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的实况录音体会
2019-03-22陈志安徽广播电视台
陈志 安徽广播电视台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的任务。音乐欣赏正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响乐作为高雅音乐也在不断的降低门槛,逐渐走入基层。但是受限于社会资源,一张交响乐的门票价格往往不菲。那么将交响音乐会搬上电视荧幕,让人们可以在电视电脑上,甚至手机上欣赏交响乐,成为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2018年12月31日在安徽大剧院举办的一场《安徽经视-新年交响音乐会》将在安徽经视频道进行直播,笔者在本次音乐会的直播录制工作中负责实况录音方面的工作。本文主要以此次音乐会为例,谈一下本次交响音乐会的实况录音方面的方法和体会。
一、话筒的布置
由于录音的地点是在安徽大剧院,原本并不是真正的音乐厅,考虑到建筑声学方面的环境,本次音乐会录音主要采用多点话筒拾音的方式。所谓的多话筒录音,既不是XY或MS,不受限于传统的立体声制式。录音师按照乐器的分类和声部的位置进行混音,最终在电视上表现出来的声音即不失拾音的质量,又符合视频画面中乐队配置的实际情况。
男女歌手各一支心型电容话筒。第一小提琴声部,在该区域前部和中部各使用了一支心型电容话筒,根据该声部的位置和话筒的指向性,调整好话筒的高度和指向,一般前部的话筒要兼顾拾取首席小提琴的声音,如果有小提琴独奏需要站立演奏的话,还需要针对性的额外准备一支话筒。第二小提琴声部同第一小提琴声部相同,也是两支心型电容话筒。中提大提声部也是采用两支心型话筒,一前一后拾取该声部的声音。贝斯、管乐等区域不同型号的乐器各采用一支心型电容话筒进行拾取。
针对个别动态范围较大的乐器,如鼓,圆号大号等也会采用灵敏度较低的动圈话筒进行拾音。这种话筒灵敏度不高,虽然不能拾取到更多的细节,也不容易拾取到其他乐器的传音和环境噪声,另一个好处是声压级大,拾取大音量的乐器声音不会失真。
另外为了获得更好的空间感,还在乐队中间布置了一些辅助话筒,用来辅助声像的定位和混响。考虑是现场直播,现场还有观众观看,使用了四支电容话筒拾取观众的效果声。
二、音频传输及控制
本次直播采用二级调音的方式,现场扩声采用声艺Vi3000的扩声调音台,考虑到要电视直播,对现场扩声音量的大小也进行了限制,充分保证直播声音的质量。由于需要的音频通道较多,所以采用现场调音台直通输出信号的方式,将现场所有的话筒的推前信号送至直播调音台Lawo MC256的远程箱,远程箱通过MADI信号传输将所有话筒信号送至直播调音台的本地机箱NOVA73。因为是直播,考虑到安全因素,还从现场调音台取了一路混合的模拟信号,送至转播车的备份调音台,做到有备无患。
三、直播前的准备
在节目开场前,应做好系统的搭建工作。由于交响乐音频通道较多。乐器拾音话筒的布置、效果声话筒的布置,现场音频系统的搭建、现场节目信号的连接等等这些工作都需要提前进行。提前检查所有音频系统及设备运行状态、所布置话筒的测试现场信号的测试与调整、播出信号的测试与调整等。
确保转播车调音台与外接设备之间的连接,确保满足录制需求的通路,并做好主备路分配。通过测试信号检查所有同路的连接状态,并确认基准电平。走台过程中,监看监听所有通道录音状态及音质质量,发现问题沟通解决。告知栏目组工作人员每轨通道内录制内容和带后监听方式,明确责任。
测试主备路调音台路由信号,进行主备路切换检查并观察各节点切换状态。
尽量全程观摩交响乐队的排练,阅读演出剧本,了解演出的形式,内容风格等,了解乐队配置,演奏员和歌手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因为交响乐演奏乐曲动态范围较大,有时打击乐,铜管等话筒音量过大容易失真。这个在直播前一定要做好测试,可以和指挥商量,让演奏员试奏一下,最好是本场演出中动态范围最大的一首曲目,然后预调好传声器的增益,将音量动态范围控制在满足播出标准的范围之内,最好留有空间,真正演出时往往比试奏的时候动态范围更大。
四、直播过程
由于交响乐实况录音本身就比较复杂,而且采用了多话筒的拾音方式也增加了直播难度。在直播过程中,尽量保证各声部音量的平衡,根据演奏的情况,符合实际作品的设计。既能满足播出的技术要求,又能满足作品的艺术性。在直播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各通道的均衡、混响、延时、相位等参数,对乐器的声音进行及时的处理,不同风格的曲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调音师对每个曲目也有不同的理解,这部分就不仅仅是技术了,而进入了艺术的范畴。
五、体会
交响乐这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交响乐电视直播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一场大型交响乐的实况录制或直播对从事录音工作的人来说,是一场大型演练。
录音工作者必须对演出乐队的配置,摆位和乐器的特点有了解,对使用的话筒性能也要熟悉,大量的工作是在前期的准备阶段,细节是决定作品好坏的关键。由于是一场直播,是一次性成型的作品,演出的过程也是考验一个调音师的业务能力和实时反应能力。受限于该场演出的准备时间和经费,仍有需要不足的地方,未能来得及调整和优化。相信未来只要继续学习,继续实践,不断地积累经验,一定能为广大的电视观众制作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