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品牌化道路景观改造设计研究

2019-03-22郭会娟段勇童婉琪邓旭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市品牌改造设计

郭会娟 段勇 童婉琪 邓旭

摘 要: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城市品牌的塑造,其景观优劣也反映着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城市的面貌。城市道路景观带是城市道路景观营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城市道路景观带的设计将在道路景观建设中起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品牌;道路景观;改造设计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利益的驱使下开始进行“城市化妆运动”,寻求个性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而过分强调城市景观的“现代美”,忽视了文化在城市品牌化发展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导致城市面貌出现同质化现象。鉴于目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运用科学有效的景观设计方法,能够在积极改善城市景观环境的同时,彰显城市文化的意蕴,塑造知名的城市品牌,是不容忽视的主题。本文以郑州市嵩山路南三环至郑尧高速口道路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段道路的分析,找出以城市道路景观为载体来塑造城市品牌景观的设计方法及策略,并完善该城市空间的功能和道路景观,提高城市整体形象,打造城市特色品牌。

一、城市品牌化道路景观改造概述

(一)改造目的

通过对城市品牌的解读及城市道路景观所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城市道路景观和功能的完善、提升,并准确定位城市品牌,使城市品牌与城市道路景观相连接,塑造一个具有本地区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使其成为城市中的线性公园。在美化城市线性空间的同时,增加人们休闲、娱乐场地范围,使其更具有开放性及延展性。

(二)改造原则

在明确城市品牌道路景观定位及对城市道路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改造原则:

1.功能优先的原则

在道路景观改造前,要明确其定位,在道路景观改造时,要优先考虑其功能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始终是为人服务的,所以在改造时,要始终把人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如景观小品的摆放、休闲座椅的尺寸、景观色彩的搭配均要符合人群的心理需求。

3.改造为主、新建为辅的经济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的改造就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对道路景观进行更合理的改造,而不是重新建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使原有的景观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植物组合层次不明确,可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加减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

4.体现城市特色的原则

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首先要找出城市本身独特的城市个性、人文特点或者风土人情等,并将其融合到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以此来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增强城市道路景观的内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统筹兼顾,不能为了追求个性而个性,使景观变得杂乱无序,没有节奏感和序列感。

(三)改造模式及其相应内容

根据城市品牌的定位及当代城市道路景观的现状,总结出三种道路景观改造模式:品牌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人性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体验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

1.品牌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

如何打造城市品牌化道路景观?首先,要挖掘本地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等,对城市品牌进行准确的定位,突出城市地域特色;其次,建设与城市品牌相联系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完善景观系统、服务系统、交通系统等,并确保品牌化道路景观的质量;再次,扩大该道路景观的影响力,如积极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使其更具有知名度;最后是对城市品牌化景观的管理,通过城市道路景观及配套设施来打造城市名片,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不断地积累、更新、强化,因此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检修、维护和完善,形成有效的反馈和维护机制。如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它作为法国的城市名片,从1667年到1992年不断地进行着完善,这才逐渐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散步大道,商业、旅游与街景景观之间实现完美结合。

2.人性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

同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观始终是为人服务的,要满足人的使用及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心理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并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转化的态势。而该需求理论体现在城市道路景观上则是:基本使用功能、多视觉体验、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交流、赋予城市道路景观以内涵、实现城市道路景观的价值。

3.体验化道路景观改造模式

日本的设计师佐佐木叶二曾说过,景观设计的实质是要创造一个提供人们精神上交流的场所。所以说景观设计的真正的目的是体验。在城市品牌化道路景观的设计时,首先要了解人的需求,根据城市品牌的定位,确定人们体验的主题,并从中找出道路景观设计元素应用于场地的改造及设计中,并营造出体验式景观,使人们能够与景观产生互动。因此,在体验化道路景观改造或设计时,要考虑人的多层面的体验,不仅要满足人们视觉上的体验,还要满足人们听觉、嗅觉、触觉上的体验。

二、郑州嵩山路南三环至郑尧高速口路段

道路景观改造案例

(一)改造背景

本项目处于郑州市主城区西部,北起南三环南接郑尧高速出入口,全长约5.6千米,是贯彻郑州市主城区南北的城市主干道,也是主城區“八横八纵”城市景观廊道之一。嵩山路地理位置优越,南接郑尧高速,东连京港澳高速,西接郑少高速,北达连霍高速,交通便利,位置重要,是郑州市几大主干道之一。因此,嵩山路段可谓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在郑州市日益腾飞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

1.周边用地性质

嵩山路景观建设实施范围,北起南三环,南至郑尧高速,嵩山路两侧生态廊道范围内。全长5.6公里,两侧生态廊道宽50米。规划道路沿线多为亟待开发房地产用地,部分路段为小区、学校、商业等建筑用地。

2.现状交通概况

本项目全线位于郑州市南部的中原区,建成区现有路网东西方向为黄岗寺路、黄郭路、杏贾路、南水北调干渠、郑西客运专线、南彩路、006乡道、南四环、001乡道、紫玉路,南北方向为郑登快速通道、西四环、大学南路、京广快速路、地铁2号线。但郑尧高速侯寨站出入口以北区域路网布置稀疏,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本区域经济的发展。

3.道路景观现状

整体缺乏现代新形式下的城市面貌,缺乏以“嵩山路”命名的嵩山文化内涵,缺乏以景观特色为表现语言的艺术造型及美感特点,现有道路中部分景观节点造型落后,年久失修,材质损坏。纵观道路全程,缺乏鲜明的主题性,景观局部与道路出口杂乱混淆,分割,连接不明确。

(三)改造目标

针对嵩山路所存在的文化内涵缺失、缺乏鲜明的主题性、景观混乱等问题,依据上述改造模式,对嵩山路南三环至郑尧高速收费站两侧生态廊道不同区域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提升其功能性与景观性,打造出一条特殊的别具一格的、让人过目不忘的郑州市内通道。

(四)改造方案

本項目为景观建设工程,结合嵩山路两侧景观廊道的实际现状,以嵩山文化为设计文化内涵并结合以上三种改造设计模式进行设计。景观建设主要方案为地质文化、宗教文化、天文文化、人文文化四区段和“锦绣嵩山”一节点来展现。

1.总——“一景观节点”

郑尧高速收费站处是我国西南进入郑州市的重要出入口,是进入嵩山路的南大门,是嵩山路城市景观设计的总述。由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该处景观节点设计的创意构思要点。该景观节点设置在郑尧高速收费站处,以嵩山的气势磅礴展示出郑州市的形象,运用现代设计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塑造嵩山路标志性的雕塑景观。

2.分——“四功能分区”

地质文化展示区:地质文化展示区以嵩山远古的地质变迁、神话传说、古生物化石符号为主要设计内容,采用地铺、浮雕、嵩山地质石为表现形式,贯穿本区段,形成一轴、三节点的布局。使人们行走其中,了解嵩山亿万年沧海变迁的地质奇观和人文文化,感受嵩山的厚重历史。

宗教文化展示区:嵩山是我国佛教传入较早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禅宗祖庭。在这里,西来的佛教和中国本土道教、儒教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形成著名的三教合一局面。佛教在我国的不断发展使禅宗文化日益成为嵩山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少林武术更是享誉世界。因此,本区段主要包括三教合一、禅宗祖庭、少林武术三大景观节点,使人们行走其中能体会我国宗教文化及少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

天文文化展示区:从西周时的周公旦以阳城为观测点,确立“天地之中”,筑土圭,立木表,测量日影,找出了季节的变化规律。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在嵩山建观星台,逐步完善确立了二十四节气等与人民息息相关的历法,他在此制定的《授时历》居当时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本区段主要包括天文人物科普区、天文仪器科普区、二十四节气科普区,以著名的天文学家的雕像、天文仪器,以及星象符号为设计基础,以镂雕壁画装置绿化带,将二十四节气元素点缀于绿荫道旁,使人们在游览中得到天文历法知识的普及和审美的享受。

人文文化展示区:本区段主要包括历史名人展示区、“天地之中”建筑艺术长廊、武则天嵩山封禅,利用现有景观环境,以圆雕、浮雕、落空雕塑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嵩山自然景观石点缀其中,附与古诗词加以烘托,使人们感受到强烈的文化气息和人文情怀。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城市品牌化道路景观改造分析,总结相关改造策略,对我国城市品牌化城市道路景观的改造作了初步的探讨。但中国地域辽阔,各城市的自然和历史人文特征不同,城市道路景观所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因此在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要了解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及具体基地周边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费文君,王浩.城市道路绿地两侧绿带景观改造方法初探[J].林业工程学报,2012,(2).

[2]陆明华,卢建国.城市道路路侧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索[J].林业科技开发,2010,(2).

[3]杨璐璐.陕西唐文化景观项目与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

作者单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系

猜你喜欢

城市品牌改造设计
锅炉节能降耗的改造设计研究
公共建筑给排水改造项目的设计体会
西藏区内城市品牌模式比较研究
赣州文化融入城市品牌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