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主持人在中国的发展困境探讨
2019-03-22冀萱黄山学院
冀萱 黄山学院
虚拟主持人,顾名思义,是根据真人主持人的标准设计的,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和广播、网络等通信传媒传播的一类仿真主持人形象。由于种种原因,虚拟主持人在中国的市场并不广阔,受众认可度低。本文就旨在从虚拟主持人的特点和其与其他主持人的对比来探讨虚拟主持人在中国的发展困境。
一、虚拟主持人的特点
我国第一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光影周刊》的“小龙”;我国广播界推出的第一位虚拟主持人是《930新闻直播间》的“小雪”;此外,我国还有虚拟歌手主持人——阿拉娜和作为国内电视节目《科技新闻周刊》中男性虚拟主持人的比尔·邓等等。历观我国这些已经进行投入使用的虚拟主持人,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缺点。优点之处在于,它们以其全新的主持人形象,专业的主持能力、方便的主持要求等等,为信息传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给传统主持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弊端在于,虚拟主持人制作成本较高、耽于“模仿”阶段、受众认可度低、发展尚未成熟等等,这些都导致它在中国的市场不广阔,观众对它依旧陌生。
(一)虚拟主持人的优点
其一,全新的主持人形象。虚拟主持人是仿人设计的,这就导致虚拟主持人是一个人性化角色。根据观众的先入为主的原则,它的这一形象也不会显得非常突兀。而且,虚拟主持人又不像真人主持人一样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妨碍节目的正常进展,相反它完全没有脾气,性格十分温顺,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喜好随时更正自己,可以百分之一百的迎合观众的需求。
其二,专业的主持能力。虚拟主持人一般的工作就是播报新闻、主持电视节目,专业性非常强,一对一,而且工作效率很高,可以一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完全不需要休息时间,此外,它还不像真人主持人那样会生病,会请假,它全年无休,可谓是主持界的“劳模”。
其三,方便的主持要求。虚拟主持人因为是利于数字化技术处理和构造的,它不需要和真人主持人那样的配合齐整的主持条件,可以利于环境模拟技术进行虚构,还可以不断改变场景、地点和配套设施,非常的灵活自由。
(二)虚拟主持人的缺点
其一,制作成本较高。制作一个虚拟主持人,在人财物方面都有着不简单的要求,资金要求巨大,不像制作一个家用电器那么简单。此外,在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一次次实验,保证虚拟主持人主持效果的稳定安全。对于虚拟主持人的制作技术同样需要一次次的改进,这些种种必需都导致了制作虚拟主持人经济压力巨大。
其二,与人的联系仍然存在,无法摆脱人的参与。虚拟主持人并非是不再需要人的参与,虽然它不再需要人在主持方面的参与,但是在虚拟主持人工作进行的背后,人的作用不可或缺。主要表现在于,虚拟主持人的声音需要有人的配音的参与,它的动作和神态、表情等等都需要人的技术控制,没有人,虚拟主持人也无法进行主持。
其三,耽于“模仿”阶段。虽然说,虚拟主持人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处理和广播、网络等通信传媒传播的一类仿真主持人形象,但它本质上还是根据真人主持人的标准设计的,这一点无法忽视,也是导致它仍然耽于“模仿”,模仿真人主持人的主持特色,而不独立发展属于自己的特色。
其四,受众认同度低。根据先入为主的硬性原则,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接受和习惯着真人主持人的主持。虚拟主持人的乍然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原有习惯,冲破了人们的固有原则,受众的认可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比较低的。
二、虚拟主持人和其他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虽然有着显著的新时代主持特征,但当它与其他主持人两相对比时,其中差距仍然不容忽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虚拟主持人与真人主持人
虚拟主持人虽然拥有和真人主持人,也即是现实主持人一般无二的基本功能和主持作用,但是它到底不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形象,没有感情和实际体验,归根到底是一种变相的“模仿”主持人形象。一旦节目需要较高的主持能力时,虚拟主持人很可能不能胜任,因为它无法灵活控制节目的走向,调节节目的气氛,它的一切主持能力都是由人设定的,由一个个数字程序控制的,较为呆板。
(二)中国虚拟主持人与外国虚拟主持人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科学技术条件相较于欧洲各国,也相对落后。如二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计算机的崛起,欧洲各国的计算机技术都快速发展。而我国当时忙于建立新中国,与欧洲各国的科技差距越来越大。这些种种反映在虚拟主持人方面,导致了发达国家的虚拟主持人较之我国则更加先进,更加优秀。
虽然虚拟主持人在中国有着不容忽视的发展困境,但也恰恰证明了我国虚拟主持人还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提升空间。相信在未来,这些发展困境会一一得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