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转制”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2郑琳李亚楠
郑琳,李亚楠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济南 250103)
连锁经营广泛应用在第三产业的各种行业,如零售、餐饮等,且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当前仍然处于规模扩张期的缓增时期,人才缺口始终较大。随着“新零售”为代表的产业升级出现,这一领域的技术和运营方式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更加迫切需要大量高端技术技能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对接行业,瞄准行业最新技术和管理运营方式,创新适应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基础和核心。
1 现代学徒制概述
现代学徒制,是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共同主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共同培育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真正做到校企合作、双元教育、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1]。它兴起于德国,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技能型人才出现了较大缺口,为此教育部等多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推行新型现代学徒制试点、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试点等,提倡更多企业单位参与到校企合作育人中,深化校企合作发展,鼓励校企共建以“现代学徒制”为特色的新型人才培育模式[2]。
学徒制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种制度延续了很多传统职业的传承,通过拜师并在师父的教导下学会某种手艺,即职业技能,从而学会如何营生是主要的方式。不同于这种传统模式,“现代学徒制”中学徒拥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学徒,在学校跟随教师学习知识、理论和技能,在企业以学徒身份跟随师傅学习实际操作技能。通过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方式,逐步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职业素养[3]。
2 现代学徒制理念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1)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要求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形成“企校双制”的现代学徒制组织体制。比如,国家大力支持的“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等。
(2)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要求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完全融合。一方面,要将岗位技能、规范和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流程嵌入到教学内容或相应的课程之中,在学校建立模拟企业实际场景程度较高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学校也有如同在企业一样真实的学习和操作环境。另一方面,还要有“工学一体”的教学内容、建立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专兼一体的师资队伍。
(3)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要强化企业化、操作性实践教学,采用“岗学交替”的现代学徒教学形式。合作企业要提供资源、环境和技术支持,包括配备技术能力过硬的师傅,提供安全真实的操作环境,还要保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不是参观式的浅显操作。这样才能将知识学习、技术训练、岗位实践完全融通。
3 现代学徒制理念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轮转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所涉及的行业都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服务业实践性要求非常高,因为其技术直接服务于顾客,在企业实地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连锁经营的典型行业,如零售业近期发展非常快,新知识、 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最典型的就是“新零售”,通过技术创新整合线上线下、全渠道等方式改进顾客体验、增加消费者忠诚度和粘度,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4]。“新零售”所需要的人才是跨学科的,具备综合能力复合型创新人才。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只有加深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才能了解并掌握这些行业企业实践中的新方法新技术。
“轮转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深度校企合作机制,学生交替地在学校和校外合作企业实训基地之间进行校企轮转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符合经济和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而可以为行业企业培养发展型、 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现在学徒制理念下“轮转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取得应有的效果,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选择优秀的合作企业
“轮转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与什么样的企业合作是关键因素,企业的规模、经营方式、资源储备等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的学习环境、内容和师资的质量。合作企业在管理规范,有真实的合作意向。合作企业还需要拥有相应的资源,包括设备等物质资源和掌握高技能的备实际运作经验的行业人才,这样才能提供充实的实践教学内容和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企业师傅,保证企业阶段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3.2 合理进行组织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的安排和组织学习。学校学习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和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各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的学习; 企业学习阶段,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和项目。第一学年主要安排学生企业参观、 企业人员进校讲授企业文化、管理和岗位特征、操作规范等与校内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训室学习交替进行。第二学年以企业师傅在实训场室和企业现场分别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与专任教师结对,短期实训和学校学习轮转交替进行,完成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项目训练。第三学年则是跟岗、顶岗实习,学生直接走上企业学徒岗位,企业师傅带徒弟,参与企业具体工作实践。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学习和工作环境的局限,学生学习乐趣和动力会减退。通过轮转式的学习,学生在校园和不同企业感受不一样的环境,接触到不同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则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的乐趣,达到更佳的学习效果[5],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3 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建设
校企要共同梳理课程体系,将企业最新技术引入课程,重点讨论现代学徒教学课程,共同确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然后由企业、学校共同实施。同时根据培养方案实际开展情况共同开发适应学生和企业特点的专业课程,尤其是现代学徒教学的重点课程,引入企业化的项目、案例资源,企业操作标准和流程等,共同建设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6]。教学模式则要开发和完善企业师傅进学校为学生进行课程导入讲座或专业入门课程的授课,企业师傅在实训场室采取师傅带徒弟,与专任教师配合进行专业综合项目训练,学校专任教师教辅企业师傅主带等多种适应不同阶段学习的模式。
3.4 建设管理平台
由于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要在学校和企业分别穿插展开,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是人才培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轮转制”管理平台,其主要功能应该包括在校学习阶段的管理、 学生的岗位选择、企业在岗实践管理等,实现全过程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学校和企业全面监管学生学习和在岗动态[7]。
4 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检验其能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过程也是动态的,要随着企业和学生的变化不断调整。洞悉行业企业需求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开发出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