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建设: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新思路

2019-03-22宫新荷朱伟文

成人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能力建设人才培养

宫新荷 朱伟文

【摘 要】快速变化的全球工作环境对工程师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多学科整合与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提出了需求。能力建设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能力建设,从宏观政策支持、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成果认定、执业资格培训、专业能力提升以及融合实践学习等六个方面全方位构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框架,并从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个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科学合理地设计其实现路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需要。

【关键词】能力建设;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9)02-0068-05

继续工程教育承担着工程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重任。随着世界工程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大批工程专业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然而,当前我国的继续工程教育,尚难以完全满足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提升需求;继续工程教育培养方式单一,培养质量亟待提高。[1]如何应对新科技、新产业的挑战,面向未来,全方位进行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这是摆在继续工程教育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界将能力建设作为政府公共政策制定、学校人才培养和个人职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也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一、多维度: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能力需求

工程师所处的工作环境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世界各国工程科技的共同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信息、先进制造、能源和生物技术四大领域;[2]工程项目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工程师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工程教育面临着人力资源和教育系统的挑战。[3]《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4年度)》显示,用人单位对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认可,但对调查问卷中与工科专业直接相关的“工程能力”评价相对较低;中国工科毕业生能力比照国际标准要求的达成情况,工科毕业生在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方面明显薄弱,毕业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稍显薄弱。[4]随着全球工作环境的变化,工程师的能力需求越来越多地聚焦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多学科整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合作与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等三个方面。

1.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一些国际组织已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列为工程师的核心能力。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于2016年6月组织对ABET认证的通用标准3(学生学习成果)和通用标准5(核心课程)进行修订。其中,将通用标准3——学生学习成果七项内容中的第一条修改为“运用工程、科学和数学学科去识别、规范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5]国际工程联盟在《毕业要求和专业能力》中归纳了复杂工程问题的七个特点:(1)需要足够的知识深度才能解决;(2)涉及工程和其他方面的技术冲突;(3)需要抽象思维、独到分析来构建适当的模型;(4)不是经常遇到的问题;(5)在标准和规范之外的专业工程实践问题;(6)涉及不同群体利益相关者和不同需求;(7)高层次问题。[6]要解决复杂工程问题,需要工程師参与到复杂工程活动中,运用各种资源解决相互影响和冲突的重大问题,并利用工程新知识、新方法进行创新,预测工程对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华盛顿协议》鼓励最佳实践,为工程师进入专业水平的实践做好学术准备,[7]强调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我国已于2016年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国,工程本科专业实现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将成为今后学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对于在职的工程师而言,仍需要弥补先前学校工程教育的不足,在继续工程教育中培养和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多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程项目的复杂性要求工程师具备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除了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工程知识外,多学科整合能力还包括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生态系统和生命周期的思维,有安全和风险管理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工程伦理和专业态度。工程建设既要为发展经济服务,又要在工程活动中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资源、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同时,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还取决于人才的创新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0年的《工程:问题、挑战与发展机遇》这一报告中指出:开发公众和政策意识、理解工程,承担工程创新驱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角色;改革工程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强调关联和解决工程问题。[8]而创新能力又离不开多学科整合能力和关键技术运用能力。一方面,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为工程创新提供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各学科的关键技术运用也为创新提供了可能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9]中提出了12条毕业要求,涉及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方面,全面反映了对工科毕业生多学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

3.合作能力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教育新视野:通过技术促进社会和情感学习》报告提出了21世纪学生必备的能力要求,除了专业学习之外,通过社会和情感学习(SEL),学生还必须善于合作、沟通和解决问题。[10]我国正在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不仅扩大了我国工程建设的区域合作平台,而且大大增加了工程师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加大了工程师的国际流动性。工程师工作环境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工程技术标准和规则上的差异,还表现在跨时空和跨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导致文化上的不理解和技术上的沟通障碍。因此,工程师需要提升跨文化交流和互动能力,成为既通晓国际规则又懂得当地国情的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

二、全方位: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框架

人才培养就是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其实质是确定培养什么规格和类型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的过程,即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与达成。[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提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在《工程环境能力建设指南》中,概括了能力建设的概念:从广义上来看,“能力建设”是指建设人力资源、机构和基础设施的能力,通过监督、培训、教育、项目、注入经费和资源与动力,旨在帮助社会建立安全、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政府和其他机构,尤其是要鼓励人们提高生活质量。狭义的“能力建设”是指帮助人们发展技术和做决策的技能,以满足提升生活水平和建立环境可持续社会的需求。[12]工程技术人员在计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基础设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是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的过程,涵盖了广义上的教育活动范围,不仅包括学习活动本身,还包括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各个层面与继续工程教育相关的活动,以促进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通过继续专业发展,以保持从事工程的持续专业能力。因此,本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能力建设,可从宏观政策支持、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成果认定、执业资格培训、专业知识学习和融合实践学习等六个方面全方位进行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设计。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建构学习活动,包括与学习活动相关的宏观政策、职业规划、学习成果、执业资格、专业学习和实践学习等,并且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个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科学合理地设计其实现路径,以保证达到工程师能力提升的需求。

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从能力需求、内容设计到实现路径等全方位构建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框架。快速发展变化的世界要求工程科技人员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多学科整合与创新的能力、合作与多元文化交流的能力;注重能力建设,从政府、机构、个人等层面考虑,在宏观政策支持、职业生涯设计、学习成果认定、执业资格培训、专业能力提升、融合实践学习等维度进行内容设计;从环境(包括政府、行业、企业等)、学校、个人等分层次、系统综合地设计实现路径。

三、广覆盖: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容设计

在注重能力建设进行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涉及政府、社会、学校、个人等利益相关者,需要从宏观政策支持、職业生涯规划、学习成果认定、执业资格培训、专业能力提升和融合实践学习等六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

1.宏观政策支持

宏观政策支持包括国家资格框架、继续工程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继续工程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等。通过建立国家继续工程教育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形成一定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做好顶层设计。需要学习借鉴国际成熟的资格框架和学习成果认定转换系统的经验,如欧盟资格框架(EQF)和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尽快建立我国国家资格框架和学习成果累积、转换和认定机制,并且与全球资格框架相接轨,促进工程技术人员的全球性流动。同时,进一步明确政府的监管责任,建立市场运行和监管机制,维护正常的继续工程教育市场秩序。在制度层面保证继续工程教育活动依法、有序和高效地开展。

2.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工程师对自身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从工科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工程师需要若干年时间,而从合格工程师成长为卓越工程师更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磨炼,继续工程教育在其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工程师个人而言,首先应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经历、工作需求、兴趣志向等方面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使自己在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中不断成长。同时,工程师个人作为继续工程教育的服务对象,其明确的教育和培训需求是开展继续工程教育活动应考虑的重要要素。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和开发项目和课程,从有助于工程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设计继续工程教育活动。

3.学习成果认定

“产出导向”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为学习成果认定提供了依据。学习成果认定不仅是打通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立交桥”,也是鼓励工程师参加继续工程教育活动的一项积极的激励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因此,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和质量标准,制订学习成果认定的相关规定,鼓励工程师将参加的正规、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累积和转换。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记录学习者的各类学习信息,建立学习档案,从而构建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让工程师有更多机会通过多样化、个性化、自主性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执业资格培训

执业资格是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技术工作实行的准入控制,是专业技术人员依法独立开业或独立从事某种专业技术工作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13]取得执业资格须通过国家组织的考试并注册。由于取得执业资格证书表明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了获得执业资格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因此,工程师对取得专业领域的执业资格都非常重视。继续工程教育可将执业资格培训纳入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根据国家执业资格考试要求对工程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活动。具体培训可由行业协会或高校承担,不仅能发挥行业协会的资源优势,也可为学校继续工程教育转型发展提供一条重要途径。在组织形式方面,可以包括培训课程学习、工程实践活动、在线学习、学术会议和讲座等多种类型。

5.专业能力提升

继续工程教育需要适应世界工程科技的发展趋势,还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要创造条件给予工程师专业学习的各种机会,提升学历、参加培训、项目研究和工程实践,搭建工程师专业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继续工程教育的内容要能反映工程科技发展前沿,帮助工程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升工程师的专业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习者为中心,考虑学习者的特点和学习需求,更新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方便和促进工程师随时随地学习。继续工程教育与学校工程教育必须有效衔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需要,跟踪科技前沿,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能力提升做出努力。

6.融合实践学习

融合实践学习也是继续工程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企业在其中担当的角色不可或缺。企业不仅对工程师提出了工作任务和要求,也为工程师融合实践学习创造了条件。工程师要善于利用工程实践的机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我国要求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1.5%—2.5%提取、使用职工教育经费,为继续工程教育提供了经费保障。因此,在政策层面上要突出企业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开展继续工程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市场在继续工程教育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四、分层次: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注重能力建设的继续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应从政府、企业、学校、个人等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层次科学合理地设计其实现路径,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工程师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需求。

1.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法规

随着我国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政府职能也将发生转变——从教育培训的提供者转变到宏观体系的设计者、促进者和监管者。[14]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法律责任,强调了继续教育实行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投入机制,但国家层面的资格框架、学习成果认定和转换机制尚未建立。资格框架能够为正规教育系统、非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提供质量标准,并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三个维度提出相应达到的最低要求。另外,政府需要加大协调力度,构建多部门、多层次的协作机制,协调好工程技術人才培养的政策衔接,保证政策制定和落地。

2.行业发挥资源优势,提供各类服务

行业协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为本行业发展发挥着服务、咨询、监督、自律和协调的作用。它代表本行业所有企业的共同利益,具有丰富的行业资源优势,可以为继续工程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等。行业协会可以根据本行业执业资格认证的需要合理设计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和培训时间,并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专家从教,为工程师获得执业资格提供帮助,以推动工程师的专业发展。

3.企业落实培训经费,创造实践条件

企业不仅为工程师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为工程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机会。一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企业要按工资总额的规定比例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采取激励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在职工程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另一方面,企业要为工程师“基于工作学习”和“基于项目学习”创造条件,提供参与国际工程项目的机会,帮助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锻炼才干,有针对性地提升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另外,企业还要与学校广泛合作,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合作开发课程、实习实践案例和项目,为工程师提供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实践机会。

4.学校开发培训课程,转变教学方式

学校作为继续工程教育承担者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需要转变继续工程教育理念,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要将继续工程教育与学校工程教育有效衔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强化工程伦理教育,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另一方面,要将继续工程教育与国际环境相融合,拓宽教师和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跨文化环境下协作和适应能力。继续工程教育必须是跨界的,需要整合多学科知识,满足经济发展和国家的需要;需要将学习与创新连接起来,促进创新创业;需要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推动“基于工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及“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方式转变;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培训方式,开发培训课程,提高培训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个人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

终身教育是指人在一生各阶段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终身教育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终身学习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项毕业要求之一。工程师需要根据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积极参与继续工程教育,注重专业学习和基于工作学习,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通过学习,弥补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课程、移动终端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与同行相互探讨、基于工作学习,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提高工程专业能力。

猜你喜欢

能力建设人才培养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组工干部能力的思考
浅析如何做好民生检察服务热线工作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总体方向与具体路径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