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

2019-03-22于敏章冯鸿岳云华赵秋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教育

于敏章,冯鸿,岳云华,赵秋

(成都师范学院教务处,四川成都 61113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 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 号)的精神,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成都师范学院出台了校级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管理文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为学校、 学院两级的一把手工程,从学校、院两个层面明确了目标任务、管理主体、内容措施、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体制机制问题,形成了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各学院领

导齐抓共管的协同工作模式,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要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强化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首先,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计划,出台了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管理文件,其次,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二级学院两级的一把手工程,明确了管理主体与领导责任;最后,从校、院两个层面明确了目标任务、内容措施、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体制机制问题,把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纳入学校对教职工绩效考核与奖励。形成了校领导、教务处、学生处、 校团委以及各学院领导分层负责与齐抓共管协同工作模式,引领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方向。

2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对应用型办学定位认识不够,落实不到位

一是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对行业发展需求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对行业人才具体规格认识不深入,主动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实践中尚未完全落实到位[1]。二是部分干部和教师对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师范性”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的认识还不到位,思维转变和行动落实滞后,尚未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2.2 办学基础薄弱,条件建设滞后

一是办学主体单一,院校发展过度依靠教育内部资源,缺乏行业与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办学经费来源和渠道少,办学资金缺乏。二是学校办学基本条件以及内部管理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办学的实践环节建设差距较大。三是成人转制度高校教学设施陈旧,政府投入不足,经费和事业发展矛盾突出,新校区建设背上沉重债务,还款压力巨大,学校在引进人才和基础条件建设方面受到极大制约。

2.3 教学管理水平不高

一是“成人本科” 办学的惯性思维和习惯依然存在。教学与管理的理念、做法与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还有差距,教学改革创新不足,制度意识、质量意识不强。二是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执行力还有待加强,质量标准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契合度还有待提高,有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落实不到位等情况。

3 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措施

3.1 加强顶层设计,引领创新创业教育方向

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了学校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计划,出台了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重要管理文件,二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校、院两级的一把手工程,明确了管理主体与领导责任;三是从校、院两个层面明确了目标任务、 内容措施、 工作要求和考核办法等体制机制问题,把创新创业项目和成果纳入学校对教职工绩效考核与奖励。形成了校领导、教务处、学工处、校团委以及各学院领导分层负责与齐抓共管协同工作模式,引领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方向。

3.2 建构“一平台三体系”模式,优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一平台”是以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为主、与二级学院实验室的创新创业实践功能区相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

2017年年底以来,随着第二实验大楼交付使用步伐的不断加快,学校着手策划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实践平台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打造、择优入驻、动态管理”的思路,在第二实验大楼底楼集中建设面积为905m2的校级创新创业中心,中心总体分为公共区域和特色区域两大部分,公共区域分为成果展示区、教育培训区、公共研发与孵化区、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综合服务区等,特色区域由大学生创业基础能力训练区和特色项目研发与孵化区等组成,其中,成果展示区用于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挑战杯与创青春等各类项目及其成果; 双创教育培训区用于学生创客团队及相关双创技能培训,双创团队开会、项目论证、讲座、培训、推荐参加省赛和国赛的项目包装,学生创新创业沙龙、项目推介与交流会,咨询指导、创客团队聚焦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路演等筹备演练工作; 公共研发与孵化用于文科类学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研发,项目择优入住; 综合服务区用于项目管理、项目洽谈与会客等综合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是创业服务的主要抓手; 创业基础能力训练区为企业经营决策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室,让学生不出校园就能够体验或模拟企业管理、市场运营等过程,熟悉创业流程、体验创业过程,有利于树立创业意识和培养创业能力;特色项目研发与孵化区集IT 类、理工类、生物食品类、文化创意类、艺术类等创新创业工作室为一体。

(2)注重“四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四结合”,即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通识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结合、课程和实践项目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已经形成了必修不低于12 学分、选修不低于2 学分,既相对独立又与其他课程模块有机耦合,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贯穿培养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具体做法:一是在每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中,教务处代表学校要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意见,指导二级学院在组织教研室论证过程; 二是认真审核二级学院报送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稿或制订的新方案,重点关注二级学院是否认真落实指导意见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三是鼓励在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课程和职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课程。

(3)制度建设、指导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机制建设并举,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①出台管理制度为创新创业教育护,学校先后出台了成都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方案(成师院政字[2015]76 号)、成都师范学院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成师院政字[2016]103 号)、成都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管理办法(试行)、等专门文件,同时,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对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写入学校的绩效管理文件和写入教师科研成果管理文件。实施方案和实施意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专项经费支撑制度化,学分管理办法对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认定学分工作制度化,绩效管理文件对依据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奖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行为制度化,科研管理文件把教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认定为教师的科研活动行为,依据规定将成果运用于教师科研考核实现了制度化。管理制度成为了该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护航法宝,激励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和教师的指导热情[3]。②建设指导团队为创新创业教育导航,该校通过工作方式创新,一方面致力于挖掘校内的指导资源和提升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是立脚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积淀,开发校外指导资源,校内校外结合,走出了一条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能力的路子,建设了一只专兼职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指导团队。③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起航,一是通过支持实验实训室建设途径,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2012—2017年累计投入实验室建设的设备仪器购置经费5 700 多万,实验实训大楼建设费用3 000 多万元,在2018年除了实验室设备投入1 000 多万以外还安排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建设专项150 万元;二是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立项,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立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挑战杯等项目,2016—2018年学校累计列出专项资金300 万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践; 三是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相结合,通过支持学科竞赛项目的途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每年安排不低于70 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学科竞赛项目,在学科竞赛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成创新创业成果。

(4)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构建三层次分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①普及教育层次,即面向全校学生,以创新创业活动周、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为载体,凭借大学生进实验室、听院级和校级学术讲座与创新创业讲座的记录与评价材料,参加座谈会、学生论坛、创新创业文化沙龙、院级和校级学科竞赛、校级科技活动、创新创业俱乐部与科技创业类协会活动的记录与评价材料,完成大学生开放性实验、科技论文检索报告与学年论文等申请学分,每位学生都有足够的选择、参与空间,通过自身努力而完成任务而取得创新创业实践学分[4]。②重点培育层次,即面向部分学生,以项目为载体,凭借SYB 培训结业证,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证书,参与省级和国家级学科竞赛、“互联网+”、 挑战杯等各类比赛的通知,地方政府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补贴项目、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材料,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学分。③种子扶持层次,即面向少数学生,其中,创业者凭借注册公司或入驻各类孵化平台形成创业实体,吸纳学生就业等业绩申请学分;创新者凭借公开发表论文或出版专著、获得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进行社会调查并获得政府部门采信证明、 参与省级和国家级竞赛获得的等级奖励等申请学分。

3.3 学生教师共同努力,我校双创教育实践成效初现

省级“互联网+”获奖,2016年铜奖3 项,2017年银奖1 项、铜奖2 项;2017年华迪三创谷“互联网+”全国决赛,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2017年挑战杯一等奖2 项,二等奖4 项,三等奖5 项;2012—2017年学生学科竞赛获奖,个人1 259 项,其中国家级737 项,省级522 项;团体309 项,其中,国家级81 项,省级228 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16年省级50 项,其中国家级258 项;2017年省级100 项,其中上升为国家级的55 项。2016—2017年大学生创新成果,著作/专利22项,研究论文26 篇,获奖35 项,操作说明书、策划书16 项,实物作品14 件。2017年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的教师108 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467 人,提交互联网+省级竞赛作品的学生1 667人。2014—2017年,参与SYB 培训的学生2 640 人,结业的学生2 523 人。

4 结语

课程、平台、支柱、分层,是该校依托顶层设计,在推进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探索成果,是进一步推进该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推进系统。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今天创新创学校管理人员当好后勤兵的学生教师共同努力,该校双创教育实践成效初现,激励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热情,大学生创新创业研发项目的申报获准数、各类竞赛的获奖数、专利论文等成果数、SYB 的参培数及培训合格率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部分成果获得了特等奖。如果把校级学科竞赛、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全部纳入统计,基本上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双创实践教育为提升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质量提升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