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2019-03-22周青珠
摘 要:当下,传统出版单位的媒体融合正向纵深发展——从机构媒体向内容生产平台转变、从图书出版到知识服务转变、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产业链延伸转变。本文以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百姓文化云”为例分析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出版单位传播方式的创新,从而就传统出版单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传统出版;媒体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背景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用好创新引擎——优势向互联网拓展,资源向移动端汇聚。[1]
2018年,文化领域的供给侧改革首先从出版行业发起。年初,新的书号限制令传来,各出版社书号压缩30%到40%,控制书号增长,减少重复品种的出版和资源浪费,书号收紧,出版业直面供给侧改革。[2]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虽然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传统出版单位也相继开办了一批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APP等试水新媒体,但从实践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传统出版单位对媒体融合后的内容生态和运营规律缺乏战略性思考,更多地是从完成任務角度进行工作。本文试从当前媒体融合趋势下,对传统出版单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价值思考。
1 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传统出版单位的内容优势在丧失
传统出版业中“内容为王”被奉为圭臬,“内容为王”口号缘起维亚康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石东,他提出“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并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内容包含了思想、体验和产品”但在媒体融合日益纵深的当下,一方面,以数字化出版为代表的新型出版业态对传统出版构成了严峻的挑战。最新发布的《2017~2018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数字出版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7071.93亿元。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0.1亿元,电子书达54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6亿元,博客类应用达77.13亿元。占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的2.2%,相较于2016年的1.37%,2015年的1.69%略有回升。数字出版融合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和现代信息传播的技术优势,能够使内容展示更加多样化,内容服务更加多元化,更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对传统出版一贯依靠的内容优势形成了严重冲击。另一方面,在数字出版的汹涌冲击下,传统出版单位虽然也在积极寻求数字化转型,在内容编排和加工、推广发行、读者反馈等方面积极利用新技术,但技术驱动变革成为媒体转型的主要路径,导致传统出版将内容上的核心优势让位于渠道优先,在组织结构变革、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上追赶潮流,对内容的本位思维重视程度降低,让其内容优势逐渐丧失。
但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来说,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为大力推动文化艺术创作及产品的数字化,创新供给方式、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在此背景下,由河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牵头组织,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建设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百姓文化云”。“百姓文化云”于2017年4月23日正式上线使用。在传统出版单位的媒体融合过程中,“百姓文化云”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市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大数据分析,为政府部门采购公共文化服务提供参考。
2 传统出版单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讨
2.1 坚持优秀的
即便是当前面临困难重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升级,传统出版企业也要头脑清醒,坚持应该坚持的。
1)坚持“强把关”意识。传统图书出版具有新媒体不具备的信息公正性与权威性。传统图书出版企业在多年的出版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编辑人才,他们的内容把关意识比较强。传统的图书出版编辑会通过大量的编辑工作,对作品内容以及形式进行策划(提出创意等)、组织、筛选、加工和提升,将其变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成型产品,并且予以评荐推广,这是出版工作的本质内涵,也是传统图书出版人的职业价值所在。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力量,化解社会危机,是传播媒介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图书出版的重要功能。
3)坚持对内容的深度挖掘。图书作为信息载体,其特点在于对某一领域、方向做出专业性的解读或扩充,其中含有作者对快速消费性信息的再创造,其深度和广度是到任何时候都不应丢弃的。
2.2 改善薄弱的
1)优化编发制度,简化流程。传统图书出版有严格的制度,包括责任编辑准入制、选题申报制、总编责任制、三审三校制、责任编辑负责制等,这些制度是出版单位得以有序开展工作的基础。但也应该看到繁琐的流程限制了效率,因此我们要积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优化编发制度,简化流程,实现“双效”的最大化。
2)以优质内容链接用户,学习社交化聚合。根据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8全民阅读报告”显示,19%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超过以阅读纸质书为主的受访者12%的占比。在各种社会化媒体不断崛起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用户的注意力已高度分散、碎片化,因此只有有趣的内容才能赢得受众的注意力,符合用户情感需求的内容才能引发他们的共鸣。因此只有让优质内容成为连接社交的纽带,才能聚集用户,增强用户粘性。
2.3 增加没有的
1)内容产业化。从单一化经营向多元化产业链延伸转变。“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的本质,就是更好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掘取新的盈利点,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虽一直在进行着市场化改革,但传统出版单位依旧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运营模式相对落后,缺乏市场活力等诸多问题。因此进行多元化经营是传统出版单位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2)智能化营销。移动互联时代,一方面,数字出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行业竞争激烈,图书出版的同质化现象也日益严重。随着微信读书、百度阅读、掌阅等阅读类APP的不断崛起,传统出版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发展艰难。另一方面,新一代消费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单一的、同质化的内容难以满足日益挑剔的消费者的需求,分众化、个性化的内容受到青睐。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推动下,智能化营销应运而生。智能化营销就是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对目标消费者进行精准营销,将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地点推送给合适的人。未来出版业的内容生产将与市场营销联系得更加紧密,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越来越重要。
3)平台化运营。传统出版单位的新媒体运营,实际上是要搭建一个与用户互动的平台,用户是消费者,企业是服务者。传统出版单位需要不断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以品牌主的身份与用户进行带着“温度”的深度的沟通。品牌主成为拟人化的形象个体,基于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人格化的品牌能够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让用户具有深度的参与感,最终形成依赖和忠诚。
3 结语
传统出版走向新媒体、拥抱新媒体既是时代变革的外在要求,也是媒体求生求变的自我进化与内在选择,新时代的传统出版企业既要敢于解放自身,不断探索与社会、市场、资本接轨的策略性选择,也不能完全抛弃传统出版所固有的价值内容,将基于用户的内容共创、IP内容分享和内容产业化放在首位,并将社交化聚合、智能化营销、平台化运营作为运营策略,树立在用户心目中的品牌形象,才是传统出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19”讲话一周年,人民日报发重磅文章.人民日报,2017-02-18
[2]书号收紧,出版业直面供给侧改革.出版商务周报,2018-06-22
作者简介
周青珠(1983-),女,河南郑州新密,中级,本科,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