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9-03-22杨瑾西安音乐学院
杨瑾 西安音乐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使得社会对音乐表演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及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音乐表演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必须要积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大胆开展特色化实践教学,致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核心素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音乐表演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在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同时也提升自身的素质,有更长足的发展。
一、当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现状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从当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来看,在培养目标方面,还缺少差异化、细分化的目标定位,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综合性院校及高师院校等,其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大同小异的,即培养音乐表演技能人才和专业文艺团体音乐表演人才。
第二,人才培养规格不够全面。很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于人才的专业技能比较重视,但对于人格品质、职业素养等的教育相对轻视,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技能达标,但却缺乏强烈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课程教学上,教师往往比较注重课程的完整性教学,对于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应该多下功夫,否则往往只是“纸上谈兵”,遇到实际困难,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就又还给老师了,根本解决不了实际的困难,所以很难快速适应岗位需求,也限制了自身的职业发展。
第三,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模式。目前,各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都是雷同的,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等方面,都缺乏特色,同质化比较强。教学的内容跟实践没有体现出本专业该有的特点,导致学生缺乏音乐表演的竞争力,不能在人才流动加剧的市场的大形势下脱颖而出。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一)培养目标要科学地制定,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高校要对音乐表演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完善和优化,使之契合社会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素质要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和表演技能,提升其综合素质。在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要以能力和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及学校、学生发展实际,科学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的人才打好基础,并强化其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学质量及特色,在实践能力中能发挥出专业的特长。此举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与职业发展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二)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建立长效合作
高校音乐专业要积极践行“院团合作、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立足实际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同时,还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和校外音乐表演实践教育成功经验,对实习基地进行优化。对于校外实习基地,要成立实习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感情深厚、深度融合”的长效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实习目标、计划、过程管理策略等,以全面提高学生演艺实习的效果与质量。高校也要从财务上加大对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作为学生的实习投资,还可以减轻剧团的经费压力;同时,剧团也要按照真实的情况来对学生进行培训,通过顶岗实习和资源整合,使实习学生能在实习中真正实现知识内化、技能和素质提升,尽快获得岗位职业能力。
(三)形成校内外实践教育合力
从学校内部来说,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要在教学实践上,建立分类指导、分开教学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除了教学专业知识与音乐表演技能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与音乐表演相关的其他各门课程,例如音乐表演活动策划、节目编排、舞蹈创编、教育与管理及传媒技术等,通过这些课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思维,提高其自身综合实践能力。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较多的各类比赛与演出机会及活动策划与组织活动,通过教、学、演一体化,来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心理素质、活动组织策划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音乐表演质量,增强音乐表演的信心,使音乐表演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高校还要根据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大实践教学所占比例,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来组织、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们共事交流及参加美育专业培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氛围中得到历练与提高,培养锻炼更多音乐表演专业卓越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时代形势下,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时俱进地对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实践资源,不断提高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造就一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应用型音乐表演人才,推动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