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2019-03-22刁玲武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刁玲武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历史赋予职业教育空前的责任。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迫在眉睫。教职工的人事档案是记载着教师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工作表现、业务能力、业绩成果等内容的重要文件材料,创新高职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打破既定管理模式,有利于协同提升高职教师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效果和质量。
一、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可以优化学校选拔与聘用人才的方案。仅仅通过笔试、面试等简单方式去测评一个人的综合能力,结果往往比较片面,难以全面体现个人综合素质,学校无法实现人才的最优化配置。人事档案如实记录着一个人的求学经历、工作履历、奖惩情况、业绩成果、政治面貌、家庭成员情况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关键信息,学校在选人用人时可通过其人事档案对其个人有一个定性的了解和判断,可以大幅度提升人岗匹配的准确率。
(二)教职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协同推进教师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人事档案是高职院校丰富且宝贵的人才管理档案素材,给予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教职工人事档案收集了教师的履历、自传、考核鉴定、学历学位、职称科研、政审、党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十大类材料,并且实行动态管理,学校会定期将教职工新形成的人事材料补充进档案中,也就是说人事档案是教职工学习及工作历程的真实记录册,如实反应了教师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水平。学校通过对教师人事档案材料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可以诊断出学校现有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校根据需求调整人才引进计划及教师培养方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队伍质量,有力促进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其次,通过对不同年份的教工人事档案信息统计与比对,人事部门可以掌握统计年份教师培训工作推进的效果,结果分析可以指导下一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部署,协同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再者,在大力推进教师发展工作中,学校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师人事档案信息,动态分析教师发展可行性路线,提出教师个人发展的精准培养方案,突出个人优势,为促进学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优质的教师队伍。
二、新时代对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当前,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希望通过5到10年的时间,大力提高我国职业教育质量,办成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全面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及新高度,与教师队伍建设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向科学化、个性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
三、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结合高职院校教师特色,拓宽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范围。根据现有的档案管理制度,高职院校的教职工人事档案收集的材料主要是十大类,分别是履历材料、自传材料、鉴定考察材料、学历职称材料、政审材料、党团材料、处分材料、工资任免等材料、参考材料等,对于职业特色比较明显的高职教师群体来说,传统的十大类材料内容比较偏面且缺乏高职教师个性,这样的人事档案不能全面并准确地反映教师个体信息,不能实现见档如见人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应结合高职教育及高职教师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拓宽教职工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类型、丰富档案信息,构建更有效的人事档案内容。高职教师需增加收集的主要材料有,一是教学成果、科研项目及成果、著作、主持或参与课题情况等;二是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情况、教学能力测评及职业技术考核情况等;三是教师发展规划方案及各类培训结果评价等。
(二)改革传统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方式。形成高职院校教职工人事档案材料的部门繁多,传统一般是由各形成部门或个人定期将有关材料收集报送至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由于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业务不熟或者因本职工作繁重而对档案材料收集不重视,经常会把该归档的材料报送不及时或收集不齐全,至使归档材料不完整的现象,不利于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与信息有效利用。如果让有限的档案管理员去逐一督促及跟进,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会非常低,不利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必须突破传统的档案材料收集方式,充分有效利用高校运行的各类系统,比如科研系统、继续教育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利用现代化技术抓取全校教职工的全面信息,筛选出应入档的材料信息,档案管理部门根据筛选信息列出每位教职工应收集的档案材料目录,这避免了材料收集不齐的弊端。
(三)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主要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比较高,相对于文书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发展明显滞后,目前仍处于注重“藏”的阶段。高职院校管理中,仍然对人事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人力、物力投入不足,这是明显与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需求不匹配的,教师人事档案信息的利用程度也会因此大打折扣,不利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因此,推进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化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组成。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实施制度,配套足够的资金与人力资源。二是配置合适的信息化设备,利用好现代技术,完成现存纸质档案的全面数字化。三是开发满足学校需求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便于档案材料的收集与管理及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四)实现人事档案管理智慧化,深度挖掘利用档案信息。一是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应从重“藏”走向重“利用”。人事档案承载的信息量庞大、分散而复杂,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分析以及整理工作,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协同提升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与效率。二是要推进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的智慧化程度,实现全国高校教师档案信息联网,适度共享教师学习培训、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等,管理系统可以在更全面的数据源基础上得到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优势与不足的情况,可以通过与优秀院校的教师档案信息比对与分析,制定教师发展的培养方案与策略。三是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动态深入挖掘高职院校人事档案信息,分析现有人才信息,给合学校发展需求预测未来人才需求趋势,向高职院管理者推送学校教师结构存在问题及引进需求,甚至可以在长期的高职院教师队伍管理与发展中起到预警作用。
四、结语
紧跟时代需求,高职院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举措永远在路上,但在不断应用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更应注重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