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五环节”教学法浅论

2019-03-23

中学语文 2019年9期
关键词:记念刘和珍记叙文

张 华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学体式。其不论以记人为主,还是以记事为主,都要求交代明白,详略得当,线索分明。这就说明“记”要之于“叙”,“叙”就是叙述,而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是各类文章写作的基础。叙述就是作者在文章或作品中对人事件、环境所作的交待、介绍和说明。客观事物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活动过程、变化情况,主要依靠叙述进行交代和介绍,于是,叙说和交代就成了叙述的主要特点,并历来倍受人们的重视,如宋人就说:“文之作也,以载事为难。”今人老舍说:“写文章须善于叙述。不论文章的大小,在动笔之前,须先决定给人家总的印象是什么。”那么,我们毫无理由不重视对记叙文的教学。鉴此,笔者拟就本文体课堂五环节教学浅析于下,即:分析题目,整体感知——明确“要素”,理清文脉——研析人物,探究主题——赏鉴课文,领悟写法——阐发评议,实践创新。

一、分析题目,整体感知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透视心灵的窗户。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于写作时的审题,却忽略了教学文章时的释题。应该说释题是文章教学的第一个关键,释题:一可从结构上把握,二可从内容上探析。综合二者就可以初步明确该文的写作对象及范围,写作人称及文体,写作方法及线索,立意角度及选材等。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其题目为动宾式结构,一般地要求文章从“为什么”和“怎么样”两方面着手,即本文从“为何记念? ”(她是“真猛士”)和“怎样记念? ”(作文当“祭品”)展开叙述。从题目内容看,是一篇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其所记对象是刘和珍,故采用第三人称作为写作者的立足点和观察角度。从“记念”奠定了“悲”的情感基调,从“为何记念”又透射出“愤”与“激励”的情感波澜,故本文的线索为情感线索——悲愤激励。又如唐弢的《琐忆》,其题目结构为偏正式,那就要抓住正句“忆”,着重叙述偏句“琐”,就内容的“烦”来看,文章所写之事是一些小事,其写法就是“以小见大”(“大”就是鲁迅的伟大精神与人格),并且“烦”者小事很多,文章所记仅为一、二;“忆”表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念文章,其人称以第一人称为主,是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文章以我与鲁迅先生的七次谈话为线索来结构文章。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在学习一开始,教师通过融科学于艺术化的导入后,就要引导学生审题,然后提出与以下环节相关的问题,如教学《记念刘和珍君》可提出:1.文中记念了刘和珍的哪些事迹,这些事迹表现了刘和珍是一位怎样的青年?2.作者是拿什么礼物记念她的?使学生脑中有“问”,眼中有“本”,有重点全方位地感知课文,使其思维始终处于单向度寻源探本与多向度设疑求解的积极状态之中。

二、明确“要素”,理清文脉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进而明确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结果)。 而叙事写人则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其写人,就要写人的活动,而人的活动无不表现为事件;其叙事,就要写事件的过程,而任何事件的过程,且又无不是人物活动的体现。二者虽密不可分,但仍不失细微的差别,即着眼点的不同:人物记叙文着眼于写人,叙事只是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性格特征,无须过多地渲染事件本身。事件记叙文以描述事件为中心,虽有人物的活动,但不必刻意描绘,其行文的着眼点在于展现事件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及意义。而且高中阶段的记叙文,一般都是复杂记叙文,表现为人物关系错综,事件变化曲折,时空转换频繁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各记叙要素时,要依记叙文的分类及侧重点的不同灵活对待。

第二,要分清主要的叙述方法:或顺叙(最基本的方法),或倒叙(如“灵蛇腾雾,首尾都无定处,然后方能活泼也。”)或插叙(宕开一笔),或补叙(为情节完整而补充、弥合),或平叙(亦称“分叙”,即“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或意识流叙述(超越时空的放射性叙述方法)。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结合多种叙述方法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突出主题。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是由倒叙——平叙,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纵横交叉地叙述同时发生的事情,从而加强了文章的立体感。

第三,在明确叙述方法的同时,重要地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文脉——线索:是连缀人物和事件的“序”,在记叙文中亦称情节,犹如贯珍珠的彩线。我们通常所说的“布局谋篇”的“布局”就是安排结构,“谋篇”就是铺设线索。而且这两者在一篇文章中往往紧密联系,互为表里。

其结构。在高中复杂记叙文学习中(其表达方式是叙述为主,兼有议论、抒情等),就要让学生辨明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一是承递,即思维的纵向延展,如《内蒙访古》的前三段。二是并列,即思维的横向扩展。三是总分,即思维的收放式铺展。此外,让学生辨明叙议结合的两种基本方式:一是文章的主体是叙述,而开头和结尾是议论。二是夹叙夹议。

其线索。依据文章表达的需要而确定。常见的线索有:一是时间线索,二是空间线索,三是时空线索(以时间为“经”,地点为“纬”),四是以某个中心事件为线索(多见于记事性记叙文),五是以某个中心人物为线索(多见于记人的记叙文),六是以某一短小精炼的语句为线索(如《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七是以某个典型的行动为线索。八是以情感为线索。此外对于游记的线索,要么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要么以空间为序,定景换点。前者如《雨中登泰山》,后者如《我的空中楼阁》等等,对于复杂记叙文甚至有时以某一个主要线索贯串全文,但又不只一条线索。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性地把握与灵活地掌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

如前所述,《记念刘和珍君》从释题到分析线索可得出如下提纲:

最后,还可略及其开头与结尾的常见方式,以培养学生如何开头与结尾的能力。譬如常见的开头方式有:概括基本内容式开头,揭示文章线索式开头,透视作者情感式开头,拟问设悬式开头,说明情况,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式开头。常见的结尾方式,譬如:呼应开头,浑然一体式结尾;卒章显志,突出主旨式结尾;水到渠成,干脆利落式结尾;含蓄收尾,蕴含哲理;比喻结尾,形象生动;描写结尾,形象生动等等。

三、研析人物,探究主题

记叙文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社会的真实生活,生活本来就是各种各样人的活动,生命的价值在于生活的意义,这就必须描写作为生活主体的人。因此,写人是记叙文的重点,而人物的活动包括外部情态(外貌、行动、语言)和内心世界,二者是有机的统一体。

在记叙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感知人物到理性分析人物,掌握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其外貌描写贵以形传神,形神谦备;其行动描写重在特征动作,要连贯有顺序,贵用准确恰当的动词,符合人物活动的逻辑;其语言描写贵在“闻其声如见其人”,分析人物说话的内容和艺术性(怎样说);心理描写贵在描绘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思想斗争的历程。同时,除前几种描写外,高中阶段要对学生加强心理描写的训练。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备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人物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自己人生观的形成。借此,教师要理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心理描写的方法:第一人称坦露心迹的内心独白;人物回忆过程中的内心活动;采用梦境、幻境展现人物心态;运用第三人称揭示、分析、披露人物思想等。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它是记叙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景物描写对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烘托人物心理、深化主题有重要作用。此外,还能渲染氛围,感染读者、陶冶情操,使人受到美的熏陶。

透过人物形象的整体感知与重点分析后,自然要进入对文章主题的探究,值得一提的是主题的探析不求一致,因人物是主题的直接体现者,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完全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主题的分歧也在情理之中。

四、赏鉴课文,领悟写法

学生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在基本掌握了记叙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教师继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调用学生的知识储备,重新审美地感知课文,积极主动地理解课文。对作者构思的精妙、人物刻画的成功,文章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神来之笔的奇绝等,都要在领悟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主动积累,养成自学语文的良好习惯,“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五、阐发评议,实践创新

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了学生的阅读要求:“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不或缺的教学环节。所以说,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运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所以,在每学一篇课文时,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向课本既定知识及老师的讲授质疑,“尽信书,不如无书”。为此,既可让学生改写原文,或补写原文,或修改原文,或做命题专项训练(或景、或人、或事)等。同时,帮助和指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充分利用课外语文实践,由课本走向生活,由生活走向创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总之,对于中学记叙文教学,在教师课堂分环节教学的启发诱导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与良好语文习惯,把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作为我们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与唯一归宿。

猜你喜欢

记念刘和珍记叙文
细读品味,勾勒刘和珍君的形象
记叙文阅读专练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解读与构思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如何写好记叙文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鲁迅笔下的刘和珍, 真实的她却是一名武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