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自组织探析

2019-03-22唐鑫刘文韬杨维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唐鑫,刘文韬,杨维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1 研究背景

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逐步深化了我国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共识,为我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辅导员专业化经过十五年的发展与沿革,从政治化到职业化的提出,再到专业化的发展特征,伴随而来的是国家全面育人的要求,这使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更具挑战。

2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现状

高校辅导员是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工作者,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依靠和可靠选择。辅导员工作始于理论学习,成于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具有科学性、专门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总体特征。我国高校辅导员经历了近66年的发展,面临队伍建设不深入、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应基于内生价值诉求和动力,而不是外塑化引导;应摆脱外在的工具化指令,寻求“自组织”式的自发地、持续地发展。目前的发展包含四个方面。

一是角色定位明确,但发展规划不具体。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辅导员工作范围广,角色定位清晰,但基本素养和价值目标不清晰。第二,辅导员发展规划不具体。辅导员工作事务繁杂,目标规划很难明确,发展前景多元多变,但又要对学生工作具备热情和创新,工作效率也越来越高。

二是专业背景多样化,但职业文化环境欠缺。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包含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一方面专业背景多样化,虽然部分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知识的掌握存在空缺,但激发了他们学习相应知识的动力;另一方面,对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不全面,对专业技能的运用程度不够。专业水平的提升需要专业技能的良好运用。

三是队伍流动大。第一,辅导员工作起步较低而重在实践。在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模式的个人发挥中,辅导员善于激发学生活力,运用学生个体特质发挥关键作用,辅导员作为引导者可以随时抽离。第二,辅导员队伍成长快。从事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平均年龄在23~30 周岁,学习与成长空间较大,善于吃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员工作后,善于激发新的工作平台。

四是辅导员队伍体系制度不完善,专业化培训不够明确。2013年《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培训规划》对培训的人数、任务及相关措施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给予辅导员专业化培训政策支撑。但在现实中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还不够明确和具体,主要表现在沟通交流机制不够完善,科学培养机制还不健全,科研团队、实践团队的平台不浓,单打独斗的现象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其次,培训内容、方向和分类不够明确,没有完全考虑培训的模式化和普适性[1]。

3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自组织条件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开放性,即资源与信息的开放性,即内在资源、外在环境等;二是非线性特征,突破从下级至上级的层级制,呈现个体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联系、作用的平衡交叉关系;三是非平衡性特征,个体之间专业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而自组织能整合个体间的差异,通过优势互补、协同竞争,满足发展需求。四是涨落性特征,个体发展会因某些不可控因素而存在偏离正常轨道的微小偏差,难免会出现一些“涨落”,这些涨落是促进其有序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这一角度,对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做成因分析。

一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有一段时间,高校辅导员出现发展前景不明朗、职业目标模糊、职称评定相对较难等现实问题。辅导员工作内容广泛,既要认识并开展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又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网络新媒体培训等,环境相对开放。哈肯对自主性做出分析,指在无外力干预自我积极主动的一种倾向特性[2]。一所高校的辅导员群体客观来说是一个自组织,但由于没有建立自组织机构,所以更多的是自生长、 自修复。除受社会和学校因素影响,在没有外界强加的作用下,也在自我适应性地进行改变和修正。辅导员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子系统,其专业化发展也带有自主性,这是在没有外力强加干预下自我认知的结果。

三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发展既有竞争,也存在协同。一般来说,发挥系统作用的关键是环境内的子系统不断进行信息熵的交换,维持竞争流动的状态。辅导员队伍的竞争过程,会进行自身队伍的优胜劣汰,产生自组织性良性循环运动。若队伍竞争到一定程度,会在一定时刻趋于协同,再循环往复继续发展。辅导员专业化发展中始终与校内外进行各类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确保系统职能建立有序的结构。因此,高校辅导员在竞争与协同的系统演化下,不断适应国家发展,坚守自我,超越自我,始终致力于培育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推动人才强校和社会进步。

三是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序参量。哈肯认为,序参量起两方面作用,它能通知各子系统如何运作,又能指导观察系统宏观有序态的变化情况[3]。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里面,存在一定的序参量,以供各子系统支配与运用。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发生着一系列的结构更替,比如国家发展目标、文化价值和高校自我认识等,渐渐从不稳定性转化为稳定性序列。序参量不仅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也给高校管理和内部参与者以指导,推动不同层次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

4 自组织理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路径

4.1 开放与自主:遵循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自生长与自适应

哈耶克提到“自发秩序之形成起初乃源于成员遵守已自发成形之规则而非人为刻意造作之规则所致”,强调秩序的形成具有自生长性,更需要秩序中个体依据特定环境自我行为,高校辅导员的演变过程中,亦是如此。辅导员发展属于大学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系统的子系统,属于内发型的发展,各社会要素的变动和影响是其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但终归要在本质的驱使下依靠环境条件得以优化。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依靠追求卓越且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在现代大学制度之下,高校自觉地开展新思想与新方法。同时,秩序形成的自发性需要保持系统的开放性,使秩序内的组分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换,从不平衡状态趋向平衡态。高校辅导员队伍可以建立类似的自组织机构来主持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辅导员协会,协会中分有思想政治组、职业生涯指导组、学生心理组、基层组织建设组等。通过这一平台,辅导员之间实现对话、沟通与交流并组织相应的活动,走出去,请进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4.2 竞争与协同:激发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潜力

事物都不是稳定的、确定的,而一直是多样的、可变的。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必须存在竞争,确保通过系统内的竞争激活队伍,完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若只依靠个人发展而没有同行竞争、互相比较,便失去个人对自身潜力的促进剂,自生长性也难以取得成效。一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说,高校对辅导员除了看重对工作本身,如是否按要求完成了学生的常规教育和管理工作,对其科研、 专项培训也有具体要求,或者采用末位淘汰制,使辅导员队伍活起来。另一方面从辅导员自身来说,工作事务易冲撞,只有对工作凝练和理论研究能力加深,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激发其专业化发展潜力。

4.3 价值追求:推动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遵循并追求本初价值,这是根本出发点与理想。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培养离不开自由开放的文化熏陶和具有自身职业理念的认同氛围[4]。类似优秀的教育工作职责都是在科学精神和职业认同理念中得以推动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念的指导下,辅导员的专业化渐趋成型,并随时代逐步发展,扩展内涵。在保持自身价值追求的同时,应该保有可以遵循的独特理念。就辅导员而言,其最终价值取向应是身正为范,而要培养多样的优秀人才,最迫切的是遵循办学理念和定位,真正回归到大学的根本使命上来。为此,寻求理念、遵循理念的过程,就是辅导员专业化发展逐步走出困境,摆脱趋同,走向成熟的过程[5]。

猜你喜欢

专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