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早期的翻译与传播

2019-03-22刘嘉璐西北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著作马克思主义

刘嘉璐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世界,同样对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十月革命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出现在了中国的大地上,给贫穷落后的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并且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五四运动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而广泛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的早期翻译

从历史的发展历程来看,1919年以前先进的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作品的传播主要是在翻译介绍一些比较浅显易懂的理论及其思想,在中国追随马克思主义的人所看到的和听到的马克思主义及其相关文献多数是来自于日本,其中伴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出现,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在艰苦的条件下也没有忽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这其中包括的主要著作有列宁的《国家与革命》、《三个国际》等著作的出版印刷。[5]红军经过长征会师陕北后,在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党的领导人极其重视和关注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作品传播,目的是想让更多的人接触到马克斯主义的作品并让其作品得到广泛的普及和传播,期间出现了很多的作品及其选集,经出版发行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关注,使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作品有了相关的认识和了解。[5]

马克思主义的早期翻译与传播,为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指明了道路,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也同时为中国同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指路的作用,同时它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未来道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带领着中国人克服重重的阻碍走向了一条光明之路。[2]

但是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著作被引入到中国以后,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中国译介就造成了滥觞的现象,其中在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上连载了一篇名为《大同学》的文章,该文由李提摩太翻译、蔡尔康撰文,译文中首次提及了马克思其人:今世之事,恐将有更甚于古者,此非凭空揣测之词也。[5]这种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是当时所处的阶段的原因以及有许多人参与翻译并带有自己的见解与观点,这一阶段延续到了五四运动爆发之前,人们接触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传记,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的偏颇,故导致了翻译中出现了差异,因为错误的认知故导致了许多的误解情况的出现,最后在理解事物的时候会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时候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曲解和偏见,所以才会造成马克思主义著作在早期中国出现滥觞这一现象的存在。[5]

五四运动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作品的翻译

五四时期与党的成立之初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翻译与传播在范围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大,内容上也有所提升,首先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介绍,这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原著的译本种类增加了,其次是列宁主义在翻译内容上的丰富,在党诞生前,人们只是大概的认识,在党成立不久后出版了很多的列宁著作还有一些重要的刊物,是人民对其的了解更加的深刻了,所以翻译著作是对思想传播与推广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3]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李大钊发表了著名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体系及基本的观点,是当时我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著,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参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研究并且译介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来使得民众能够广泛的接触与认识,各地的党组织利用各种纪念节日活动,以通过散发传单、发放小册子、开纪念会等方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5]

新中国成立初的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翻译马列著作的现象达到了高潮期,其中在作品的内容上来看,对中文译本进行了适当的扩充和再次的改版,对以前的内容进行修订与更正,内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四位哲学家的主要思想,使得译著已基本形成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及其作品指引着中国人民走向胜利之路,党正确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有机的结合进行探索和发展,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指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翻译与传播意义的客观分析和理性思考,有助于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推进当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有着深远的意义。[2]

结语

本文通过介绍了不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作品翻译的漫长发展进程,其阶段是从早期的极个别零星的观点直到最后系统化的理论进程,在此过程中的发展史是曲折的也是励志的,我们要将中国的实际情况与共产主义的运动相互结合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著作马克思主义
柴文华著作系列
赵轶峰著作系列
陈松长著作系列
杨大春著作系列
杨泽波著作系列
李帆著作系列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