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2019-03-22王小雨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13期
关键词:小学化阶段幼儿园

王小雨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 844008)

自2010年以来,教育部多次颁布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相关文件。在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倾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一直被大众提及,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明确的解决措施。因为这个问题不单单只是怪家长和教师的观念出现了偏差,更重要的是受我们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多年来,我国的应试升学体制使家长和教师更偏重学科知识的学习,更多的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这种“应试教育”的压力已经开始从小学延伸到了幼儿园。

1 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希望教给儿童更多的知识,为了提高小学的入学率和满足家长的需求,他们教给儿童一些并不适合其年龄发展特点的内容,如教儿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要求儿童学会写字等。这些原本应该在小学阶段完成的内容,却让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对儿童造成了极大的负担。过难的学习内容、机械重复的教学方法、过重的学习任务使得大多数儿童在学前阶段就产生了厌学心理,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

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的原因分析

2.1 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家长的主体意识

当前的社会环境竞争是异常激烈的,这个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得家长和教师都陷入了一个非常迷茫的状态,尤其是家长,他每天被无数个价值观念所包围,如我们最常见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种种价值观念使得家长不知该如何选择,是遵循自己的本心还是面对当前的现实。现实就是别人的孩子都在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不上的话就会落后;别人家的幼儿园教孩子算数、拼音,自己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如果不教的话有可能就考不进重点小学。基于种种现实,家长们最终还是妥协了,把孩子送进了各种辅导班。有些家长还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舞蹈、钢琴几乎成了每个孩子的“兴趣”,这些原来是使孩子能够快乐成长的“手段”最终变成了教育的“目的”。另外,除了家长,教师们也陷入了一个迷茫的状态。要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是事实,幼儿园升小学有入学考试并且还有一定的难度也是事实,另外还要满足家长们的需要也是事实,在这么多的事实面前教师也失去了自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也被这种现象所困扰着。

2.2 社会机会的匮乏

目前,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还是比较匮乏的。国家开放二胎以来,孩子的数量在明显增多,但是相应的优质幼儿园以及小学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增长。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的匮乏,家长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进入重点小学,因此竞争的压力从幼儿园就开始出现了。自古以来,家长对儿女的期望值都是较高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才,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家长一面指责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给儿童带来了许多压力,一面家长又会抱怨教师教的知识太少,不能满足考入重点小学的要求。另外,家长们还给孩子报各式各样的“兴趣班”,但是这些兴趣班最终的目的并不是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而是为了满足家长的愿望,这些兴趣班实际成了家长们的“愿望班”,家长们根本不考虑孩子们的兴趣和想法,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多学一份本领,从而能够考入重点小学。

2.3 家长丧失对规范本身的情感支持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能遇到这样一些家长,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幼儿园里的教师都是站在他们对立面的人。实际上,大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都是愿意按照科学的教育理念来引导幼儿成长的。但是,部分家长对这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做法是持着否定态度的,他们追求的是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家长回到家便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今天学会了几个字呀?今天数学学了什么呀等。这些家长一面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幼儿园快乐地成长;另一面又不支持教师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教育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还直接干预幼儿园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

2.4 儿童观的异化

目前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界定有三种:首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教授小学的内容;第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采用着小学的教学方式;第三,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那如果我们对上述的这三个观点进行逐个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些观点其实都不太成立。

首先,我们对第一个观点进行分析,幼儿园能不能教授小学的知识呢?答案肯定是不可以的。但现实中许多人将“幼儿园不能教授小学的知识”泛化为了“幼儿园不能教授知识”。这种理解就把幼儿园教授的所有知识都归结为了“小学化”。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一共分为五大领域,在每一个领域内都有相应的知识学习的要求,我们不能简单把他们定义为“小学化”。其次,我们对第二个观点进行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采用了小学的教学方式。诸如机械反复等。这个界定其实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小学也不应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这些所谓的小学教学方式,在中学、高中也都是存在的。这个问题是我们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顽疾,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个问题归结为“小学化”。最后,我们对第三个观点进行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教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这个问题更多的是我们对儿童本身的忽视,而不是“小学化”的问题。因为在小学、中学甚至在大学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也是很多的。所以我们刚刚所说的所有问题都只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表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这些现象的总和,即我们儿童观的异化。

3 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它带给幼儿教育实践的是一种失序和混乱的状态。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应该是幼儿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自然的衔接和过渡,并非人为的拔苗助长。

3.1 转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

学前教育阶段的目的并不是看儿童能够获得多少知识或者学会多少技能,也不是看儿童最后能不能进入了重点小学。而是让儿童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获得幸福快乐的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所以,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真对待幼儿阶段的独特性,不再盲目地追寻过快或者过难的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

3.2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教育阶段和小学教育阶段是两个相互联系的学段,对小学教育阶段来说,幼儿教育阶段是它的准备和基础。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大班这一教育阶段,他们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和小学教育相交或者相联系的,从而使幼儿能够适应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过渡,为幼儿能够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心理和行为基础。如我们可以在大班采用一些既适用于小学也适用于幼儿园的以谈话、启发为主教学方法。

3.3 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卢梭在《爱弥儿》中曾经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卢梭的这些言论在当时使儿童得到了解放,让儿童真正有了儿童的样子。他的这些言论对我们现在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也是有极大影响的。我们要解放儿童,把儿童看作儿童,要认识到儿童阶段不仅只是成人的预备,而是有其自身的价值。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节奏和周期,成人应该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而不是揠苗助长。

猜你喜欢

小学化阶段幼儿园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爱“上”幼儿园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