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促理科大学生双创能力发展的研究文献探析
——以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为例
2019-03-22韩学峰余小勇
韩学峰,余小勇
(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陕西西安 710065)
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强国需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的国家政策一直在以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供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要求激励教师面向经济社会新需求,强化课程研发、教材编写、教学成果推广,及时将最新科研成果、企业先进技术等转化为教学内容。支持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创新中心和创新平台。建设一大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集人才培养、 继续教育、科研创新、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专业集群,校企联合开发课程和教学资源,联合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共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
1 当前国内对校企合作研究的现状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通过检索关键词“校企合作”发现:国内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是始于1990年,1990年到2019年总共涉及校企合作的研究论文共计60 070 篇。这个20年的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90年到1992年有8 篇关于校企合作的论文,属于相关研究的起步阶段,1993年到2000年有157 篇关于校企合作的论文,说明国内院校对校企合作逐渐重视,属于研究的发展阶段,2001年至2010年有8 461篇相关论文,说明国内对校企合作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渐丰富,属于相关研究的爬升阶段,2011年至今,有51 444 篇相关论文,属于研究的大爆发阶段,这说明国内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从本单位专业实际出发,校企合作在大力重视之下有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这些阶段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相契合。
根据现有的文献,1990年邓存瑞撰文 《美国创建工程研究中心促进校企合作》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化》 介绍了美国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新的伙伴关系,提出了校企合作是当代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之一。同年郑福明也提出了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1992年,吴中福首次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同年,冯子玲研究了校企合作中专利纠纷原因及对策。2018年,张云华等人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中提出政府主导型、行业主导型、学校主导型和共同参与型等四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法律、组织、资金和师资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同时以“校企合作”和“理科”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1990年到2019年,研究关于理科学生校企合作培养的中文论文仅有5 篇,1994年,李明东等人《实行校企合作是培养理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文中,从企业需求出发,以产学研一体培养模式,将学校基础研究和企业技术开发接轨。2013年王汉定在《高校理科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一文中提出了树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一体化”理念。2014年张积林等人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基础进行了卓越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这说明高等院校在关于理科大学生进行校企合作培养领域内的研究相对薄弱,该文拟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培养数理基础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数理类基础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2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理科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环境下,在校大学生普遍渴望早日与企业建立联系以便最终能得到企业的聘任,企业也能够利用学校的廉价智力劳动和智力成果,行业有需求,高校有供给,双方有天然的合作基础。高校按照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培养人力资源,既具有理科人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加强和充实了实践和工程技能,形成了积极探索的创新型思维方式,能够顺利扎根于社会企业的土壤中快速发展,是办好人们满意大学的基本措施。
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该项教改项目启动以来,学院吸收借鉴以往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的措施。根据实际需要,修改应用物理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两个理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计划,留出足够时间和与企业接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进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素质师资队伍,学院广泛联系具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充分发挥了校企合作优势,设立企业专家库,聘任企业专家经理作为兼职讲师,为学生提供课程教育、双创讲座和技术讲座,部分课程完全有企业专家进行教育讲解,考试标准由学校把关。引入企业经理为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让广大学生随时关注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重新认识行业的前景,明确学习进步的方向。学院与企业共同创立校园创新创业培育中心,将学生以项目小组和创业公司的形式进驻中心,以公司化模式进行孵化运作,学院免费为创业学生提供办公场地,在公司化运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高数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科研训练项目、挑战杯课外科技大赛,大力支持学生组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每年组织10 个双创项目参加陕西省大赛,以比赛带动创新思维的培育培养。模仿创业咖啡街区模式,在学院设立读书社和创业咖啡区,引导创新创业思维碰撞。
当前最好的编程技术在企业,学校在教给学生基本的编程知识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签订协议,与企业联合指导学生实习训练,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提供C++、JAVA、PYTHON 等前沿技术指导和训练,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提供单片机编程技术和电子电路专业指导。设立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探索规范学生第八学期进入企业做毕业设计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提供题目和指导,行业企业导师对实习和毕业设计各环节进行评定和打分,给予具体评定意见和具体的改进意见。学院和企业导师成立答辩评审组,在学院进行终极答辩,共同把关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联系,学生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企业倡导的契约精神、品牌质量、诚信友善、服务创新、公平法治、 敬业奉献等价值观念也会逐渐从概念转化成实际要求,从而内化到学生思想意识中,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和行为规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学生的认可度,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降低广告成本。
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学院经常上门推荐毕业生,向企业人力经理详细介绍学生的特点,加快企业对毕业生的了解,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学院每年度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因为培养质量符合企业需求,就业质量也逐年上涨,企业用得上,学生留得住,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学校、企业的利益能够兼顾,社会效益和影响也能逐渐扩大。
3 理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历史悠久,方法比较成熟,理科院校需要认真参考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中的成熟的办法,进行理科专业的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的探索,在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形成规章制度,不能违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涉及资金、项目、仪器、场地、人员等资源时必须按照相关制度进行。
理科专业院校的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在于培养人才,大力培养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懂技术的理科人才,在进行理科基础知识教育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前提下,让学生快速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能,解决理科学生生存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大量选派教师到企业交流锻炼学习和聘请行业企业内的专家学者、 技术工人给学生授课是师资培养和力量的主要来源。
在“互联网+”教育的概念下,建立双创实验室或双创基地,让理科学生在高校内尽可能多的享受创新思维训练,开辟除了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宿舍、运动场之外的受大学生欢迎的双创活动场所。
不仅和校外成熟的企业合作,也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创业,培养培育孵化在校生创立的小型公司。
学院积极探索进行蕴含双创思想的培养计划、培养模式和教材改革,避免千人一面的培养模式,投入更多的力量,加速转化行业企业内的先进知识技术和经验为学校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