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辅导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22杨叶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生涯团体辅导

杨叶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就业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是学校的生命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就业率都关乎学校的发展,其中尤以就业质量为重。就高校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质量对高校人才培养及人才输出的全过程影响深远,并将最终体现在就业质量上。各高校积极探索和实践,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

1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基本包含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生涯决策与调整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少,核心内容的讲授范围和深度有限;上课以讲授为主,内容枯燥,启发性不够;案例更新速度慢,对学生现实生涯规划的参考价值不高。授课方式主要是大班教学,缺乏良性互动及个性化辅导,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第二课堂平台搭建及一、 二课堂联动设计不足,学生的实操与应用薄弱。课程缺乏专业化教师队伍,一般由辅导员、 就业指导中心教师或其他教师兼任,教学水平与师资队伍培训力度参差不齐,对教学能力的评估也不够重视。

2 团体辅导在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应用的优势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激发职业生涯规划热情,帮助学生在开展充分的自我探索和工作世界探索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决策,最终实施并反馈评估。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不难看出,单纯的讲授式教学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需要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加大体验思考权重,增设操作实践,才能更好地实现探索,将规划落到实处。团体辅导因其形式新颖、气氛活跃,能有效激发思考,引入课堂教学是值得尝试的方法。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课面临的困境[1]。

2.1 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探索主动性

借鉴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理念,通过分组、团队建设、团体目标确立、活动体验与反馈等一系列操作,将丰富有趣的团辅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改变单一讲授式授课方式,强调主观体验,其游戏活动性质使得学生更乐于参与其中,也有助于打破大班教学学生参与率低、互动少等弊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经意间就进行了探索,得到启发,获得成长。学生一旦有获得感,就利于激发新的求知需求,更有信心进一步探索。

2.2 有利于发挥团体动力,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团体辅导对学生探索自我、人际互通、生涯决策等方面都有着传统授课不可比拟的优势,已有研究认为:学生在团体辅导中学习与职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改善人际关系,促使其职业素养和技能得到提高[2];团体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成效显著: 增强大学生自我了解程度,提高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信心,有助于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和提升其决策力[3]。团体辅导是由多人组成,且成员间产生交互作用;通过沟通、交流、协调、合作、决策等,引发学生互相观察、对比、学习、反思,触发学生思考,将自身困惑合理归类到共性问题及发展性问题上,或者借鉴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自身的生涯问题等,满足相近发展水平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促进学生自我概念以及生涯决策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团队合作等基本职业素养。

2.3 有利于提升教师技能,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

无论是传统教育还是当代教育,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首当其冲的就是设计者。团体辅导作为由专业领导者领导实施的心理辅导形式,对领导者有较高的要求;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也有一整套操作流程。要想在课堂上灵活应用团体辅导活动,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团体辅导专业知识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和流程,知其要义,才能紧扣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巧妙地嵌入团体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掌握团体辅导相关知识,也是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3 团体辅导应用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团体辅导在职业生涯课堂教育中的优势,不仅要解决大班教学弊端,同时要处理好团体辅导融入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使之为促进教学发挥最大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学生参与意愿不一致,课堂上教师难以干预

按照团体辅导的设计,团队的招募有一定要求且存在最优人数的界定,而在课堂中引入团体辅导是辅助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设计,必然要求全员参与;活动前教师会做相应介绍和动员,但学生对自我规划的认识与动力不足,参与的个人意愿和意识处于不均衡状态,教师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难以做到关注每位学生的状态和进度,即便关注到也无法做到一一动员。

3.2 学生参与度影响因素多,教师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从教学效果看,团体辅导在生涯教育课堂的应用,是希望通过团体活动,学生积极探索自我并在团体互动和反馈中得到启发,完成生涯教育启蒙及解决自身生涯规划上的困惑。如果学生不参与,则教学效果为零。大班教学下的课堂桌椅固定,学生入座随机,加上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缺乏充分的热身和团队建设,容易尴尬,活动难以展开,达不到教学效果;小组成员如果没有参与但愿意观摩,教学效果虽有折扣但仍有保留;但如果完全不参与,教师又未能发现并及时引导,就容易造成活动流于形式,完全没有教学效果。

3.3 学生反馈难以个性化表达,教师反馈难以针对性传达

团体辅导非常重视活动后的反思反馈,这是参与者非常关键的成长点。学生在活动后及时表达和交流,才能实现团体辅导应用于课堂的最大化教学效果。在大班教学中,由于组数多,时间有限,难以保证每组都能有代表发言。在各个小组内,由于团体动力不同,在没有良好引导的情况下,也难以保证组内分享。团体辅导活动在教学设计中对应的知识点,教师在活动结束后也需要有所总结,但难以针对学生们在活动中得到的感悟一一反馈,只能进行总括性点评,无法带给学生个性化指导。

4 确保团体辅导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的措施

鉴于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强,以确保团体辅导在职业生涯指导课程的应用效果。

4.1 加快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打造专业生涯团体辅导团队

4.1.1 提升教师团体辅导理论与技能水平,积极开展生涯团体辅导实践

生涯教师应更加深入领会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专业知识,提升理论修养的同时,多到校外职场调研,拓展自身工作世界地图;同时加强团体辅导的系统学习,积极探索实践,将生涯理念和授课知识点融入团体辅导活动方案,设计出适合大班教学环境下的生涯团辅活动。学校可制定两套培训方案,其一面向全部生涯教师开设团辅通识性培训,尤其是体验式培训,完善教师知识结构,进行教法渗透;其二重点培养一批对团体辅导有基础、感兴趣的教师,组建专业团体辅导团队,加大培训力度,并侧重引导多开展生涯团体辅导,获得更多生涯理念与团辅融合的活动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

4.1.2 引进生涯助教,提升生涯课堂实效

我国高等学校2014年的师生比达17.6 以上,且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世界一流大学中,师生比一般在1:6~1:13.6 之间[4]。各高校生涯课程大班教学现状短期内无法改变。早在18世纪的英国,为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导生制应运而生;导生制主要是培养基础好、 进步快的高年级或者年龄较大的学生去教更多学生,产生辐射效应。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也可以在高年级学生中培养对生涯知识与团体辅导感兴趣的学生,作为生涯助教进驻课堂,协助教师完成分组、宣传发动、纪律监督、活动开展、引导反馈等活动环节,既能提高学生参与度,又可提升参与质量;以此解决大班教学下课堂分组开展活动时教师难以监管及引导的困境。但组织学生作为生涯助教,要配备完善选拔培养机制,对生均配比也要有具体规定,一般控制在1:30范围内为宜; 为稳定学生生涯助教,还需配套激励机制,可结合各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开设情况,纳入实践学分管理。

4.2 优化课堂组织,追踪教学效果

为了更便于在课堂上实施团体辅导,在第一次课程中即可采用团体辅导技巧进行分组,分组人数可参考团体辅导通常界定的人数范围,不宜过多,便于组内观察与交流;对分组后的名单及座位给予固定,既便于考勤,也有利于之后教学活动的实施。尽管课堂时间有限,但课程设计中也要确保有必要的活动时间,活动开展要充分,不能蜻蜓点水走形式,要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体验;重视活动后的分享,利用平行时间鼓励学生在组内踊跃讨论,同时抽点发言,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分享的情况下,可以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后续完成,总之要重视在应用团体辅导后的分享,便于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猜你喜欢

生涯团体辅导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的教书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