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玄幻电影的受众及市场分析

2019-03-22卓希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玄幻魔幻创作

卓希 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

一、全产业链实践下的中国玄幻电影

(一)玄幻电影的文学剧本改编现象

玄幻电影作为玄幻文学改编影视作品的一大电影门类,即是以传统的武侠小说与魔幻、奇幻类型相融合,以视听的形式呈现的一种类型电影。以西方魔幻、奇幻电影为参照来反观中国的玄幻电影,玄幻电影的来源上有文艺史方面的涉及,其中分为三类,首先是上古神话的故事和人物的挪用和想象力延伸,其美学形态可下探到唐传奇;其次是近代神魔武侠小说的改编和塑造,其美学形态发端于宋朝,延伸至明清时期;第三类则发展到民国武侠神怪小说时期了[1]。

玄幻电影起初大都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如《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白蛇传》等。玄幻电影与武侠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武侠电影根源于武侠小说,而玄幻电影就显得更加光怪陆离,上古神话、志怪小说、传奇话本中的鬼魅魍魉都成为其养分的根基。《狄仁杰》系列电影改编自历史人物狄仁杰,由此而来的《狄仁杰》系列影视作品,将真实史实与其奇幻的体验相融合,也凸显了这一角色风云传奇的形象。

(二)新兴玄幻电影市场

自《画皮》开辟了“东方新魔幻”的道路后,类似的融合了魔幻、武侠、爱情、喜剧、悬疑为一体的多类型杂糅影片,以玄幻著称,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新兴类型受到大众追捧。玄幻电影的受众与玄幻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借其已有的庞大游戏玩家群体和浪漫唯美的凄美缠绵爱情故事,通过青春靓丽的偶像阵容呈现在观众面前。

2000年以来,玄幻电影便成为中国特色类型电影的一大分支,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不可小觑的一支队伍。电影创作从制作成本、导演编剧,到演绎阵容各方面,都做出了不小的实践成果。徐克、郑保瑞、许诚毅、乌尔善等导演,在玄幻电影的创作与开发上不断努力,成为中国本土特色玄幻电影创作的领头人。玄幻电影作为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娱乐化、商品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逃离现实压力环境的困扰,追求的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娱乐化审美体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玄幻电影也丰富了本土商业类型电影的样式,成为商业类型电影中异军突起的一大类型独立于新时代的大潮之中。

二、玄幻电影的受众分析

(一)玄幻电影的现实性关怀缺失

顾此失彼是大部分电影创作所存在的通病,玄幻电影在追求自然,追求现实性关怀的“白玫瑰”的道路上罕有成绩,却在商业化高票房这多“红玫瑰”的追求上获益颇丰。玄幻电影对于人文现实的关怀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这主要源于其取材的异化性,在光怪陆离与鬼魅魍魉之间,玄幻电影一直在做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真善美的价值探求,从这一点上来说,“现实”成为“玄幻”的反义词。若要此类型电影能够经久不衰,而不是作为一种时代语境下的产业现象的产生,将玄幻电影作为名震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类型电影,那么玄幻电影对于现实语境的贴近与反思,也成为玄幻电影发展出路的突破口。

(二)市场、技术的困境——现实语境剖析

玄幻电影在制作上的特点与其他类型电影有所不同,出于其创作文本来自鬼神、修仙等故事领域,故电影在试听的展现上常使用特效技术的虚拟幻境还原手法,在画面要求上,更加注重逼真性和造型性的展现。但同时,中国目前的特效技术成为电影制作的一大问题,为此,许多导演会与国外知名特效制作团队合作。徐克导演拍摄的电影《狄仁杰1》中,华谊兄弟公司斥资2000余万元与韩国特效制作团队合作,打造一种魔幻帝国特有的庄严气势,将现实世界与奇幻神都相融合,在视觉展现上做了很大的功夫。在《狄仁杰2》的水下拍摄中,特别采用了在当时还较为新颖的3D技术,邀请澳大利亚的水下摄影师进行拍摄;在展现“放蛊术”时,成百上千只蛊虫进军朝廷和小臂内爬满了蛊虫的充满了“毒”与“邪”的重口画面中,采用了大量特效镜头加以逼真地刻画与再现,将魔幻与现实的境界模糊起来,但这一技术仍是外国资源引进,而我国自己的特效制作团队却鲜有成绩[2]。

电影创作的剧作本身才是一部电影创作的灵魂所在,而画面的展现,包括人物造型、特效画面、音乐等都是辅助其内容的表达技巧。在创作上,创作者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如果辅助的部分被刻意地放大化使用,必然会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在当时观众可能会被紧张刺激和富有悬疑色彩的声画所吸引,但在对电影内涵的回归与反思后,亦不会再有二次消费的反复品味的欣赏欲望了。所以,特效技术的使用必须与剧作本身相协调,就像一根皮筋,松紧张弛有度,才能使电影画面与内涵情感虚实相生、相得益彰。

三、玄幻电影品质化诉求

(一)市场化需求下的本质回归

市场主导电影内容的创作现象已不容忽视,商业电影在追求其高额的商业价值回报的同时,也需要使观众拥有一种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玄幻电影立足于当下的商业电影大环境下,由于剧作本身的故事背景收到神怪、修仙等光怪陆离的主题限制,对于电影对受众所产生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已经是一种挑战。类似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剧本故事情节架空化现象,又成为玄幻电影与世隔离的又一大问题。

因为如何将一部故事用电影的表达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并通过自然而又流畅的讲述方式使受众产生心理上的蒙太奇反应,这需要对故事内容本身下功夫,更重要的是电影创作者对于这部故事的理解、还原与再现做以凝练和升华。创作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在文本上的筛选,而且还要对剧作与现实社会的普世价值和情感细节上的塑造。

(二)民族化成为玄幻电影发展的根基

中国玄幻电影虽以目前的票房收益来看局势大好,但背后却埋下了缺乏独特创新个性的重复与急于求成的趋势化隐患。若中国玄幻电影欲在电影发展史上获得更长久的发展,必须将这种故事内容的纯中国化的“文化观”牢牢把握,这种所谓的“文化观”是必须立足于市场收益和数字特效技术之上的首要因素。正所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的民族化正是需要通过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将中国意识上升到一种国际性认可的意识。独特的中国特色文化塑造出一种成熟的“剧本意识”和独立的“文化观”,并树立合理的“市场观”,在此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数字特效技术,才能够将文化底蕴的先天优势与后劲勃发的先进技术相结合,激发中国玄幻电影的市场创作活力。

四、总结与展望

中国电影市场现阶段仍处在工业化生产尚未完善,对于玄幻类型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上还没有形成标准化完备的商业模式。虽然与西方魔幻电影的成熟发展阶段仍无法等量齐观,我们也深知中国玄幻电影的创作不能只是对国外魔幻电影的生搬硬套,毫无疑问,中国玄幻电影需要的是对于其本土特色文化的创作风格、叙事模式及思想内涵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呈现。在未来的电影创作实践探索中,我们更是需要牢牢把握这一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特色优势,并将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毕竟本土特色才是立足于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存在。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玄幻电影也将以更加成熟的市场生产模式和本土化创作特色展现在世界舞台上,成为一颗闪亮的明星照亮中国类型电影创作之未来。

猜你喜欢

玄幻魔幻创作
雍措“凹村”的魔幻与诗
魔幻与死亡之海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一墙之隔》创作谈
浅析玄幻小说的继承与背叛
陪你一起读历史(6) 汉武帝竟是“玄幻控”
“魔幻”的迷惘
创作随笔
论网络玄幻小说的特点和弊病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