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推行小班制教学的路径探讨

2019-03-22赫正芬

卷宗 2019年8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摘 要:小班制教学模式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军队院校新时代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院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推行小班制教学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稳步推进小班制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班制教学;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1 小班制教學的内涵

小班制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指班级人数规模较小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世界一流大学在教学实践中广泛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各个国家的不同学校对小班的人数界定不同,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控制在25人以内,美国控制在20人以内,甚至有些学校控制在15人以内。根据我国国情,许多专家认为在我国,30人以下的可以称之为小班。

在这种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教与学的互动交往,实现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由于同时听课的学员较少,教员可在课堂上与学员充分沟通、交流,有利于形成交互式课堂,鼓励学员思考和表达,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2 推行小班制的必要性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一些地方高校以及解放军蚌埠汽车士官学校、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等军队院校也陆续推行小班制教学模式的试点。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军队院校要培养满足部队现代化建设和履行使命任务需要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中心任务,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与实践脱节、考核标准单一、等问题,不能完全实现学员综合素质达到高效完成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教学目标。

小班制教学在军队院校从诞生到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但是实践证明,其可以弥补大班的诸多不足,把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结合起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我军院校现代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军校的新模式。随着军队院校改革的深化,小班制教学必将更加普遍,有效推行该教学模式可以在院校培养新型军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2.1 可以实现因材施教

当前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学员人数较多,以每班40至80人的占多数,甚至有的班人数高达上百人,而每个班的学员基础参差不齐,教员师难以兼顾所有学员,不能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的进度和深度,很容易出现“有的吃不饱,有的不消化”的现象。小班授课可以将不同程度的学员分配在不同的班级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式、讨论式等因材施教,依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使用适合的方法组织教学,从而提高学员的学习实践能力。

2.2 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军校教育应当注重学员个性发展。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军事人才个性潜能的发展,可以为学员创造激发创造性的时间和途径。小班制教学是教员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一些学员在课堂中容易产生惰性。而小班制教学转变为“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双向传导的教学模式。学员可以将围绕授课教员设计的问题,先进行自主的搜集资料学习后,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法学课程中,可以把热点案例分配给学员,通过案例分析或法律诊所等形式,再以小班教学中实现人人参与,并辅之以更加详细、灵活的激励与考核方式,有效提高学员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2.3 可以破解课堂管理难的问题

长期以来,课堂管理长期困扰着广大教员和管理干部的问题。大班教学中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课堂参与度不高,一部分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出现上课睡觉、干与课堂无关的事等现象。在小班制中,学员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方法、内容、方式会增加更多的互动讨论的环节,营造出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氛围,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克服课堂上的惰性,从而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使课堂管理问题迎刃而解。

3 实现小班制教学的路径

就目前院校受基本条件限制,采取纯粹的小班制教学不切合实际。本文认为,应在师生比、普通班级规模许可的前提条件下,在专业课程中推广小班教学,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即将现在班级进行拆分。但是实行小班制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而是需要转变办学观念,改革教学管理机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完善相应的考评机制等。根据国外学生规模在2万人以上的高校能够顺利实行小班教学的经验,院校推行“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模式在管理、技术等方面是具有可行性的。

3.1 循序渐进的原则

推行小班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较为完善的计划,稳步推进。伴随着小班制教学的逐步推进,教学情境的变化,教员教学水平和学员个体必然会得到发展和提升,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才会真正体现出来。

在整体规划上,可以把实施计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小规模的试点期。这一阶段可以选定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作为试点课程。第二阶段为试点推广期,进过三到五年的试点,院校的基本条件和相关制度都进一步完善,在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到大部门专业课程。第三阶段为基本实现小班制教学。经过长期的建设和调适,推行小班制条件成熟后,科学制定每门课的课程中“大班讲授”与“小班研讨”的课时比例,全面实现小班制教学,教学质量整体提高。

3.2 转变教学理念

班级规模的缩小,有助于提高教员对每一位学员的关注度,但小班教学绝不是大班的‘迷你版,两者的教育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大班课堂是以教员教为主,转变到以学员学为主,把课堂还给学员。小班制教学更为注重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如不改变原来的教学理念,仍然延续教员讲、学员听的灌输模式,小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就无法凸显,因此授课教员首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并创新课堂教学。

3.3 提升教学、人事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能否推进小班教学以及小班教学的效果,主要涉及到教室的安排、班级规模的确定、课程编排等。

学校要通过调整对于教师的考核指标,引导教师认真投入教学。在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贡献时,要建立同行评价机制,给予教师充分的教育自主权。现行的考核、职称评审制度主要侧重于科研,如对论文数量、专著等有要求,教学工作量只是其中一个而且是相对權重较小的指标。在对教员绩效考核与职称评定时,可以将教员划分为学术型、学术教学型、教学学术型、教学型等,教师自主选择类型,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建立不同的工作量标准和晋级、职称评定标准。

3.4 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从表面上看,小班制教学会增加学校运营成本,但如果能够科学的设计和规划班级规模、教师上课次数、教室的利用率等,会减小运营成本增加幅度,甚至降低运营成本,西方名校实行小班教学就是最好的证明。首先是,解决师资短缺的问题。除了现有的教师的数量无法满足小班制教学的需要。出来引进新教员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各种信息手段,在“大班讲授,小班研讨”的模式中,在理论授课环节可以利用推广网络课程的方式,这样一来就可以为小班制研讨节约一些教师资源。

3.5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教师是实现小班教学的主要推动力小班教学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对立起来,教师占全部的时间,学员只能在下面被动地听,没有或很少有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小班教学要求将教与学统一起来,教师在授课中多启发、多引导,教学内容要多知识点、多课程、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采取多种方法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可依据自身情况和学生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方法,决不能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去教学。

课堂要打破“教师一言堂”和“灌输式”等教学方式,鼓励以与学生探讨为主的互动交流过程,强调启发式讲授、批判式讨论和探究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员不只是知识的学习者,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双方更是知识的共同探索者。为调动学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组织方式上可将小班研讨课堂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主要采取学生讲解、相互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开展学习,授课教师在各组巡视,参与辅导,组织小班集体讨论并进行课堂总结。

学员是小班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和课堂的主体,组织、管理课堂,学生对于学什么、怎么学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地接收。小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负责引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框架去解决问题,把握学生学习的方向,至于如何思考、思考的深度等都交给学生。如UCC大学专业课授课时,学生在课前学习即将要学的理论、概念、原则、特点、作用、意义等内容。上课时老师只讲授所学内容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以及分析这一现象所运用的理论和模型等,教师会在每节课留出10-15分钟的课堂讨论时间,答疑解惑、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后利用老师讲授的方法、模型,自己理解、分析、思考、应用和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实践能力。

3.6 科学设定评价机制

严控出口关是检验小班教学系统效果的关键点,应注重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关注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掌握的程度,以及技能的锻炼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应以平时评价为主,期末考试为辅。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效果的评价非常重要,因此一定要严格把关,不能“放水”,尤其是在互动、研讨、案例分析等环节中,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做好准备,当发现学生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该扣分或取消成绩时,绝不手软,这是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需要学校、职能部门、院系、教师全方位配合,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

笔者认为,“小班课教学”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原则上采取“大班授课期中与期末考试占总成绩50%,小班研讨课堂表现及学生课后参与答疑、阅读和作业等方面表现占总成绩50%”的标准计算。

3.7 提高教室的利用率

实行小班教学,当前的教室数量明显不足,这也成为很多高校难以推进小班教学的主要障碍。如爱尔兰UCC大学,现有学生两万余名,已经实现小班教学。该大学上课时间从早九点到晚八点,中午不休息,每间教室排课非常紧密,没有空闲时间,基本实现了“人休息教室不休息”,教室利用率非常高;课程安排也非常灵活,有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四小时的课,一般一、二个小时的课取消课间休息,各教学单位可以根据课程特点、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排课。

小班制教学在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措施,需要进一步促进教学评估与评价体系、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教师培养与晋升制度等方面的探索和建设,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水平,在培养新时代军事人才中迈出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孙燕君,卢晓东.小班研讨课教学:本科精英教育的核心元素——以北京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2,(8).

[3]陈啸,刘杨.国际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法研究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2,(4).

[3]宋李俊.工科院校延长学制学生管理对策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6):115-119.

作者简介

赫正芬(1979-),女,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