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在线学习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03-22洪宣容洪涛

成人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献分析在线学习研究现状

洪宣容 洪涛

【摘 要】随着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在线学习越来越能满足人们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以中国知识网络中的成人在线学习文献为样本,对出版文献的总体趋势、来源、类型、关键词及作者做了定量分析,以学习者为中心将研究主题归纳为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行为分析、学习资源分析、学习支持系统分析和学习评价分析五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成人在线学习研究的现状,探索了成人在線学习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在线学习;成人学习者;文献分析;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728;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2-0025-05

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学习、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等关于学习的概念不断涌现。在线学习和网络学习几乎是同义词,但网络学习起源早,概念受限于网络技术,而在线学习强调借助各种技术的学习。移动学习则是一种借助移动设备进行的学习,它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相对于学习者来说比较自由,但其研究范围比网络学习或在线学习小。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了解成人借助技术进行学习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因此选择了在线学习。

一、研究样本和方法

(一)研究样本

2018年9月14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中,以“主题‘在线学习并‘成人”或“篇名‘在线学习并‘成人”进行精确匹配搜索,共检索到文献174篇论文,在剔除广告宣传和会议通知等非学术性论文后,得到152篇有效样本,其中中国期刊论文105篇,硕士论文43篇,博士论文4篇。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结合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来分析样本论文。对于152份有效的研究样本,笔者分析了研究样本的总体发表趋势、期刊来源、期刊类型、关键词、作者和研究内容。通过研究,深入了解中国成人在线学习的研究现状和问题,总结、归纳、寻找解决方案并预测在线学习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成人在线学习的研究现状

(一)定量分析

1.文献总体趋势分析

本研究的有效样本发表总体趋势如图1所示,关于成人在线学习的最早文献发表于2004年,文献标题为《成人在线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研究》,该文献对成人在线学习支持系统的内涵、结构、功能和模式等进行详细分析。[1]

随后本主题的研究一直保持着小众范围,直到201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研究数量达到11篇,2012年却出现了短暂的回落,之后又反弹并保持在11篇以上,其中2016年达到31篇的顶峰(说明:2018年的文章还没有完全入库)。

2.文献来源和类型分析

在152篇研究样本中,期刊论文105篇占该研究总样本量的69.1%,主要刊载于《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中国远程教育》《中国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研究》《中国电气化教育》和《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等期刊上,与成人这一研究对象相符。47篇硕士和博士论文占总文献的30.9%,主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云南大学。核心期刊仅发表论文31篇,占总样本的20.4%,说明本主题研究文献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笔者将中国成人在线学习研究的类型归纳为理论、应用、综合、调查和其他五个方面的类型。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成人在线学习的定义、特征分析、方法模型归纳、策略细化等相关研究;应用研究主要包括学习系统开发、平台架构、资源建设和实际应用等的相关研究;综合研究则结合了理论和应用研究两方面的内容;调查研究主要包括对现状、问题的调查并提出解决对策等的相关研究;其他研究则包括前面四类未包含的研究文献。文献类型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理论研究论文67篇,占总样本的44%,主要包括成人在线学习的概念、分类、特点、模型(模式)和策略,学习者的多维特征、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情绪和影响因素、学业韧性、自我概念、学习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学习者特征与学习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线学习过程设计、在线学习行为建模等方面的研究。

应用研究论文46篇,占总样本的30%,研究主要集中在在线学习平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在线资源(课程)建设、在线学习城市建设、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设计与实践等方面。

综合研究论文19篇,占总样本的13%,研究主要侧重于成人在线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成人在线学习中的互动策略、成人学习行为评估的影响分析、基于成人学习者学习风格的教学设计、在线学习者学习参与和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行为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研究论文6篇,占总样本的4%,研究主要关注了在线学习的现状调查、成人自学调查分析、成人在线学习动机调查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上述类型以外的其他研究论文14篇,占总样本的9%。

3.关键词分布

有效样本的关键词分布如图3所示,体现本论文核心关键词的在线学习毫无疑问地排在第一。反映成人在线学习学习者的集中在成人继续教育和干部教育;反映成人在线学习形式的有MOOC、网络学习、混合学习、现代远程教育等;反映成人在线学习主题维度的有成人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业情绪和在线学习系统。表明本研究的有效样本与研究课题一致,研究样本具有代表性。

(二)定性分析

1.研究主体视角分析

笔者将中国在线学习的研究者分为四类, 如图4所示:第一类是普通高校,占研究主体的59%,其中师范院校占30%,其他高校占29%,主要研究教师继续教育和网院学生学历教育等问题;第二类以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为主体,占研究主体的18%,主要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学生进行在线学历教育的相关问题;第三类是职业院校,第四类是党校、协会和医院等研究主体,重点关注相关行业职员继续教育的情况。说明研究的主力是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

2.研究主题内容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从本质上看也是学习,从学习者主体的角度出发,笔者将研究主题归纳为以下五个维度:第一是学习者的特征维度,侧重于成人学习者的人口学特征,学习态度(情绪)、学习动机(兴趣)和学习风格;第二是学习行为维度,注重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影响因素;第三是学习资源维度,侧重于成人在线学习的资源组织形式;第四是学习支持服务维度,侧重于成人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平台;第五是学习评价维度,侧重于成人在线学习的评价方法。

(1)成人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成人学习者特征学习者可分为三类:一是学历提升型的学习者,主要包括电大(开大)、高校网络学院的在读学习者;二是职业培训型的学习者,主要包括干部培训、教师培训以及行业培训的继续教育学习者;第三是自我提升的学习者,主要包括自我激励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自我提高的学习者。前两类对应的学习可视为在某些约束下的成人在线学习,第三类对应的学习是在非约束条件下的成人学习。随着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欢迎,无限制条件下的成人在线学习将成为未来成人学习的新常态。对于在非约束条件下的在线学习,研究人员已经开始研究学习动机量表。该量表体现了在线学习的重要特征,即学习者在终身学习的理念下更强调主动学习的发生。[2]然而,更多的研究是基于约束条件下的成人在线学习,但这一概念在文中没有明确说明。

对于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关注成人学习者的人口学特征、起始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等。其次是关注学习态度(情绪)等。一些研究发现,课程质量是引发中国在线学习者不同学习阶段积极情绪的最重要因素,对于负面情绪,影响因素在不同阶段是不同的,课程质量已成为影响学习者负面情绪的关键因素。[3]朱祖林等研究人员2011年至2013年之间对成人在线学业情绪、学业韧性、学业自我概念等进行了系列研究,编制了相关测试量表,并揭示了学业自我概念、学业情绪、学业韧性、学习行为四因素及其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机制。[4]再次是关注学习动机(兴趣)等。有研究发现,当学习者进行在线学习时,认知兴趣取向的得分最高。[5]最后是关注学习风格,有研究人员将成人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为七类:社交型(Social)、听觉型(Aural)、口头型(Verbal)、视觉型(Vision)、身体型(Physical)、逻辑型(Logical)、独立型(Solitary),并基于这些学习风格进行了在线教学系统设计。[6]

(2)成人在线学习行为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行为是指成人在线学习者在实现学业目标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大概分为基于求知需要的知识习得行为、基于归属需要的情感交流行为、基于成就需要的自我调控行为。[7]从可观测视角,可将学习行为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两种。其中,外显行为包括学习者登录、浏览、发帖提问、参与讨论等具体操作行为;内隐行为包括初始能力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学习动机分析和自我效能感分析等。[8]有研究者基于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构建思想,从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学习分析、个性化应用服务等四方面构建学习行为分析模型,构建个性化学习、个性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环境。[9]

(3)成人在线学习资源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基于教学系统或网络平台的系统资源建设,如《函授网络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S市干部在线学习城”课程建设研究》《基于学习型社会的在线学习城建设》等;第二是基于某门课程的具体资源建设,如《面向公务人员的〈维吾尔语入门〉在线课程设计研究》《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实现》等;第三是基于资源建设理论的综合研究,研究人员深入细致地统计分析学习者选择学习资源时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據挖掘出学习者所偏好的学习资源类型,如资源内容、媒体类型、资源时长和互动等,并分析出学习者学习特征对其学习资源偏好的影响。[10]

(4)成人在线学习支持服务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理论的相关研究,如《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及质量管理探究》《在线学习系统的分类体系及其特征研究》《成人在线学习导学策略与技巧探析》等;二是基于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综合研究,如《成人在线学习支持系统的设计研究》《构建适应成人在线学习的学习支持系统》《职工大学微课资源及学习支持系统构建研究》等。

从学习支持的内容维度来说,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管理类学习支持、学术类学习支持和情感类学习支持;从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支持维度来说,可以分为诊断支持、导航支持、认知性支持、引发表达、元认知支持和同伴支持五类。[11]

(5)成人在线学习的学习评价分析

成人在线学习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注重考试评估。关注考试系统和成绩预测。第二是关注成人学习(培训)效果评估。如美国凤凰城大学的成人学习效果评估系统AOLA,是针对在职成人学习者的关于认知和情感方面的评估系统。[12]第三是成人在线学习监控策略。有研究人员从成人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构建了以自我监控为核心、以外部监控为保障的监控策略体系。[13]第四是关注成人继续教育学分的互认制度。即搭建一个统一的学分银行在线学习平台,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学分银行的质量。[14]

三、成人在线学习的发展趋势

由于面向成人的在线学习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并且随着自我提升型学习者的不断增加,非约束条件下的成人在线学习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各类应用于学习的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成人在线学习会向着社群化、数据化、虚拟化、个性化、全程化、全面化和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一)学习者社群化和团队化

在线学习不仅有个人认知学习,还有发展社会交往的学习。因此,学习者的社会交往和团队合作在在线学习中尤为重要。成人在线学习者,不是孤立的个人,是根据学习者特征汇集的社群或团队。将来,各种学习平台或网站将在学习者进入学习之前通过学习者特征信息为学习者推荐合适的学习小组和团队。在团队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团队的学习约定、团队和团队之间的竞争来约束自己并监督自己的学习,从而实现积极和持续的学习。学习者的社群化、团队化有助于成人在线学习的发展。

(二)学习行为数据化和可视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记录成人在线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早已实现,只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一是没有完全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有些平台只做了部分记录,如登录次数、发帖次数等与次数相关的行为记录;二是有记录却没有呈现给学习者、教师或者支持服务的管理者,仅仅平台技术管理者可见;三是有记录并呈现出来,但可视化程度低,没能激起学习者自我调节的兴趣。这些行为记录不仅是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简单记录,未来可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研究出学习者特征、学习资源、学习支持服务和学习评价等的关联关系,从而促成个性化学习,提高成人在线学习效率。

(三)学习资源多样化和虚拟化

不同学习者对资源有不同偏好,在标准化和合作共享化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未来将鼓励资源多样化建设。此外,随着网络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技术以其逼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整合,让学习者沉浸其中,以自然的方式体验虚拟环境中的物体并与之互动,[15]从而提高学习质量。虚拟现实技术的普及使大规模的成人学习者能够以低成本参与“沉浸式实时体验”,使得在线学习能达到身心一体、知行合一,这是未来在线学习的发展方向。

(四)学习支持服务个性化和全程化

学习支持服务应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实现个性化。在学习者进入学习之前,应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如初始水平、认知方式、学习方式等信息,以帮助学习者做出正确的自我诊断。确定学习起点和计划,以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由于在线学习者大多是身处各地的远距离学习者,容易因工作、生活或是学习困难等原因掉队,因此要提供24小时的全程在线服务。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这种全方位服务的实现变得非常容易。

(五)学习评价全面化和综合化

在线学习评价的全面化、综合化主要体现在评价主体、内容、对象和方法上。未来在线学习的评价不仅仅关注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效果,还应更多地关注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学习支持服务等多个方面;不仅要注重平台学习者的横向比较,还要注重学习者自身的纵向比较;既要关注学习者对平台学习的认可度,更要注重学习成果的通用性和互认性。

猜你喜欢

文献分析在线学习研究现状
慕课在中国研究进展情况的文献分析
基于文献分析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述评
信息化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应用策略研究
1例肺结核合并原位癌的病例报告
境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研究的现状和特点
基于混合式学习理念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