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政府网络舆情应对研究
2019-03-22曾慧莲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曾慧莲 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
舆情,最先指民众的意愿。在《新华字典》中将“舆情”解释为“群众的意见和态度”。西方对于舆情的研究最早就是起源于民意研究。18 世纪时法国的思想家卢梭首次提出了“公众意见”的概念。现在学界普遍将舆情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1]。因此说舆情是与国家和社会密不可分的,它作为人民的声音,反映了人民的需求,国家和政府通过舆情可以更好地治理国家。
一、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特点分析
网络舆情是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公众通过网络发表言论的一种方式。简言之网络舆情就是网上的民意表达。而在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不可避免地被放大化了。因为自媒体时代,从论坛、博客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媒体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和人性化,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极强的交互性、自主性、便捷性的特征,使得新闻的自由度和社会影响力空前提高,打破了传统媒体生态体系。通过联网的电脑手机,每个人都成为了新闻记者。个人发言的自由空间也越来越大。新媒体对许多重点、热点事件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众的“舆论权利”从一个低谷跃升到全所未有的舆论高地,从而具有并且掌握了主动的、强大的“舆论权力”。网络让用户的“权利”从被动给予变成了“权力”的主动施予者。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主要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是参与主体广泛。随着互联网和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上网的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的规模达到8.54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 亿,这在我国人口基数中占到相当大的比例[2]。微博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截至2019年3月底,微博月活跃用户达4.65 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净增长约5400 万。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网民数量之大,这也是网络舆情之所以重要的关键点所在。加之网络发言的虚拟性,参与的网民顾虑减少,随心所欲发表网络言论,自由表达和释放情绪,使得参与数量也加大。网民数量基数大与网络发言的随意性是网络舆情难以应对的根本问题所在。
二是信源的模糊性。因其参与主体复杂广泛性,因此网络舆情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源的可信度低。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来源不明确,道听途说或捏造信息来源,往往以“据称、据说”来称消息来源,信息的可信度亟需进一步考证;更有传播虚假谣言信息,引发社会公众恐慌。因此信息的模糊性造成了网上的消息鱼龙混杂,如果传播的内容不能及时得到印证或澄清,会造成以讹传讹,或者仅被简单封堵删除,人们会更加质疑删除的原因,反而造成公众对模糊信源的可信。
三是舆情发生的不确定性。网络舆情的发生有时候是毫无征兆的,没有一个完美或者准确的模型能够预见。例如,网上一个小小的事件,倘若它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广大的网络群体,只要动动手指,网络的言论又是就可能会引发一次网络舆情。有人形象地将其比作潜藏在网络空间上的一个个舆情信息地雷或炸弹,它们在外在或内在条件满足后,就会被引爆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不仅能够产生横向作用,而且会产生纵向作用,产生强大的辐射波,其传播速度之快、受众范围之广、影响效果之大都是难以预测的。
四是社会作用的双面性。网络舆情有正面的促进作用,监督政府。网络舆情是政府工作信息公开化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网络舆论,可以对社会和政府产生一种“倒逼”模式,从而有效监督社会和政府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调查。但负面的网络舆情会给政府和社会治理带来困难。特别是在发生重大社会性事件的时候,网络谣言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制止,往往让大众所接受,引发社会的不安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二、自媒体时代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措施
面对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的新特征新挑战,政府如何应对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民意表达,当今时代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舆情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能置之不理。但仍存在某些官员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的问题,认为那是虚拟的东西,对于网络舆情危机常摆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政府官员的这种心态往往会造成网络舆情事件处理的被动性;或者只简单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删堵封禁,认为一删了事,殊不知这样会引起更大的网络舆情,反而造成更加严重的公共事件和现实冲突。因此作为政府,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在工作思路上要对于网络舆情给予高度重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我们要端正态度来解决它,不能因为它发生在网上是虚拟的,就不管或者简单一删了事,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现实重要性,把其当成一件重要的工作来完成。
二要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管理体制。第一,要做好网络舆情的预警和监测工作。网络舆情的来源地是互联网,它本来就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政府网络舆情的监测的主要方法仍需通过信息技术。当前可利用舆情大数据监测平台,对互联网信息(网站、论坛、博客、知名自媒体、活跃网民、大V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实时监测、采集、进行内容提取,梳理与之相关动态信息、预警信息、热点事件,分析信息来源、热度走势、地域分布等,按照需求定制信息分类规则。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识别关键信息,及时通知政府相关人员,从而为及时响应负面信息赢得时间。并辅助以人工监测,力争政府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危机的起因,掌握主动权。第二做好舆情分析和公关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和传统媒体的权威作用,利用政府网站,政府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对于谣言要及时予以制止,但对于尚不清楚的问题不能轻易下结论,以免引起更大的舆论危机。陕西省华南虎事件就是政府部门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过早定论,引发轩然大波,导致质疑声不断,事件迅速发酵,据统计,陕西省因此而损失上亿元。
三要加强网络法律制度建设。制定网络舆情管理的法律法规。网络上的言论,虽然是个人自由的一种表达,但它也是一种公众言论,如果任有个人不负责任地任意发布,是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定,还会造成恶劣影响。法律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的强制性手段,责无旁贷地要发挥其规制作用,在对网络上进行造谣、发非法信息等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法律制裁,以保障网络生态秩序的和谐安定。
四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网络传播。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因此政府要做好网上思想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网民在网络上遵纪守法,恪守道德准则,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让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对于网络信息能够理智看待理性发言,这样网络舆情危机自然就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