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

2019-03-22张庆冰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3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社科人文

张庆冰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人文社会学科不同于自然学科,其本身因民族、时代、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特征,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西方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是在西方政治体制与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构建的,其适用范围或者说是有效性仅仅局限于西方社会,根本不具有“普世性”。当前,全球一体化潮流浩浩荡荡,中西高校的学术交流也日渐频繁,西方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人文社科理论就不可避免地渗入中国高校思想阵地,对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负面影响。对此,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指出:“房子是应该打扫的,不打扫就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应该打扫和洗涤。”[1]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裁剪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是跟在人家背后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2]所以,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一定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风险底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敢于亮剑,自觉与错误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对于西方高校人文社科领域所谓的“前沿理论”,切不可盲从轻信,而应该将其置于马克思主义的照妖镜下仔细端量。如果该观点确实是不带有任何“有色眼镜”的学术创新,我们中国人文社科领域则采取欢迎接纳的态度;反之,对于那些不怀好意、明显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各种陈词滥调则要坚决拒之于国门之外。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是由于敌我势力的消长,直接的武装干涉和经济封锁行不通了,他们不得不采取一种更为隐蔽的“文化渗透”的方式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文化领域精神污染的首要目标就是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广大师生。当前的国际学术交流使一些有毒有害的精神垃圾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一些缺少鉴别力的人文社科学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采用西方话语体系来审视中国的文化、社会与国情,其结论必然是外国的月令比中国的圆,国外的一切都比国内的好。这些陷入歧途的专家学者再将这一套歪理邪说传授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其后果的严重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周而复始,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就会被西方敌对势力侵蚀,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地位也会被削弱,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高校建设目标也将化为泡影。因此,高校党委应将人文社科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除了严控教材质量关外,还应把树立“文化自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3]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全心全意把我们的主流意思形态阵地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具体而言,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落实:

改变高校人文社科领域原有的、不合时宜的学术评价机制、评价标准、评价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与2016年教师节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位,把让党和人民满意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标准。中办、国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明确提出创新人才评机制,突出教师思想政治品德的考核,抛弃唯论文、唯项目、唯职称等歪风邪气,使教书育人的好老师得到应有的待遇。人文社会学科应从中国国情出发,着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学科研体系,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科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全面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社会哲学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筹各项工作,加快建设一流文科院校和一流人文社会学科。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自然科学无国界,国际上通行的SCI、EI 期刊评价体系并无不妥;与之相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人文社科领域通行的SSCI、AHCI期刊系统就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排他性,其意识形态色彩非常浓厚,对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真实展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所发生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的学术文章采取打压态度,诱使中国人文社科学者采用西方价值观、西方理论来筹划论文写作,从而使这部分学者在科研过程中丧失正确的阶级立场与民族立场,不知不觉地沦为西方话语体系的奴隶。所以,简单地将SSCI、AHCI 期刊纳入国内人文社科领域学术评价体系是错误的,而应该首先对其价值倾向作出明确判断,坚决剔除那些带着鲜明有色眼镜的有害刊物。同时,我们要大力争取国际人文社科期刊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着力改变国内刊物影响力较低、话语分量较小的不利局面,重点扶植一批优秀重点人文社科刊物,做大做强,将其建设成传播中国好声音的文化阵地,从而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社科思想体系传递给世界人民。

高校姓党,学科姓党,指导思想必须姓党。党中央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使广大人文社科师生重温初心,意识到自己的科研教学工作要与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紧密融合、相向而行,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红色使命,牢固把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宗旨和价值,走好新时代人文社科研究的长征路。人文社科教师要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确保科研导向不走样,确保科研中所蕴含的党性和人民性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锐意改革,勇往直前,党风政风国情社情均发生了根本性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高校人文社会学科教师需要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突出位置,坚定“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树牢“两个维护”。要切实把对习近平总书记著作的学习与自己的科研教学相结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坚决做到走深、走心、走实。要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教学目标落实到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上来。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精神支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有了爱国主义的熏陶,大学生就能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把旧中国从苦难中拯救过来,也只有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中国从一穷二白走向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新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其中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是我们事业得以顺利前行的唯一法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为高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提供了新的大有可为平台。人文社会学科建设应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交流力度,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从而为构建人类人文社科文明共同体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社科人文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人文绍兴
社会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对策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