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商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03-22陈琼秋郑天翔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浙商应用型院校

陈琼秋,郑天翔

(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

随着时间与文化的积淀,区域性创业文化正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们的人生观和创业选择,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重要因素。浙商文化传承于浙江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浙商在长期经商实践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其“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价值导向对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处于发展瓶颈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更应该结合浙商文化中的开拓进取精神,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发掘大学生创业潜质,从而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开创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1 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创业教育已引起全国大多数高校的普遍重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但受制于传统就业现念、价值观念以及诸多方面的影响,高校在认知创业教育、培育创业精神、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为进一步剖析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该研究选取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等部分高校,并以在校有参与自主创业过程的本科学生和在杭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相关创业指导人员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提出高校创业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1 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诸多高校、大学生、家庭及社会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都存在偏差。首先,部分高校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就业形式的补充,对大学生创业能力、 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创业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际效果。其次,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还不够重视,学校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不够,外加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大学生将上大学的目标定位于毕业后找一份稳定、 体面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进国企、外企,这些才是好的就业出路,创业只是找不到其他好工作后的无奈之举。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大学生缺乏创业和冒险精神,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创业人数较少。高校普遍存在“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认为大学生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教育理念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疏于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1.2 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不健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多是沿用西方创业教育理论体系,缺乏中国文化、地方创业文化与现实的支撑,导致大多数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只能是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这种“填鸭式”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对西方的创业理论体系,由于课时限制,也往往只能“蜻蜓点水”,学生只能接受到浅层次的一点知识,收不到实际效果。这具体表现在将创业教育划归就业指导部门管理,不设立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等。作为一项重在实践、鼓励创新的创业活动,在其活动过程中,参与者所展现出来的人际交往、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决定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了解社会,才能开发出既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又能够吸引大学生参与的创业课程体系。如果一味“照样画虎”式地照搬照抄西方的创业教育课程、知识、理论体系,也只能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

1.3 缺乏具有创业文化素养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创业知识的传授者和研究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不仅具有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社会实践和创业经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高校中,进行创业教育研究的教师很少,且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也极少具有实践经验。很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都由辅导员或团委教师承担,因此,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从调研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看,尽管创业教育工作的责任主体、相关职能部门都在努力支撑创业教育,但无奈于高校在创业教育师资、 创业教育的研究等方面的缺位,导致创业教育很难形成一套理论体系,创业教育很难有所发展。

2 浙商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意义

2.1 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创业教育是以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 提升创业能力的教育。要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必然需要依托区域性创业文化、 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形成的良性互动。白手起家、创立电商帝国的“马云爸爸”,已经成为大学生选择创业、 自我激励的最佳理由之一。沈万三、邵逸夫、马云、丁磊,这些从古至今的浙商群体正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无数大学生。当前,不少高校也都聘请了浙商风云人物作为特聘教授,向大学生讲述创业故事、传授创业经验。浙商文化融入高校创业教育,深入大学课堂、 大学校园,必然能够掀起大学生源源不断、前赴后继、奔向创业的热潮和持续动力。

2.2 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

创业是一项极为考验个人综合素质的活动。创业者不仅要熟悉国家政策、行业法规、市场营销、金融财税等知识,还必须具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判断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越来越重视学生创业技能的提高。在实践中,高校也发现,除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锻炼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外,还需要创业精神的引领以及创业文化的熏陶。事实表明,创业文化越是浓厚的区域,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越高。潜移默化的创业文化浸染,有效促进创业者主动学习,提升综合技能。

2.3 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地方、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成为共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为地方培育创业型人才,以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仍有不足,这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地方经济社会以及地方性创业文化有重要关系。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活动兴趣浓厚,但常常纠结具体如何着手创业,一遇到问题就陷入困境。因此,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较低。多数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流于形式和表面。而浙商和浙商文化无疑是鼓励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的重要载体。浙商创业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够治愈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内容形式化、师资不足的弊病,丰富创业教育的内涵,必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有力资源。

3 浙商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创业文化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浙商文化”,我们要深入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现状和学生思想特点,将浙商文化的优秀元素和现在高校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形成内涵丰富、体系完整、实效性强、可行性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3.1 以浙商文化为载体,培育创业精神,提升创业自信

文化是精神力量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是创业、 创新实践活动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从浙商形成和成就看,文化精神的力量不容忽视。开展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定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开创新企业,而是要通过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引导过程,通过各方面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发扬“浙商创业”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创业意识。要以浙商文化的精神力量元素为载体,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学生兴趣度高、参与性强、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载体化进程。使广大学生沉浸在浙商文化所蕴含的“开放大气、胸怀天下”的品质精神,“和谐共赢、兼容并蓄”的和谐精神,“恪守信义、利以义取”的诚信精神,“贾而好儒,务实勤奋”的勤勉精神等的熏陶和激励下,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在浙商文化的引导和激励下,进行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改变传统观念,转变就业思维,优化价值观,变被动为主动,将创业实践和创造创新内化为主体自觉意识,主动接受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系统学习创业知识,切实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3.2 以浙商文化为依托,强化创业德育,规范创业秩序

强化大学生创业道德教育和价值观营造是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未来创业者们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市场秩序,并最终取得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以浙商文化为依托,大力弘扬浙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和道德理念,强化创业道德教育。要结合浙商经典历史案例,通过文化讲座、经典诵读、感恩教育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等载体形式,开展创业德育,树立创业道德底线与准则,促使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以“浙商”为榜样,注重自我修养和优秀品格的培育,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恪守信义”“戒欺”等商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传递道德力量。同时,用浙商文化中“利以义取”“利以义制”“以义取财” 的义利观形成新时代创业者的创业价值观,完善其对创业目标的科学认知和创业价值的合理判断,自觉摒弃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等社会不良风气,规范创业价值追求和创业行为,形成诚实守信、秩序规范、和谐共赢、公而忘私的创业准则,确保创业行动的稳健持久。

3.3 以浙商文化为平台,营造创业环境,提升创业素质

浙商文化是浙商创业精神、创业道德、创业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增强大学生创业动机、提升创业竞争力的催化剂。要将浙商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向心力强、凝聚力实、氛围浓郁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依托良好的氛围推动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在杭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转变传统思路,真正接受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夯实过程。发扬浙商“敢为人先、机智敏锐”创新精神和实践理念,依托浙商讲堂、浙商论坛、创新创业大赛、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创业信心,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加强学习和实践,提升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浙商文化”校园环境。实施创业教育十分需要校园环境作为载体,要在校园环境的理念设计、文化建设上彰显浙商文化的特点,让广大师生在校园里能够经常得到浙商文化的熏陶。具体实施中,一是优化浙商文化宣传软环境,营造文化氛围。如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校报等平台,宣传、展示“浙商”。举办浙商文化图片展以及“魅力浙商”故事展播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浙商文化和交流学习心得的良好平台。二是在校园硬环境建设中,着重突出“浙商”元素,如在校园景观雕塑、户外桌椅、文化长廊中,设置范蠡、沈万三、胡雪岩、邵逸夫等浙商主题人物雕塑;在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行政楼等地方,张贴以浙商名人、名言为主要内容的展板、贴画。

3.4 以浙商文化为引领,改革教育模式,健全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不能游离在高校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外,成为独立的边缘学科。要深入探索高校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发展规律,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内考虑创业课程设置,实现三者的有效融合与和谐统一。一方面,在浙商文化引领下,以课程创新和学分制改革为依托,设置创新创业学分,结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根据学生学科专业、年级层次、职业定位、知识结构、 性格特点等因素系统开展涵盖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实践操作、创业技能提升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浙商文化”课程。通过积极开发浙商文化融入的创业教育专题讲座、选修课乃至必修课,建立基于浙商文化研究的创业教育课程组,形成特色鲜明、具有丰富内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如开设浙商文化公共必修课、强化浙商精神的学习与普及,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浙商文化及其创业精神;开设基于专业的思政课堂,将浙商文化、浙商故事、浙商人物、浙商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另一方面,加大理论研究和创业教育师资投入。浙商文化及其相关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依托“浙商”强化师资团队建设,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教学,增强创业教育的水平。

非参数检验的概念

非参数检验是相对于参数检验而言。一般来说,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u 检验、方差分析。

非参数检验是指在统计测量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用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称为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

猜你喜欢

浙商应用型院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