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廉洁从教视域下当代教师师德失范成因与对策研究

2019-03-22邓同玲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6期
关键词:收礼师德家长

邓同玲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

1 教师师德失范的内涵

1.1 师德的含义

基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教师道德观,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十分注重师德的民族。 优秀的教师是传承文明,讲授知识、培养人才的主体。 古人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三人行,必有我师”。 准确地说:师德,应该是教师的公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自觉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2]。所以教师的这种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师德,是当代教师具有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教师和一切热衷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品质、情操等。

师德,是教师工作的精髓,由教师道德认识、教师道德行为、教师道德信念、教师道德情感、教师道德习惯和教师道德意志六个方面构成[3]。所谓“师爱为魂,学高为师”优秀的教师是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楷模。 因此,具有高尚品格,广博学识,一身正气的教师对学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置可否的。

1.2 教师师德失范的具体表现

1.2.1 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缺失

第一,忽视自身的学习和反思。作为人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却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知识匮乏,某些教育观点陈旧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不能与现有的新课标保持同步;第二,工作不敬业。 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去,以权谋私,私自在现在有偿辅导或者向学生出售讲授资料、 其他商品等;第三,违背学术规范。 剽窃他人的著述,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等违背的不仅是学术规范,更是破坏了学术安身立命之本。 真诚无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底线。

1.2.2 体罚学生现象依然存在

部分教师只重视成绩,轻视素质教育;语言不够规范,举止不能文明;对待差生,讥讽侮辱或谩骂;学生不能有效地对教师行为进行监督,滋长了教师随意体罚学生的不良行为。

1.2.3 由于经济因素不能平等对待学生

部分教师抵挡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诱惑,按捺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把教师该有的廉洁从教,正确的价值观抛在脑后。 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超前消费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利用学校就业以及招生在各大节假日向学生及其家长索要财物,根据财物多少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 “教师收礼”一直社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也是关乎教师建设不可回避又十分敏感的话题。“教师收礼”是教师有悖廉洁从教的基本表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教师收礼”这一失德失范现象产生? 又将如何杜绝此类有悖教师廉洁从教现象的发生?该文就针对“廉洁从教视域下——教师师德失范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进行讨论。

2 古今关于廉洁从教和教师收礼关系的界定

2.1 古代教师收礼是尊师重道

追根溯源,在古代是如何看待“教师收礼”的呢?我们从“孔子收礼”说起,孔子被称为“万师之表”创办了私塾。 那么有些人就开始质疑:孔子难道就不收礼嘛?当然古代的私塾也有它相应的“收费标准”,开始时私塾是不收费的,只是会收一些礼物,纵然其后有一些家长会送来钱但也不会是很多,由于启蒙教育本身连几贯钱都不到,这也与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论语》一书有关记载: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把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只要给我十条咸猪肉,我便收他做学生了”。 正是因为孔子的这一句话,给后世留下了诟病。有人认为孔子收礼有违师德的嫌疑,一边推崇“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一面又公开收礼,所谓明面上不分富贵贫贱,背地里嫌贫爱富……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从学制的角度看古代的私塾和现在的学校本质上基本相同,也就相当于现代的学校。 但是当时的私塾是具有私人性质的,不归国家管辖下某一特定机构所有,学生带礼入门求教,“带礼求教” 是为了向教师学习有用的知识也是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因此孔子这种做法是理所应当更是无可厚非的。

古人云:“天地君师亲”。 教师的地位仅仅排在天、地、皇帝之后。 古代弟子以礼相赠,说明教师地位高的同时更多表现了学生尊师重道之情。

2.2 当代教师收礼是有悖廉洁从教

春节将至,经过调查访问的家长们都在为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又或者到底要送多少合适而发愁。其实早在几年前各大教育网站就刊登过数十所小学联名向国家教师发出倡议书,大致内容就是倡导所有教师“自觉的抵制送礼请客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教师有偿家教,不收取家长、学生的礼物或者钱财等”。

很快有人发现了问题,古今关于“教师收礼”的界定相互矛盾。如果说古代“孔子”收礼那是无可厚非,当代“教师”收礼可不是单纯的尊重老师,人之常情这么简单了。 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学校大多数都是公立的,国家政府为了让每个孩子能有学上推出了“义务教育”这个词。换句话说,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的设备,学校的用地以及教职人员的工资补贴都是由国家财政共同支配。而我们正是支撑国家财政的纳税人,从这一角度来看教师收礼是不合理的。 廉洁从教是为人师表的人格前提,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合理的使用自己的权力,认真职教公平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履行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义务,而不是以权谋取私利违背师德。

3 有悖“廉洁从教”,师德失范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任职以来,在全国反腐倡廉的巨压下,行贿受贿的人大大减少。 但是,这股不正之风仍然刮到了教育界,对于教师收礼现象国家政府及检察机关已经下明文规定严厉禁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办公教师累计收受数额达到5 000 元以上,就可认定为受贿罪(针对国家工作人员)。 下面我们试着分析这种情况屡禁不止的原因。

3.1 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不同于政治界的廉政,廉洁从教是校园廉政的一个范畴。教师收礼等有悖廉洁从教,师德失范现象的出现必定不是偶然,而是个人,社会等多种因素运用于教师的结果。

3.1.1 教师思想混杂不纯,难抵诱惑

由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经济转型的社会环境,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不可避免渗透到教育领域,伴随而来的自然是教师师德失范行为。 首先,教师思想的凹陷,利益至上的观念充斥着整个教师队伍。其次,教师思想混杂不纯,加之外界各种不良诱惑,导致教师心里失控,工作责任感下降,道德良心淡化,不能真正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3.1.2 自我约束能力缺乏,价值取向多元

在反腐倡廉方面,制定教师规范制度和管理措施。由于部分教师缺失自我约束能力、自律能力下降、甚至逾越“师德红线”、私下有偿辅导、收取家长财务,导致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扭曲。

3.1.3 法律意识淡薄,教育方法不当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是保障,道德是基石。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行为失控,完成不了教书育人的义务。对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差别对待,不能根据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给学生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打破了廉洁校园风气的清明氛围。

3.2 学生感恩观念浅薄

当今社会原生态家庭因素以及心理因素影响下导致的错误行为模式——以送礼表达师恩。

3.2.1 社会物质权衡

家庭教育为孩子某些观念和人格养成奠定了基础。家长自身缺乏感恩之心,受父母“实用主义”观点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追求“即时满足”,忠实于自己的生活,不愿意为社会多做贡献,一切以“利”为先。即使做出“感恩”或“施恩”的行为,也仅针对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或事而实施,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感恩。

3.2.2 错误教育方式

家长秉承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教育理念,忽略了基本的感恩和道德教育,养成学生依赖及自私的心理,逐渐降低义务感和责任感。

3.2.3 功利主义横行

由于家庭学校感恩教育淡化,加之社会生活在经济转型中带来的复杂变化,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导致行为偏差。 他们认为“物质对等交换法则远远超越道德法则”。 这种风气进去校园,感恩意识缺乏成为必然。

面对“教师收礼,有悖廉洁从教”的指责,某教师声称“教师收礼压力山大”。该教师担任某小学班主任,抛开“教师收礼”的话题,必须承认人民教师是有一定的职业道德的,先不说教师有多么多么的高尚,但是绝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对学生负责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是与学生送礼没有必然关系的。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不希望家长送礼的,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家长主动送礼。 所以说,很大程度上家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教师如何做到廉洁从教

中国素来都有礼仪之邦,五千年文明古国之称。重教尊师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少家庭选择用送礼的方式感谢教师的辛勤工作,此乃恰当之举,但是对于那些有思想“误区”的家长来说,送重礼,把金钱当成与老师建立联系的纽带,我们要坚决否定。下面要从三个方面杜绝“有悖廉洁从教”的污名和“家长送礼”的歪风邪气。

4.1 加强教师素质教育

修身慎行,永葆教师清廉本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恪守师德,立身清白;不贪为宝,根除内心的贪欲;自省自察,增强廉洁观念;慎微慎独,强化廉洁意识;坚守情操,献身教育事业;不沾不污,做一名廉洁教师。

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丰富知识本领,提高技艺技能;关爱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教育是建设良好师德氛围的前提。

4.2 培养学生师恩情怀

第一,家庭是培养学生师恩情怀的基础。父母日常的行为、处理事情的方式、父母的价值观念、对待事物的看法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提高家长素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感化子女,成为他们的学习榜样。第二,不能让感恩教育成为学校的盲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感谢之情被家长送礼取代” 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借助教学工作开展感恩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 从思想和行为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施恩情怀。

4.3 规范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应该注重师德建设,加强学校深层次的管理,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提升她们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尤其是对那些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打下好的根基,反复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学校应设有专门拟定制度的部门,正确的使用职权指定有效的制度,从而高效率的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制度的执行中,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监督,保证无论是谁违背师德都要一视同仁,根据其带来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不良影响追究其责任。只有制度上规范起来,才能更好地约束教师,创造更好更健康的教学环境。

4.4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维权意识,是增加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实施的行为性成本,也是控制教师师德失范的强而有效方法。其中行为性成本,也就是教师一旦实施了失范行为付出的代价。“不道德的社会产生不道德的人”如果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在不良风气的晕染下,部分教师难免会随波逐流,做出失范行为。这种情况维权意识是家长和孩子控制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收礼师德家长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生日不收礼
每一次送礼的现场堪比奥斯卡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双重人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