本组7例患儿再植时以健康的神经平面为参考,在Ilizarov技术延长骨的同时促进相应支配神经的延长,从而更好的恢复足底的感觉,避免足底溃疡、爪型足及跟腱挛缩等并发症。
另外,由于患儿表达能力差,需要加倍的观察、了解病情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调整,在疾病未曾出现变化的时候未雨绸缪。在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以避免年幼患者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