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19-03-22黄薷丹
黄薷丹
(无锡太湖学院商学院,江苏无锡214000)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以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政策。为响应国家政策,唤醒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其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国内诸多高校都将《创业学》课程纳入了人才培养体系中。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其自身定位更决定了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并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必要性。然而在课程开设初期,由于缺乏创业教育经验,《创业学》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然而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19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各地各高校要“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教学与实践改革研究极其必要。
1 《创业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对课程认知度偏低
在《创业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知度较低,关注点更多的仍侧重于专业课。部分教师认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创新创业的诉求及意向,因此对该类课程的重视度不如专业课。而大部分学生也认为,自己毕业后的出路是找工作,并非创业,因此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较低。
1.2 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授《创业学》课程时,采用的教学方式仍然局限于单方面知识灌输,教学手段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式。此授课方式的吸引力较低,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没能给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也没能给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想法输出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会丧失对该类课程的学习热情。
1.3 教学内容侧重于理论
目前,《创业学》 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可概括为八大部分: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创业团队的构建、创业机会的发掘与评估、商业模式的确立、创业资金的来源、创业的管理精要、创业中的法律问题、创业计划书的撰写。部分教师仍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实践环节的设置。这样就会让学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其他专业课程教育一样只要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即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1.4 教学资源系统性不强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几年才兴起的学科,相关教学资源还未形成体系。理论方面,相关教材的可选性不如专业课。另外,不同学校的定位特点不同,选择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有区别,故市面上相关教材的针对性还不够。除此之外,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案、相关练习等也不够完备;实践方面,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创业实践基地还不够成熟,能够给学生提供的实践机会较为有限。
1.5 考核方式还欠严谨
一般来说,对学生高校课程的考核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创业学》课程亦是如此。但部分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记忆然后书写答题。成绩构成比例部分也是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较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低,对课程平时成绩的衡量也大多是看学生所做的课后练习题情况。对《创业学》课程来说,显然凭借记忆获得笔试考试的高分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很强。所以,当前课程考核方式还欠严谨,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有一定程度的忽略。
2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的探索
2.1 提升课程重视程度
首先,在《创业学》课程设置之初,应说明该课程开设的国家战略高度。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解决学生毕业出路的问题,更多的应该从国家经济发展驱动力的角度,为培育符合国家未来发展趋势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开设。
其次,可提升该课程所占学分,提升该类课程的“地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制度中去。教育部早在《关于做好2016 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就指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如此一来既契合教育部要求,又可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
最后,教师授课时,应告知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学习该课程,能让学生获得识别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快速决策的能力、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去工作的能力,能让学生走向社会后更快地适应社会、更好地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2.2 丰富课程教学方式
在《创业学》的课程教学中,应当以师生面对面教学方式为主,以网络视频教学为辅,聘请社会创业者在校园内定期开设创业家讲堂,三位一体,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授课方式,还可以综合使用小组协作、案例分析、专题研讨、情景模拟、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需要团队协作,所以在授课前可模拟真实的创业情境,将学生按照4~6 人为限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扮演创业角色,以便后续的合作分工。在授课中,让学生按小组就座,便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和情境模拟活动。总之,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充分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
除传统的面对面教学,网络视频教学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可充分利用当前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量身打造网络教学体系,如利用“学习通”APP 创建课程体系资料、 定期上传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教学课件、网络视频、参考资料、课后思考练习等。或整合教研室师资,录制慕课或微课,供学生课余学习。
最后,可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域资源,邀请当地成功创业者,定期在校园内开展创业家讲堂,让学生了解企业家真实的创业历程。如笔者所在高校地处无锡,无锡是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有很多知名企业在无锡落地生长。高校可充分利用地理优势,与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建立联系、邀请到校园中,为学生传递创业的火种。
2.3 搭建实战演练平台
除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还应为学生搭建实战演练平台。创新创业的实战演练平台既包括校内平台,也包括校外平台。
校内实践平台的搭建,一方面可在校园内组织创新创业竞赛,邀请校内教师和校外企业家作为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创业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与校外的风投公司进行商谈,为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必要的创业扶持,包括资金和管理方面等。此外,还可与相关学生实践活动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如笔者所在高校会组织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调查”“学年论文”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可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
校外实践平台的搭建,包括鼓励、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让学生参与学校实习基地企业的创业项目等,感受企业家的创业激情。另外,还可与当地政府对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创业大赛。如无锡市政府会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对获奖的项目可提供创业孵化服务。此外,很多地方政府都专门颁布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可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创业资金补贴、给予他们税收减免优惠政策等,高校可在其中担负起牵线搭桥的作用。
2.4 优化完善教学资源
优化完善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的整合,教材的编写,微课、慕课的录制、创业家讲堂视频的录制、创业比赛作品和视频的收集整理工作等。
2.4.1 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整合主要是指对《创业学》课程中教学章节内容的重新组织安排。自教育部倡导创新创业教育以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相关教材,但教材中的内容需要各高校结合其特定情况进行取舍。教师在备课中,应对选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合理调整,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内容进行讲解。另外,《创业学》课程会与其他创新创业类课程的部分内容有所重复,教师可与各科目授课教师进行协商,选取与课程教学目标高度匹配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确立后,教研组可统一编写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等教学资料,并在每学期进行更新、完善。
2.4.2 自行编写教材
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研组可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教材中,除了必要的创业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可在各章配备相应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可以从本土化出发,选择当地或周边城市的创业企业,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另外,在“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一章还可以附录历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的获奖创业计划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创业计划书的写法,还能让学生对该比赛项目有充分的认知。
2.4.3 录制收集视频
一方面可安排有教学经验或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录制微课、 慕课等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在线学习网站;另一方面,可将每一期创业家讲堂中创业者演讲的现场录制并保存下来,供学生自主观看;另外,可收集或录制各类创业竞赛的路演视频,作为学生的学习补充资料,或供参加创业大赛的团队参考。
2.5 科学建立考核体系
《创业学》课程的考核应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构成比例,除了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外,还应考核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如,可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并重,在总评成绩中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的衡量除学生的出勤情况,还可包括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学生在线学习、创业家讲堂等创业类视频和讲座的参与情况等。期末考核方式可设置为创业路演的形式,要求学生按照学期伊始所分的创业小组参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规格撰写创业计划书,并制作PPT 进行现场路演。授课教师对学生所交材料和路演情况进行打分。这种期末考核方式既能考核学生对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也能考核学生是否具备敢闯敢拼、 承受挫折的创业精神,还能考核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和团队分工与协作能力。
2.6 培养“双师型”创业师资
应用型高校教师要做好创新创业类课程的教育工作,还须培养一批优秀的“双师型”创业师资。
一方面,可对现有教师进行培养,扩充“双师型”师资队伍。首先,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创业相关理论知识的进修和培训。其次,提供平台,鼓励现有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只有教师具备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才能培养出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
另一方面,学校可从外部引进学历符合高校标准、且有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除此之外,还可以聘用社会成功的知名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既能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对于学生合适的创业创意还能提供资金支持。
3 结语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产业转型迫在眉睫,“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产出”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及劳动密集型产业急需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取代。我国越来越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而这些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必须要依赖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对以《创业学》 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类课程进行教学方式和实践的探索和改革,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创新创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