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展陈设计原则与表现形式的探讨
2019-03-22李艳
李艳
摘 要:本文从展品陈设与空间布置的角度,对博物馆展陈设计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博物馆展陈设计的核心原则内容的论述,在设计主题、空间分割、灯光处理、技术应用、场景布置、虚拟空间这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在博物馆中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为相关实践应用提供参阅材料。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陈设;艺术设计
博物馆是宣传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在进行展陈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博物馆自身带有的文化属性,在烘托馆陈内容特性的过程中,将各种造型与布景手法应用在空间陈设的内容中,使博物馆的展览效果得到优化。而为了执行此项工作,必须强调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基本原则,以便从理论内容上控制设计的发展方向,在保证思想指导的条件下,实现表现形式升级的目标。
1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带有典型的社会性与公益性特征,在展示陈列物的过程中,也执行着对于人类自然、社会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修复工作,是现代社会环境中的重要文化场所。而为了放大这种功能性特征,必须在展陈设计中尊重这种文化遗物中的真实性原则,在展示其原有属性特征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还原其固有的审美符号。同时,在陈设设计的过程中,还需尊重展物所处的历史环境,在与其他展品进行综合展示时,需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最好是以时间为轴线,完成展品的历史性陈列设计原则。而站在整体社会的高度,各博物馆的类型也存在差异,在进行展示的过程中,应尊重博物馆自身的文化特征与展品属性,在审美特性构造上,尽可能的突出博物馆自身的特征条件。
2 博物馆展陈设计的表现形式
2.1 突出主题设计
对博物馆进行展陈设计时,应按照博物馆的主体文化属性与展品范围,设置一定的展览范围,并以此作为展品的展出主题,进行陈列设计组合。在内容上,应尽可能的与展览馆自身的建筑风格与展品类型形成整体化的空间结构,并从文化角度实现主题文化空间的构建。
执行主题化的设计内容,不仅可以凸显出博物馆的展出风格,形成更加完整的文化脉络,甚至在文化推广工作中,也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当前社会环境下,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在进行展品陈设展示的过程中,如果形成了主题化的整体,参观者可以在游览的过程中,更加有效的吸收、接纳博物馆的主题文化,并通过一次参观获得更加完整的文化体验。
2.2 功能空间分割
博物馆的场馆建设带有一定空间局限性,在对大量展品进行陈设布置的过程中,必须对其类型进行筛选与整合。在有限的空间环境中,设置不同的功能展示区域,按照一定的分类条件,对展品进行重新组合,以便更高的凸显出博物馆不同展区空间的特色[2]。同时,在这种分类条件下,不仅要对博物馆整体主题建设进行规划,还要平衡各个功能区的空间关系,使差异化的功能室内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关联性特征。
在布设空间的过沉重,串联式的排列方法是较为常见的展陈设计手段,实现展厅之间的首尾呼应的基础上,保证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的连续性,并能够更加清晰的整理出博物馆的展品展示脉络。注意,在展览的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展品密度,增加游览空间,并在扩大单个展品信息量的同时,为游览者带来更好的观赏体验。
2.3 灯光视觉调试
空间环境中,对灯光与色彩的调节十分重要。灯光环境,作为影响视觉效果最为直接的因素,必须得到博物馆展陈设计者的高度重视,在支撑空间展示内容的过程中,提高博物馆室内空间的观赏性。
首先,必须对每个厅室的灯光进行精细化管理,在保证博物馆整体灯光色调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展室的陈列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达到突出展品文化属性的效果。其次,在针对展品的塑造上,灯光的视觉效果也十分重要,应采用柔和且清晰的灯光,对展品突出展品在整体空间中的位置,以便参观者在欣赏展品时,不会受到灯光的刺激,更加清晰的观赏展品的特征与形态[2]。例如,在展品周围设置直射展品的LED灯,并在其周围补充聚光罩,在不破坏环境效果的同时,最大化的增加展品亮度,满足观赏对灯光的要求。第三,从艺术的角度出发,对灯光的控制,需强调灯光环境的美感效果,补充展品内容形态上的内容,并为参观者营造出舒适、安宁的视觉环境。
2.4 突出技术特性
技术发展已经渗透到了社会各界,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艺术信息传递方式,也影响着博物馆的工作内容。在进行展陈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增加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条件,在对文字、语音、图像等信息内容进行整合的同时,补充博物馆展览的功能性。通过技术融合手段的应用发展,颠覆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方法,使科技成为引导展品价值发挥的有效途径,并在技术手段的辅助下,帮助参观者更加深刻的理解展品所承载的信息,使技术条件在引导、补充参观者想象力空间上发挥积极作用。
2.5 强化视觉场景
博物馆展陈设计中,需充分发挥视觉场景构建的优势,营造良好的环境空间。首先,在文化传达的作用上,可以将博物馆的文化主题、代表性展品、徽章、LOGO等带有文化视觉效果的图像投放在场景环境中。通过对其布设位置的合理控制,在不影响主题陈设的基础上,强化参观者对于博物馆文化的记忆。
其次,博物馆内的空间布设较为复杂,虽带有一定的线性参观流程,但如果环境中没有清晰的指示,参观者很容易迷路,并不能有效的定位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参观的阶段。因此,在视觉场景控制中,应配合参观门票,或者指示性的说明手册,重点强调主题展品的基础上,在各个空间,清晰的标识出该场馆的名称信息,以及下一阶段的参观路径,对参观者进行引导。
2.6 增加虚拟空间
实物展出是博物馆的特色性内容,通过对于历史物品的陈列与展示,介绍着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文化信息与文明印记,并由此发挥出博物的核心展示功能。但在对历史环境与场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定的文化理解与知识基础,很难单独从展示物品中,感悟出展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现代化的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有效的补充这一内容,并为参观者带来更加深刻的参观感悟。
以鸦片战争的展示为例,在加设了虚拟现实技术之后,可以使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验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传奇,对更好的形成衔接展品与特定历史空间的联系,并由此形成更加具体的理解。又如,在天文馆的展示中,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补充太空空间的形态,为参观者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3 总结
综上,展陈设计的内容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观众在博物馆中观赏的热情程度。同时展陈设计的优化也是放大博物馆陈列展出效果的关键。因此,必须在强调基本陈设原则的基础上,从主体、空间、灯光、技术、场景、虚拟环境等方面入手,使博物馆展出陈列的内容能以更加饱满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更好的促進博物馆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成为社会重要的文化场所。
参考文献
[1]乐圆.地学博物馆展陈设计研究——以中国地质博物馆为例[J].地球学报,2017,38(02):304-312.
[2]石瑞.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6(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