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弹性思维

2019-03-22李响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古典园林传统文化

李响

摘 要:弹性设计思想作为当前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当前提倡“低碳经济”“绿色建筑”的时代背景之下,倍受关注。文章研究、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文化中的弹性设计思维,发现存在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多种弹性设计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古典园林对当代园林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古典园林;弹性思维;传统文化;有机交融

当今社会发展快速,大部分人群处于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模式之下,无论是物品、生活方式,还是思维观念都在紧跟着这样的快节奏不断更换。因此,可调整、持续发展、不断变化成为时代所追求的特性。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人们也不可避免地开始在各个领域关注更好的发展模式。而在设计空间中,设计师也开始关注这些理念,因此在园林空间中的弹性设计成为国内外著名建筑师追求的理念。但是弹性设计理念中的部分设计思想,在我国传统古典园林中早已有之。

一、弹性设计

何为弹性?弹性在不同的领域有着自己的释义。在经济学领域,弹性是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提出的经济学名词,其本义是指一个变量相对于另一个变量发生的一定比例的改变的属性;在物理学领域,弹性是指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何运动或发生形变的;而弹性本身字面可以理解为,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物体在发生弹性形变后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的一种性质。综上我们可以知道,弹性虽然是可变的,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变后的恢复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弹性设计就如西萨·佩里所说过的:“在我的设计中,将来是十分重要的,我用今天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设计,但我设计的建筑物将在明天使用和改造。”不是说所设计的建筑或其他设计物在当下是不可以使用的,而是从当下开始,无论是材料还是方法不只是止步于当下,是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持续使用。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设计完成后其未来的发展,可以说,一个设计在完成后,才是一个新的开始。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弹性设计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将此原则融于设计的始终。因此,弹性设计体现在园林设计中的修建、使用以及日后的再建与再利用等设计环节中,将园林设计进行时间性的线性规划。

二、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弹性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范围内历史最久、持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园林体系,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提起中国园林,人们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便是那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廊榭塔轩,假山怪石,花草树木等景色,人们身处其中,只看到了我国古典园林的所营造出的美景,往往会忽略掉园林美景下的思想。我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综合反映,它包含了哲学思想、宗教、艺术等多种文化理论,它展现着“天人合一”的风格,蕴含着“合适实用”的中庸思想,空间功能可变发展,建筑空间可以有机交融,并且使用着持续循环的建筑材料。

(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园林风格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其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天人一致,一层是天人相应或者说是天人相通。前者是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后者是说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贯通的,世间上的一切人与事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且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古典园林建造,既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人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投入,并追求在利用世俗的观念来表达自然的情感。古人既要考虑园林空间中的各区域功能的使用,讲究人与自然相互贯通的和谐氛围,还要强调园林空间中各物体的相互影响和映衬,追求虚实互映、曲折尽致、意犹未尽等思想。而这些就是“天人合一”这一传统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展现。中国古典园林本就是山水的艺术化,是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进一步融合的精神化之美学核心。

(二)“合乎使用”的造园思想

所谓“合乎使用”,就是我国的中庸思想。就是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在外界寻求最合乎人需求的实物、使用方式等等,使人的需求较恰当地得到满足。受这样的思想影响,在我国传统设计中,无论是房屋的建造、车式的设计、衣服的裁剪还是礼器的制作,都采用一种灵活性很大的通用式设计。例如中国古代的衣服大都是宽大型的,与人体并不是特别贴合,这其实就是我国中庸设计思想的日常体现——衣服不会随着身体的胖瘦而进行更改,且适合大部分人群的使用。这也是我国古代造物观念中灵活性的体现。我们古人的造物观有着较大的使用灵活性,究其根本就是为了满足各类人群的需要,即使是对房屋的建造、园林的建造都很少严格地要求。古典园林设计也是如此,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园林的设计不拘泥任何规制,其设计原则和弹性设计思想有着共通之处:合乎使用。

(三)空間的相互交融

古典园林经历了各朝各代的文化影响,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多种形态。根据地域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园林分为北方园林和南方园林;根据等级的不同其又可以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根据空间的性质不同其还可分为公共园林和私人园林。园林的分类方式有很多,但即使是在区域、性质、文化等方面上存在不同,我国古典园林也大都是借助于亭阁、廊桥、栏杆等建筑实体来强化空间表现力和空间交融性。

在古典园林中,没有单一的植物群落或山体,每个物件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园林通过将亭阁、廊桥等来建筑实体在园林空间中进行配置,将园林中各个独立的空间相互联系起来。园林中这些独立的空间有效衔接,空间有机交融,从而形成一种“开合收放”的空间,将园林中的有限空间展现出无限的美景。

(四)材料的可持续利用

传统木构件建筑是园林中最常搭配的建筑配件。其一是因为木构件是古代传统的建造方式,其二也是因为木材本身的自然性。在园林中,木架结构的使用使得树木在建筑中又被重新赋予了生命,不再只是植物群落的一种。通过使用木架结构,不仅可以实现空间的分合状态,也实现了室内外空间的灵活分隔与流动,并使室内外空间自由渗透,从而有了“移步异景”之说。

三、园林中弹性设计理念的启示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体现出了“天人合一”“合适使用”的造园思想、空间的相互交融、材料的可持续利用等多种弹性设计思想。这些设计思想在当代园林中依然可以运用,并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打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

古典园林在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平面状态和围合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古典园林的空间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譬如自然氣候、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不同的园林空间,会根据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相应的建造措施,从而实现园林空间在自然采光、通风、雨水利用、地理风水等多方面的多样性合理使用,同时,通过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使人与空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与贯通的特性是通过设计语言来实现的,这也是我国古典园林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财富。

(二)绿色设计的持续发展

当代园林,应从古典园林文化中汲取营养,这也是园林空间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古典园林中,古人对园林中的空间进行设计和规划,形成建筑实体与自然和谐持续的发展,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古典园林具有绿色可持续特性,将材料、空间、自然、人文等资源有效融合,符合当前“低碳经济”和“绿色空间”的设计和发展思想。当代园林应始终立足于绿色可持续发展,学习古典园林中的优秀设计思想,使我国园林空间发展更加完善。

(三)强化邻里的和谐沟通

如今的社会居住环境是拥挤且冷漠的,对于古典园林所提出的启示和挑战,存在于城市建筑中的园林空间是需要思考的。古典园林中的各建筑空间的有机交融,是值得当代居住环境中小园林景观学习的,也是现在交往较少、感情冷漠的交往空间中所缺失的,其缺少传统文化中家园情感的意义。古典园林中的“开放收合”可以有效地使城市中的居民将“小家”与较为开放的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扩大交往空间的开放度,打造和谐良好的邻里空间关系。

四、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弹性思想实则是我国古人哲学思想的体现,研究和阐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弹性设计思想,挖掘古典园林当中的弹性设计思想,对当代园林而言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中文中所提到的多种弹性设计思想蕴含着很高的实用价值,是值得当前空间拥挤、感情冷漠的居住环境和当代园林去学习借鉴的,也有助于实现当代园林景观的持续、循环和绿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马蜂.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人文教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9,(4).

[2]陈晓敏.浅谈中国传统设计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影响[J].美与时代,2009,(9).

[3]李迪悃.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居民建筑中表现出的空间概念[J].华中建筑,1996,(4).

[4]马国馨.西萨佩里[J].建筑师,1986,(24).

[5]刘墙,张颀.弹性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新建筑,2005,(4).

[6]周朋飞.展示设计的“弹性空间”理论与实践探析[D].天津美术学院,2011,(6).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

猜你喜欢

古典园林传统文化
浅谈园林艺术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