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视域下国内视频播客(Vlog)热现象研究
——以B站为例

2019-03-22杨颖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区隔博主符号

杨颖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符合当下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的短视频迎来高速发展的风口,视频博客(Vlog)兼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传播优势和传统博客的人格化内容特征,在短视频热潮中脱颖而出。[1]视频播客(Vlog)不仅是一种新型媒介经济形式,同时也营造了一个新兴的媒介文化景观。[2]随着90后、00后日渐成为消费主力军,其背后所牵引的消费文化迁移与改造力量不可小觑。从消费文化理论角度,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Vlog这一独特且逐渐普及的媒介形式的相关研究分析还较少。由此本文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消费文化视域下B站Vlog传播生态优势分析

“消费文化”这个概念最早由著名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仑(T.Veblen)在其1899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最早提出。[3]法兰克福学派学者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从符号学角度深入研究了消费文化,提出“消费者们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好似商品所包含的意义和所代表的符号。”[4]英国学者麦克•费瑟斯通提出,消费社会就是指消费社会中的文化。[5]

(一)打造优质社区文化——技术及平台支撑

1.社会化媒体的技术支撑

B站衍生于社会化媒体时代,致力于打造以社交性为特性的视频网站,而这恰恰与Vlog的文化内核相契合。如方可成所言,B站是与YouTube最为相似的视频网站,它有着最为丰富的UGC、PUGC视频内容。在《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一书中,斯丹迪奇从人类的社交本性出发,用历史的回音讲述了社交性对人类的重要性[6]。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与算法推荐技术为B站的社交文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2.B站平台的社区文化建构

B站是一个有着浓厚的二次元文化的视频网站,至今仍保留着严格的注册门槛,这样的硬性门槛能够为其社区文化的建构提供基础,此外B站的弹幕有着强情感连接优势,B站平台所营造的优质社区文化能够更好地为up主粘滞用户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粉丝。在社区文化形成的基础上,up主与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的信任感增强,B站上的购物分享类Vlog更能影响用户购买其推荐的产品,也更容易受到博主意识形态的影响.[7]

(二)呈现个性化与审美区隔——传播者提供优质内容

1.衍生于博客,Vlog真实性与个性并存

视频博客作为博客的衍生物,传承了其真实记录的特性。比如日常类Vlog中,博主通常会以一天或一周的生活内容进行拍摄,随后对自己个性化的素材剪辑,由此不同的博主会在内容、表现形式、剪辑等方面形成个人风格。可以说,Vlog的最终呈现效果根植于博主的个性化审美取向,成功的Vlog视频博主在发展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人格化调性和独特审美趣味。当然强调真实记录个人特性的Vlog依旧是制作者人格属性的选择性镜像呈现,在Vlog制作过程中博主会完全自主地选择性呈现自我生活图景,受众则通过观点以及弹幕、评论与他者实现身份认同。

2.运用消费价值符号,Vlog增强审美区隔

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消费符号来标记自己所属的阶级,通过消费来彰显个人的品位。大众媒体的出现让消费的价值符号和阶级区隔被衍生到生活的各方各面,各种信息流冲击下的大规模文化生产转变为针对特定群体消费的个性化、分众式生产[8]。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用社交网络分享生活成为了一种新潮的文化消费方式,其中Vlog更是一种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最佳途径。旅行类Vlog透露独立、城市青年的情趣;开箱测评Vlog推动消费主义的网红经济……这些通过消费来展现的短视频都在迎合新一代消费主义军90后、00后的文化审美品位,逐渐使物质消费变成了象征性的精神消费。由此可见,相较于其他短视频,Vlog呈现出更强的审美区隔。

二、结语

鲍德里亚认为对于后现代社会中的消费文化理论分析在当代移动互联网社会得到了更为清晰全面的验证,有了更迫切的应用需求空间。如今人们通过消费符号来标记自己所属的阶级,通过消费来彰显个人的品位,由此在B站Vlog短视频空间中出现了当代年轻人的多彩身影。从Vlog中的商品符号分析来看,不管是日常分享、旅游分享类Vlog,用户基于对博主的信任情感,很多时候往往看中的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物品中蕴含的符号的象征及意义才是符合并满足他们的梦想、快感、憧憬和欲望的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区隔博主符号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日常变奏
学符号,比多少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符号的由来
趣味区隔功能的流变
变符号
网络“晒跑”的生成逻辑及其后果:消费、身体与区隔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