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沟通合作机制研究

2019-03-22赵奕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素质机制

赵奕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对于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主要是为了能够向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人才,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基于此,辅导员与专业教师通过良好沟通合作机制的确立,一来能够为高校学生提供最为精准的专业素质教育服务,二来能够及时并有效地解决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系统的同时,也能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1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关系

当前,虽然不少高校的辅导员,在处理日常行政和管理工作之余,也会担任一些专业课讲师的角色。但是从传统意义上来讲,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首先,定义不同。高校辅导员是指专门从事高校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 专业教师是高校内专门针对学生某一技能展开训练的教师,主要职责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其次,任职的资格不同。高校辅导员一般以校招为主,每所高校自行组织选拔考试,合格者即可担任辅导员;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博士学历,并有担任教师的资格,对其专业素质、教学经验以及其他等方面的要求较为严格。最后,职责不同。高校的辅导员,大多承担的是一些琐碎的行政管理事务,包括寝室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专业教师的责任是履行教学任务,完成既定的教学工作,能够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和就业发展提供帮助。

2 微时代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建立沟通合作机制的意义

2.1 良好沟通合作机制的确立是保障学生素质发展的要义

基于微时代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便捷,尤其在高校内部,快捷沟通软件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师之间互动不及时的僵局,为开展合作关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具体来讲,高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要是为了向社会输入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里面的素质除了包括专业素质、 技能素养之外,还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这些素质的培养,单单靠专业教师或辅导员是远远无法实现的。因此,为了能够保障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内部需要以院校的文化背景为依托,以学生的素质倾向为导向,设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辅导员—专业教师协同育人机制,保障两组织的信息互动,能够向对方传达第一手的学生资料,继而为专业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等后续工作的展开提供坚实的保障。

2.2 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是优化高校育人模式的前提

高校传统的育人模式相对于单一,辅导员虽然了解大多数学生的家庭背景、学籍情况以及心理素质,但是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业素质却一窍不通; 专业教师也是只要上完课,就不见人影,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几乎不管理学生的心理诉求或生活情况。基于此,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建立完善的沟通合作机制,能够恰当地根据学生的心理诉求、学习诉求以及其他各类需求等,设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协同育人机制功能的科学发挥,让学生可以在双重指导和关心中健康成长,这不仅能够尽早地帮助学生找到人生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其心智的发展[1]。

2.3 科学沟通合作机制是保障高校效益实现的基础

想要促进高校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除了从扩大招生、完善师资力量等方面推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内部管理工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建立有效的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合作沟通机制。一方面,辅导员将学生的心理情况,包括对学习的诉求、生活中遇到的烦恼简单地概括传达给专业教师,专业教师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全面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基础; 另一方面专业教师将学生的学习表现、 学习态度以及上课时候的情感变化传达给辅导员,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个性解读,或者是展开心理咨询,对于学生强化思想政治理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3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合作沟通机制建立的现状

首先,各主体的育人观念不同,难以在学生管理方面达成统一。当前,部分院校虽然引进了高素质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上乘。但是两类主体之间,却存在意见不统一和理念不和谐的情况,如辅导员认为高校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掌握生活方法更重要,因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大规模实践活动,力图让学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敞开心扉,获得真友谊;而专业教师则认为学习和就业比什么都重要,在专业课设置中常常严格要求学生,无论是课下作业还是课上的实践活动,难度都相对较大。这样一来,不仅使得学生越来越疲惫,怨声载道,而且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不利于院校师资团队的建设。

其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同样是由于意识上的偏差,不少院校的辅导员由于工作繁重,既要处理学生的学籍问题,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鉴定和考察,并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专业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备课,保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与时俱进,条件允许的话还要到企业中见习,为学生带来第一手的就业资料。同时专业教师也需要面对层层的职称选拔,准备论文或写书。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之外,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渐渐地少了,一些机械和重复的工作甚至让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身心俱疲,不仅无法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身心成长问题,对于学生素质培养以及就业发展来讲都是不负责任的现象[2]。

4 微时代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之间沟通合作机制建立的措施

4.1 依托互联网,加强彼此联系

有效的沟通是开展合作的前提,对于高校学生来讲,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有效沟通,能够为学生创建更为和谐的校园环境,使其身心发展和专业发展都得到有效保障。基于此,在实际的建设中,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该依托互动软件等互联网技术,及时保持联系,定期开展会议,就学生的学习态度、人际交往问题、烦恼、就业困境等一系列问题,展开有效的讨论,以推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让学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烦恼。

4.2 实施新方案,确立培养目标

传统的高校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该发生时代的变化,对学生素质提供更多元化的要求,使其能够在专业素质、职业技能、道德修养、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多个方面都有所建树和提升。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也应该以此为目标,建立更为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彼此之间分工明确,专业教师负责学习和技能方面的引导,并定期向辅导员汇报进度,以及学生的心理情况;辅导员管理学生的心理诉求,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向专业教师传达学生的学习需求,共同为学生的发展拟定前进的方向[3]。

4.3 共同促发展,核定监督准则

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想要在保证各自工作有效开展的情况下,建立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除了要依托互联网及时取得联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彼此之间的监督工作也十分重要。一方面,辅导员根据学生的反馈,能够了解专业教师的教学效果,并适当提出相关建议;专业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现状,了解到辅导员最近的工作进度和成效,彼此之间相互监督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有效保障。

5 结语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只有在有效合作、建立合作共同机制的情况下,才能保障学生专业素质、职业素养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发展。基于此,院校需要为沟通合作机制的建立提供有效平台,使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可以加强联系,并互相监督,提升各自工作效率的同时,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优化,进而为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动力。

猜你喜欢

辅导员素质机制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