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研究

2019-03-22王丽妙

卷宗 2019年9期
关键词:大思政

摘 要:本文在大思政背景下分析了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对大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大學教师育人观念、思想道德价值观及管理模式的改善策略。总结了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中的师资隐患及课程制定方面与大思政观念不相符的情况,并对强化体育学科管理、培养体育人才、完善教师价值观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以提升大学体育课程育人效率。

关键词:大思政;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

思政课程是指将体育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的形式,使体育学科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育课程在制定教材、课程编制与课程设计等方面较为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却忽略了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产生的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应对此产生重视,并重新规划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体育人才作出重要贡献。

1 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的重要性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需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于教学之中,从而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因此,高校需要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环节,所有课程都需要与思想政治保持一致,相辅相成。大思政是指在思政政治教育贯穿所有课程与所有环节之中,大学教师都应背负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在大思政背景下,我国大学体育教学课程势必需要改革,将体育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资源整合,以完成大学体育生的思政素养与知识技能共同发展目标。

2 大学体育授课水平现状

2.1 体育教学观念模糊

我国目前大学教师与学生对于大思政理念认识程度较低,且体育教学观念模糊。大学生完成体育课程只是为了获取学制分数,并不符合学习体育课程锻炼身体的初衷。多数高校在大学生体育课程中有着明确规定,大学生必须要进行两年体育课程培训且达到规定考核分数,大学生在选择课程时,是因为体育课程分数较高,而且通过难度较低,与大学开设体育课程目的没有达到一致。此外,大学生对于体育实践训练课程并没有多少兴趣,教师实践课程也较为敷衍。很多大学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机制并不科学,以寥寥无几的几项运动进行教学评价,导致学生所吸收的体育知识并不专业,从而影响了学生身体发展,最终普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2.2 体育课程分类不具体

高校体育教学,可简单划分为: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两类教育维度。一方面,知识传授中,具有显性教育特征,学生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体育技术要领和理论方法,掌握了自身对于体育运动的思想认知。另一方面,价值引领中,具有隐性的教育引导作用,简单剖析体育运动功能之后,对深层的体育教育功能进行价值解读,总结其中思想教育内核,深化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显性思政包含高校思政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概论。隐形思政是指公共基础课、体育课程、综合素养等课程。而体育课程归类为隐形思政课程,高校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将体育课程显性与隐性相互结合,思政教育任务基本由显性思政承担,不仅没有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价值,更没有显露出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相辅相成的效果。由于高校没有发掘出体育思政的具体使用资源,使得思政教育与体育课程无法携手共进。从思想政治概论本质来看,思政课程不只是单纯的课程,

而是将思政教育贯彻融入于课程之中,通过课程改革、政治教学等步骤渗透于各个环节,呈现全方位育人现象,在学生耳濡目染中完善自身思政概念。

2.3 体育教学缺乏思想教育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程中,教学形式存在巨大漏洞,教师并没有将知识教学与思想启蒙两两兼顾,体育教学创新仍需要深化改革。此外,目前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呈现出两种表象,思政教育与其他课程难以融合,体育教学方式依旧缺乏创新,一成不变。效仿其他学科竞赛模式是当前体育教师的常用方法,此类方法与现代大学生认识产生冲突,并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容易使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较为缓慢。目前,我国大学编制的教材多以突出体育带给人的好处为主,教材质量过于片面,体育教学的计划与实施方案脱离了体育科目教学轨道。首先,大学在对学生实践过程中过分注重栽培领导人员发展,而轻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培养,只对体育运动技巧与竞赛形式的探索较为热衷,从而忽视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课程合并发展的综合教育引导的双重效用,进而导致大学生运动能力与体育竞技思想起到的培养作用效果甚微。教师教学与育人策略没有统筹兼顾,仅仅是让学生加重训练力度,水平达到竞赛门槛,且教师体育课程传授质量较低,从而使大学体育教学规划推行素质教育产生一定影响。

3 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策略研究

3.1 强化学科教学管理

思政课程的本质是将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连接的过程,在体育教学形式下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育课程的每个环节中。以专业性体育知识为桥梁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程度,突出思政教育带来的价值与综合素质培养的作用,以此增强体育工作开展效率。并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将大思政理念作为核心,开展课程创新计划,实现课堂教学模式育人功能,在课堂教学环境下贯彻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用于锻炼身体,钻研体育技能知识,还需加强对学生的体育精神及思想教育培养。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不止包含体育独知识独有的特性,更蕴含着锻炼意志力和培养体育精神的效果。在学生吸取知识时不断增强人体健康,塑造优秀的体育精神及提升个人整体素质等,为学生时期的体育运动员未来发展提供了主要能源。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在于身体运动功能,学习体育课程的学生在练习技能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身体质素,还强化了自身专业技能水平。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育人的功能的主要特点体现于在帮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要领,且对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有所掌握。其次,教师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体育精神及思想品质的同时,还需锻炼学生拥有自主锻炼习惯及坚韧不拔的意志,进一步深化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令体育课程的作用得到有效开发。其次学校需根据教师对体育学科的特性了解,充分发挥教师在授课中的主导地位,加大力度推进开放形式及探究形式教学模式,在开拓体育课程育人路径的同时,促进教学方案的创新效力。此外,学校需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开展成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后,加深教学理论与方法,要把体育文化贯彻于体育理论知识中,突出体育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道德观念等思维。在体育课程活动环节中,尤其是在体育竞赛模式中,教师需培养学生的体育竞赛精神,引导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团结友爱等意志,通过进行实践培训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精神和优秀品质。孕育出等智体美综合型高素质大学生。教师具有负担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体育作为特殊的育人课程,需以独特的形式达到育人作用,以实现体育课程育人的目标。

3.2 培养专业体育人才

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材還需不断完善,课程定制需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等方面入手,实现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统一运行,并制定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编撰课程教材。首先,在教学设计调改过程中,不仅需要强调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还需将思想政治理念贯彻其中,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新时代思想与体育文化精神相结合,将大学生体育理念、精神及道德修养以体育教学方式呈现。大学生体育价值理念具体表现于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需提高体育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增加体育课程运行经费,是改善体育课程学习效率的重中之重。在课程设置上,教师需将体育理念与体育文化精神放在首位,贯彻于体育课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其次,在课程优化设置上,可以减少体育基础知识理论步骤,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满足课堂多样化学习需求。例如,学校可以举办体育知识与思政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活动,通过各种德育比赛来完善体育课程中的缺陷。同时,需对体育教材进行充分完善,可以定制新型教学大纲和考试标准。课程的设计制定主要以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为核心,以当代综合性德育人才培养为目标。创立新型教学题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让体育课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带领下拓展出新的育人路径。最后,大学领导需提升体育课程的育人地位,当体育课程遇到困难及时得到有效解决方案,学生才能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学习积极性,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速度才可以发生变化。

3.3 完善体育教学体系

首先,完善体育教师价值观念需从教师育人意识入手,体育教师需在授课过程中将育人观念贯穿其中,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下,避免单纯体育知识讲授的枯燥无味。教师在育人环节中,自身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深刻理解,以背负着课堂育人的重要使命,在传递知识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将思想政治理念传递给学生。此外,学校在坚持现有管理体制上,需将基础管理制度以教师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以提升教师授课水平,使其具有良好的教学心态,又认真对待教学课程,引导大学生追求思想道德与体育精神双重价值理念,从而在体育课堂中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其次学校需对教师入职培训加以重视,令教师具备良好的知识理论与学习交流能力,提升体育教师职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将体育教师与思政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资源整合,在学科之间产生友好的互补形式,保证教师在育人方面可以取长补短,在思想观念上保持一致。最后,学校需提倡教学模式创新计划,以保证体育教学育人效果,需端正学风,钻研体育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理念。面对思政结合发展需求,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完善体育教学体系,以扩大教学效果,还需针根据自身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抽查,透彻分析学生的进步效率,以保证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及教材定制的准确性,于体政相结合的模式下孕育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4 结语

大学生体育教学育人功能为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思政视域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逐步得到有效实施,高校需进一步强化大学生体育课程创新步伐,在课程育人路径中不断探索,以寻求一条吻合与课程思政的合理教学路径,通过不断改善体育课程育人计划策略,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贯穿于大学体育课程之中,为我国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路径,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探寻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必得面临着巨大的艰难的崎岖道路。因此,大学体育课程还需我们不断创新,厚积薄发,不断探寻符合现代需求的发展道路,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为目标,实现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冠军.“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的研究背景、问题成因与应对策略[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5,3(02):3-10.

[2]王楠.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56-157.

[3]邢华平.基于“大思政”格局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一体化探略[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02):70-72.

[4]李咏梅.大思政教改基础上思政课专题式教学模式新探——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06):141-144.

作者简介

王丽妙(1982-),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邢台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学。

猜你喜欢

大思政
“大思政”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体系定位与策略方法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多元整合研究
“大思政”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思政”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