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脊柱结核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9-03-23黄海锋宋晋刚尹振宇羊刚毅崔易坤

医药前沿 2019年36期
关键词:病员白蛋白病例

黄海锋 赵 兵 宋晋刚 尹振宇 羊刚毅 崔易坤

(绵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在临床实践中,手术指征明确的高龄脊柱结核患者,常常因手术危险性高、骨质疏松、费用大等原因而拒绝手术。连医生都有意无意的回避手术。实际上手术能明显缩短病程,降低畸形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的促进病变的愈合[1]。而保守治疗时间长、效果差、病员痛苦。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及病员满意度、实现加速康复,我们制定周密的治疗方案,于2011年起对有明确手术指征,无绝对手术禁忌证的高龄患者行手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年龄≥60岁;初次诊断为脊柱结核,并同意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有明确的手术指征[2,3]:较大的寒性脓肿、经久不愈的窦道、较大的死骨、较大的空洞,特别是空洞壁硬化者;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者;脊柱畸形及不稳定者;无绝对手术禁忌证;无明显的精神及神智异常。

分组标准:①手术组:选择手术治疗;②对照组:选择非手术治疗。

纳入病例共计34例,按不同治疗方法分组:手术组:选择手术治疗的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60~89岁,平均年龄79.03±9.8岁。发病部位:胸椎6例,腰椎15例。神经功能分级(ASIA):B级2例,C级8例,D级6例,E级5例。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例,合并贫血12例,合并低蛋白血症8例。对照组:选择非手术治疗的13例,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66.45.±10.1岁.发病部位:胸椎3例,腰椎10例。神经功能分级(ASIA):B级0例,C级3例,D级7例,E级3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合并贫血5例,合并低蛋白血症7例。

所有病例血沉及C反应蛋白(CRP)均增高,血常规及肿瘤指标正常。CT及MRI均提示有椎体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有脓液、死骨及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所有病例病灶范围均为1~2个节段。

1.2 手术治疗

1.2.1 术前准备:①正规抗结核治疗2周(本组采用4联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适当减少剂量[4]),并且治疗有效(血沉或CRP下降)。②联合相关专业调整内科情况至基本正常:心脏功能大致正常,无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及脑血管意外患者病情稳定3~6个月以上[5];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内;空腹血糖<8.9mmol/L[6];肺功能基本正常或轻度降低;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谷丙转氨酶<100μ/L;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基本纠正;电解质基本正常;无明显的凝血功能异常。手术2小时前可口服营养液,提高应激反应储备。

1.2.2 手术方法:手术组:①前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双钉棒内固定术:6例采用前路手术。②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例采用后路手术。植骨材料选择①自体髂骨;②钛网+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病灶内放入链霉素干粉1~2g(链霉素过敏者采用异烟肼),常规放置引流,待引流少于50ml可拔除。

1.3 保守治疗

对照组和手术组术后治疗方法:①多模式镇痛(解热镇痛药物+弱阿片类镇痛药物);②持续4联(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其中链霉素3个月后停药;③术后第2天开始静脉或口服营养支持(20%人血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等),根据进食情况及白蛋白>35g/L停用;④抗骨质疏松治疗[7](降钙素、钙片、阿法骨化醇等);⑤四肢功能锻炼(按摩、主动或被动活动等),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四肢运动功能的恢复。⑥病员清醒后即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及辅助排痰(深呼吸/吹气球/咳嗽/翻身拍背等)。特别是开胸的患者,这是防止肺部感染及肺不张的有力措施;⑦加强护理,特别是心理关怀;⑨卧床4周后可戴支具下床活动。

1.4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8];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血清白蛋白水平;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sdverse events,SAEs)。定义为死亡,危及生命事件,新的功能障碍和或任何意外相关事件。末次随访时病员满意度;脊髓神经功能分级(ASIA)。

1.5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者术中死亡发生。1例术后出现髂动脉栓塞,1例伤口感染,所有病例均顺利拆线出院。对照组栓塞2例,感染3例。不良反应率38.5%(5/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生活基本自理。末次随访未见明显复发及融合失败的病例。无死亡病例。

手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血清白蛋白浓度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情况好于手术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员满意度100%(见表1)。

两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天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至1年,两组VAS评分,手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手术组术前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n=21)

表2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s,分)

表2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s,分)

手术组 对照组 t P 7.17±0.53 7.66±0.89 0.671 0.5天 4.22±1.22 7.21±0.91 0.854 0.331治疗后2周 3.89±0.61 6.01±1.11 6.103 0.000治疗后3月 1.57±0.99 5.56±1.45 6.629 0.000治疗后6月 1.02±1.33 5.99±2.32 9.152 0.000治疗后1年 0.78±1.74 4.33±1.77 5.115 0.000

两组治疗前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至1年后,手术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ODI评分(±s,分)

表3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ODI评分(±s,分)

手术组 对照组 t P治疗前 42.35±4.42 39.12±4.99 1.325 0.2治疗后3月 24.09±5.51 35.66±6.12 5.591 0.0000治疗后6月 23.99±8.84 30.03±7.77 2.845 0.01治疗后1年 10.94±5.89 22.73±10.29 8.449 0.000

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初期,营养状况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3个月至1年后,手术组营养状况

表4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s,白蛋白水平)

表4 手术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营养状况(±s,白蛋白水平)

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手术组 对照组 t P治疗前 29.21±3.41 30.77±4.43 0.687 0.5治疗后1天 23.84±5.17 31.92±4.29 4.928 0.040治疗后2周 35.93±6.99 36.21±5.73 1.323 0.2治疗后3月 41.01±7.88 27.84±6.11 6.021 0.000治疗后6月 42.69±7.33 25.35±7.81 5.992 0.000治疗后1年 41.79±5.42 26.75±7.95 8.352 0.000

3.讨论

3.1 健康教育教育在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老年结核患者心理活动很复杂,既有想治病的愿望,但又怕治不好、怕给家庭增加负担,故常常有焦虑、紧张、失眠、情绪化、依从性差[9-10]。家庭及医生均有意无意的规避所谓的风险而选择保守治疗,但常常不能很好耐受结核化疗,效果差,病情进展快,生活质量极差,甚至缩短寿命。而教育的对象包括对医务人员及病员及家属。针对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是围手术期管理系统的基石[11],她们既是执行者,又是观察者,能及时反馈信息,协助调整治疗方案。故我们要求每一位治疗组成员均要熟练掌握该类病员的临床特点、各种临床表现的观察方法、各种应急预案以及与病员及家属沟通的技巧。针对病员,使其了解该类疾病的发病原因,为什么选择手术,手术的具体方法、术后需要配合治疗及护理的要点等。树立病员的信心,让其充分参与到治疗中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3.2 营养状态决定术后恢复效果,而手术又能帮组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几乎所有的病例术后白蛋白均明显降低。营养不良是术后恢复差及复发的重要因素[12-13],而老年人营养物质的储备及代谢能力弱,免疫力及修复能力明显下降,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贫血可导致心肌供养差,易诱发心脏病的发生或加重。术前术后必须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尽早胃肠道营养,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必要时小量多次输血(红细胞悬液及血浆)补充红细胞及凝血因子。条件允许可给予免疫补偿治疗,如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及中医中药制剂等。手术组营养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3月,6月及1年随访时,手术组的白蛋白浓度均大于对照组。手术后更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以减少并发症,加速恢复的时间及程度。

3.3 镇痛

疼痛已经被认为是第5生命体征。作为无痛病房及快速康复的要求,我们十分重视疼痛管理。患者因疼痛而拒绝早期咳嗽和深呼吸,将可能导致肺炎和肺不张等呼吸系统并发症。从心理上,急性疼痛会导致精神创伤,慢性疼痛会导致抑郁。疼痛缓解后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病员可集中精力进行康复治疗,而不是关注疼痛。我们采取的是超前镇痛(术前早使用止痛药物,在疼痛发生前就给予镇痛药,可减少疼痛)和术后多模式镇痛(将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组合在一起,发挥镇痛的协同或相加作用,降低单一用药的剂量和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镇痛效果)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降低了单一采用麻醉镇痛药物的相关并发症(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提高病人体验及加快了康复。本结果显示:手术组的VAS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去除病因是解除疼痛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综上,老年脊柱结核采用手术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加快康复速度、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率。

猜你喜欢

病员白蛋白病例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综合护理对策
“病例”和“病历”
脑卒中后抑郁的心理护理研究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妊娠期甲亢合并胎儿甲状腺肿大一例报告
Meckel憩室并存异位胰腺和胃黏膜并出血一例
加强护理员规范化管理 提高病员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