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省集》版本源流考

2019-03-22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钞本刻本文集

孟 荣

《骑省集》又名《徐骑省集》《徐公文集》《徐骑省文集》《徐铉文集》《徐铉集》《徐鼎臣集》《徐常侍集》。徐铉(917-992),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时官至吏部尚书充翰林学士,入宋后,官至左散骑常侍,所以他的文集也叫作《骑省集》或《徐常侍集》。徐铉长于为文,尤精小学,被认为是“北宋初文学之最”[1],与他的弟弟徐锴一样,在对《说文解字》的注释上有很大贡献,世称“大小徐”。

一、宋代版本

李昉的《东海徐公墓志铭》中提到徐铉“所著文多遗落,今其存者编成三十卷”。[2]宋秘书郎陈彭年的《故散骑常侍东海徐公集序》载徐铉著述云:“公江南文稿撰集未终,一经乱离,所存无几,公自勒成二十卷。及归中国,入直禁林,制诰表章多不留草,其余存者,子胥尚书水部员外郎吴君淑编为十卷,通成三十卷。”[3]

李昉当时担任尚书右仆射和中书侍郎平章事,徐铉生前与之交好。在徐铉去世后第二年七月(淳化四年)为其作墓志铭。陈彭年曾师事徐铉,蒙受他的教导,在宋朝官至兵部侍郎。他的序也是写于淳化四年。可见,在徐铉去世后第二年,即淳化四年(993年),《骑省集》已经完成编订。从陈彭年的序来看,《徐公文集》前二十卷是徐铉自己整理的仕南唐时所做诗文,后十卷是徐铉女婿吴淑收集编订徐铉入宋后的作品,总共三十卷。

真宗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胡克顺自陈彭年处得到徐铉集稿并刊刻,晏殊为其后序,称:“都官员外郎胡君克顺,通才博雅,乐善好贤。早游于省之门,深蒙乡里之眷,宝兹遗集,积有岁时,镂板流行,庶传悠永。”[4]次年,即天禧元年,《骑省文集》刻成,胡克顺《上徐骑省文集表》,言:“家藏稍多,耳剽亦久,窃见故散骑常侍徐铉杰出江表,夙负重名。逮事天朝,荐升近列,特受先皇之顾遇,颇为后进之宗师。文律高深,学术精博,辞惟尚要,思在无邪。克著一家之言,盖处诸公之右。……数年前故忝知政事,陈彭年因臣屡言,成臣夙志,假以全本,并兹冠篇,乃募工人肇形镂板,竹简更写,无愧于前修,绨几回观,愿留于睿览。……徐铉文集两部,计六十卷共一十二册。”[5]

胡克顺很佩服徐铉的才华,又曾就学于其门下,所以在徐铉去世后一直想整理他的文集,后来从陈彭年那里得到文稿,于是将其刊刻,共两部六十卷一十二册,即每部三十卷,分装六册。这就是天禧胡氏刻本,是后来各本的祖本,也是现在所知道的第一个宋人别集的刻本。

南宋高宗绍兴十九年(1149年),右朝议大夫、知明州军事提举学事徐琛重刻是集,作跋:“《骑省徐公文集》三十卷,天禧间尚书都官员外郎胡君克顺编录刊行且奉表上进。章圣皇帝降诏奖谕,参知恭政陈公彭年为之序引,丞相晏元献公复为后序。骑省在江南有重名,仕天朝为近侍,以文翰忠直在当时诸公先。既殁,丞相赵郡李文正公实志其墓,所以称述推尊之者甚至。距今且二百年,其英名伟节得以不泯,而为后学法者,系文集是赖。年世穷远,兵火中厄,鲜有存者,偶得善本使公库镂板以传。”[6]

此为明州公库本,后来各家传钞本皆依据绍兴明州本传录[7],该版本今世犹传,现藏日本大仓文化财团,特点是卷一、卷十有缺页。

考察宋代书目对徐铉文集的记载,具体情况如下:北宋王尧臣等主编的《崇文总目》卷五记载“《徐铉文集》二十卷”,南宋郑樵《通志》卷七十也记载“《徐铉集》二十卷”。祝尚书先生在《宋人别集叙录》中认为《通志》中“二”乃“三”的讹误。[8]仁宗时所修的《崇文总目》,成书于庆历元年(1041年)底,距胡克顺刊刻《徐公文集》只有25年。较之其他书目,《崇文总目》离《徐铉集》刊刻年代最近,记载应最为可信。然而该书记录《徐铉文集》二十卷,从各种资料来看都是错误的,郑樵的《通志》可能沿袭了这个错误。

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八记载,“《徐铉集》三十卷。铉幼能属文,尤精小学,尝谓文速则意思雄壮,缓则体势疏慢,故未尝沈思。集有陈彭年序”。[9]

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七记载,“《徐常侍集》三十卷。左散骑常侍广陵徐铉鼎臣撰。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余十卷,归朝后所作也。所撰《李煜墓铭》,婉媺有体,《文鉴》取之”。[10]

《骑省集》在宋代共有两个版本,一为北宋的天禧胡氏刻本,一为南宋的明州公库本,两者都是三十卷,而且南宋的明州公库本是按北宋的天禧胡氏刻本重刻的,沿袭了北宋的天禧胡氏刻本。

二、元代版本

元代没有覆刻本,也未见影写本和钞本。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三记载“《徐常侍集》三十卷”,与宋代相符。《宋史》卷二百八记载“《徐铉集》三十二卷”,可能是连上了附录。[11]

三、明代版本

明代也没有覆刻本,主要靠影写本和钞本流传。明代的钞本仅有两部,一是经过朱彝尊校勘并补钞的本子,现在藏在国家图书馆,该书中的识语道“《骑省集》六册”;二是徐乃昌的家藏本,后来被李宗煝据以刻印。《脉望馆书目》记载“《徐常侍集》四本”,大概因为是钞本,所以册数不一致。《世善堂藏书目录》卷下著录:“《徐常侍集》”之目,未记卷数。杨士奇《文渊阁书目》卷九、叶盛《菉竹堂书目》卷三、徐火勃《徐氏家藏书目》卷

六、钱溥《秘阁书目》,都记载徐铉集十册三十卷,比较一致。

四、清代版本

清代主要还是以影写本和钞本形式流传的,多达20余部,重刻了《徐公文集》,但所据为钞本。

《徐公文集》存在两个钞本系统:一是以宋明州公库本为祖本,其特征是卷一、卷十内容有缺,此本现藏日本大仓文化财团。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所藏钞本皆属此系统。例如,上海师大图书馆藏清影宋钞本。上海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一年翁栻钞本。南京图书馆藏的三部:清陶氏笃素好斋钞本;鲍氏知不足斋钞本;经锄堂钞本。国家图书馆藏的清钞本五部:清朱彝尊校并补钞本①朱彝尊校的原本是明钞本,但原本不全,固又钞录了三卷,所以也属于清钞本。;清黄丕烈校跋本;清乾隆三十九年卢氏抱经堂钞本;清贝氏友汉居钞本;清邵恩多校跋本。台湾图书馆的清萃古斋抄本。湖南图书馆的清末杨蒲薮传抄黄丕烈校抄本(清王礼培跋)。扬州大学的清朱之赤校并跋本,等等。此外,还有《四库全书》所采用的马裕家藏本等等,都属于此系统。二是以另一宋明州公库本为祖本,以陆心源旧藏影宋钞本为代表。此本卷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八内容多寡不一,但卷十内容完整,恰可补正缺失,非常可贵。此本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

清光绪八年(1882年),黟县李宗煝自徐乃昌家借出所藏明钞本,由金陵书局镂版印行,然而校勘粗率,错误繁多。他的儿子李英元参考众多善本做了校勘,非常有价值。

清初诗文泰斗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记载“今《骑省集》三十卷尚完”,《江南通志》第21部分记录“《徐常侍集》二十卷(南唐时作),续集十卷(归宋后作俱,广陵徐铉)”,《御选历代诗余》卷一百一记载“徐铉……有《徐常侍集》三十卷”,《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第1部分记载“徐铉(字鼎臣,广陵人,仕南唐,知制诰迁翰林学士。归宋,为直学士院给事中散骑常侍,有《徐常侍集》三十卷。其二十卷,仕江南所作,余十卷归宋后作也)”。此外,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三陈景云注、《传是楼书目》集部、《文瑞楼藏书目录》卷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二、《郘亭知见传本书目》第三部分、《书目答问》卷四、《书林清话》卷三皆记载《徐铉集》为三十卷。

五、民国版本

1919年,徐乃昌以所得影宋明州公库本为底本刻印,别为《札记》一卷,又从《宋文鉴》《会稽掇英集》《全唐文》等书辑得佚文六篇附刻焉。由著名刻工湖北黄冈陶子麟镌版梓行,陶子麟精写刻本是众藏家公认的精品。这版书影刊精美,收文又全,堪称徐集善本,中华书局《全宋文》即用此本为底本。

从1922年起到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四部丛刊》由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共出了初编、续编、三编,实共502种,分装成3100多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就收入了《徐公文集》,这是影印的黄丕烈校跋本。

中华书局1920-1936年陆续编辑排印《四部备要》,《四部备要》收录排印的宋明州本《徐公文集》。《四部备要》本录《徐公文集》三十卷,附徐乃昌《补遗》一卷,校勘记一卷。

1937年,商务印书馆刊行了《徐骑省集》,丛书总名为《万有文库》,王云五为主编,这部书收录的是李宗煝刻本《徐骑省集》。

六、新中国成立后版本

新中国成立后都是翻印本。例如,1989年上海书店翻印了《四部丛刊初编》,里面收录了《徐公文集》等。

通过对历代《骑省集》的版本流传状况进行梳理可知,《骑省集》应该有三十卷,历代的记载比较一致。《骑省集》有刻本和钞本两个系统,刻本有四版,分别为:北宋的天禧胡氏刻本,这是各本的祖本;南宋的明州公库本,这是后来所有钞本的祖本;清末李宗煝的刻本,依据明钞本;民初徐乃昌刻本。钞本也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宋明州公库本为祖本,目前绝大多数的钞本都属于此系统;二是以另一宋明州公库本为祖本,以陆心源旧藏影宋钞本为代表。

猜你喜欢

钞本刻本文集
明宁献王朱权《神隐书》版本与内容述评——兼述华南农业大学藏明初钞本价值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熊铁基文集》出版
“花部”与“雅部”的融合——富连成藏《群英会》钞本浅议
八卷本《王先霈文集》出版
论明义所见《红楼梦》钞本的文本史意义——以题红绝句的两处“缺失”为入口
《郭汉城文集》简介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