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传播思想的分析与研究
2019-03-22甄晨燕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甄晨燕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孟子是战国人,他所处的时代属于战国中后期,那时候社会是四分五裂的,各个诸侯都在争夺霸权,局势动荡不安,严重阻碍了社会上正常的生产活动,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亲眼看到老百姓的痛楚,所以励志要让这种现状得到改变,还人民大众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大环境。
一、孟子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空前发展、之前的奴隶制度逐渐崩解,人们得到了相对的自由,不再受到严重束缚的人们思想逐渐变得活跃起来,再加上春秋战国时候经过夏商周时代的奠基,各种思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当时那个时代最好的写照。战国之所以称之为战国,就是因为当时战争非常多,战争在给大家带来苦难的同时,同时也活跃了人们的思想,这种战乱频繁的社会大背景给思想上的大发展提供了机会,从而才有机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
二、“人本性善”论相关思想分析
要想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人本性善”理论,那我们首先应该从其基本含义说起,“性善论”指的就是人从出生那一刻起,内心就是善良的,虽然有的人长大之后是人们口中的“坏人”,也是由于这些人所处环境的影响,致使他们后来变坏。
人性理论建构也是由孟子本人实现的,孟子认为,一方面,在道德起源问题上,他以自然人性论赋予儒家道德学说以天经地义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在道德价值的问题上,他以道德先验论赋予儒家道德学说以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1)这样看来,孟子所有的思想主张都是以“性善论”为基础来进行拓展,因此,要想更好的了解孟子的其他主张,首先要对他的“性善论”这一最基本的思想进行全面学习。
三、孟子思想传播的最高标准是“仁”
孟子生活的战国时期是战乱频繁的时代,这时候各个诸侯国招贤纳士,因此这时候就出现了很多说服各个诸侯接受并使用他们思想的士大夫,孟子就是其中一个,他在那个战争盛行的时期,他在孔子“仁”的基础上,继续推崇“仁教”,在传播自己思想的整个过程中,他都将“仁”作为其思想传播的最高准则。
四、孟子思想的传播技巧
(一)孟子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特别注重与受众建立平等的地位
孟子提到的这个观点我特别赞同,在我看来,在你向受众去传播自己思想的时候就应该选择一个平等的方式,这样受众才会更好地接受你的思想,反之,如果在传播自己思想的时候用那种带有歧视的眼光去看待受众,那么受众就不会轻易接受你向他们传播的思想理念,事实证明孟子的这一个传播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二)孟子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特别注重诚信原则
在传播自己思想的时候,传播者这一方一定要讲究诚信至上,因为信源的诚信度越高,受众就会选择越来越相信你,只要你能保证在传播的过程中坚持诚信这个重要的原则,那么受众在接受你的思想时就会显得更为主动。
(三)孟子在传播自己的思想时,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孟子在传播自己思想的时,不单单靠的是自己的感性思想,我们知道,感性思维在传播的过程中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占据很大的影响成分,但是具有缜密的理性思维能力也是传播者不可缺少的一项能力,孟子就做到了,在说教的过程中将理性和感性二者进行完美结合。
五、结语
孟子的思想和其传播活动给后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即便是他当时推行的“仁政”思想没有得到各诸侯的认同和重视,并没有采用他所持有的观点,但是他的“性善论”、“仁政”等思想成为了后人的行为准则标准,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伦理道德。本文通过研究孟子的思想和其传播活动的技巧和方法,目的就在于给后人在之后的传播活动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学习孟子传播的策略,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当今时代的传播形式,更好地解决当前人们面临的各种传播障碍和困境,帮助我们进行更好地传播。另外,孟子的思想都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在学习孟子思想及其传播技巧的同时,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做到古为今用,只有这样,我们研究孟子的思想和传播活动才会更有意义。
注释:
(1) 钱穆.四书释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