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对中非经贸合作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9-03-22况璐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威胁论非洲人战略伙伴

□况璐琳

2000年10月,中非合作论坛首次举办。论坛一贯秉持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1]的宗旨。近年来,中非双边关系逐步深化。中非友好关系扎根于双边相似的“成长”背景:中国与非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能。中非关系经受住了时代风云变幻的考验,为国际关系树立了典范。当前,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中非关系不断发展演进,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新的挑战。双方在战略互信持续深化,传统友谊不断加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在部分领域发生了碰撞与摩擦。

一、文化差异对中非双边经贸合作产生的影响

(一)不同语境对中非商务谈判造成的影响。从15世纪开始,西方列强入侵非洲并展开400多年的殖民统治。长期的压迫与掠夺给非洲大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让大量西方文化在本土“落地生根”。西方思想的传播与渗透影响着非洲人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商务谈判中,他们会显露西方人“直言不讳”的性格特征。相较于非洲人的直来直往,中国人会显得含蓄内敛——儒家思想推崇的“温良恭俭让”造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处世方式。在谈判桌上,中国人的婉转迂回往往让习惯“直奔主题”的非洲人云里雾里、不明就里,很容易造成双方的话不投机,最终导致商务洽谈的不欢而散。

(二)不同的时间观念引发劳资矛盾。吃苦耐劳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国人将这种精神带出国门,在非洲仍旧将加班加点视为往常。中国人这种“苦行僧”式的工作风格让非洲人着实不能理解。在非洲人的时间观念里,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可谓泾渭分明,他们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以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加之非洲工会的“庇护”,当地人可以底气十足地维护自己休假的权利,这样就为中方投资者在非洲雇用劳动力造成了阻碍。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制造文化沟通障碍。非洲主要有三种宗教:传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传统宗教是本土宗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是外来宗教。长久以来,非洲的宗教文化受西方的影响颇深,这让非洲和西方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础。在中国,无神论者占主导地位,这让非洲人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进而为双方合作交流的障碍埋下了伏笔。

(四)安全意识的差异阻碍中非关系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洲的局部冲突不断,安全形势脆弱,威胁着当地的和平发展,这让初来乍到的中国商人有些措手不及。近年来,驻非的中企员工不断成为治安抢劫、绑架人质、恐怖袭击等安全事件的受害者,这不仅影响了在非中企员工的日常生活,而且也会影响中非双边关系的长远稳定发展[2]。

(五)“中国威胁论”扰乱中非经贸合作。进入21世纪,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经贸合作方面,双方逐步建立了互利互信的战略伙伴关系。但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开始鼓吹和散布“中国威胁论”,主要包括所谓的“经济制度威胁论”、“软实力威胁论”和“资源掠夺论”等等。尽管“中国威胁论”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在实践上也毫无事实根据[3],但这些不实的宣传难免为中非合作双方造成误解。

二、消除文化差异对中非双边经贸合作产生影响的策略

(一)消除对话障碍,培养双方默契。在用语习惯上,非洲与西方国家相同的特点是“直接明了”,这与中国式的“婉转迂回”存在较大差异。中非双方想要实现经贸合作的互利共赢,应该充分了解和尊重双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尽量消除对话交流上的差异。文化上的相互认同和欣赏可以帮助双方培养默契、建立信任感,从而为中非的经贸合作打开崭新的局面。

(二)力求互解互谅,构建和谐关系。非洲人生活节奏缓慢,时间观念淡薄。即使约好时间,也几乎从不守时[4]。非洲人很容易将这种生活习惯带到经贸活动中,这给向来守时的中国合作方带来一定的困扰。面对时间观念的差异,中非双方应该互解互谅,力求在时间问题上达成一致,促使合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沟通畅达。非洲有扎根本土的宗教,也有外来移植的宗教,这让当地居民在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情况下享有较为丰富的精神生活。非洲人对自己的宗教信仰心怀虔诚,愿意出资修建教堂和举办宗教仪式。在中国,“道儒佛”三教思想一致浸润着国人。中非双方应该秉持“求同存异”的理念,展开高层访问、民间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交流,做到文化上的互学互鉴。只有在意识形态上达成相互理解和尊重,中非的经贸合作之路才会愈发畅达。

(四)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合作。中国政府应该加强关注非洲的和平问题,积极参与同非洲的安全合作,协助其解决地区冲突;在参与维护非洲的地区安全时,中国应该充分尊重非洲的主导权,维护其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中国政府可以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协调非洲的安全问题,建立和平稳定的国际政治新秩序;中国可以通过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提高其自主发展的能力,标本兼治地解决非洲的安全问题[5]。

(五)促进合作交流,加强政治互信。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妖言惑众,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为中非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设置障碍。事实上,中非合作向来遵循和平友好、团结协作和共同发展的原则,双边是休戚与共的战略伙伴关系。中非双方应该继续深入交流,加强政治互信,共同抵御“新殖民主义”等扭曲事实的言论。在经贸合作方面,中非双方应该达成共识:共同珍惜既有的合作成果,一起展望合作共赢的未来。在对非政策上,中国一贯坚持与非洲国家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6]。文化上的互学互鉴、互谅互解将有利于双方深化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将有利于双方加深认识,为经贸合作打开局面;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将有利于双方消除矛盾,为经贸合作铺平道路;加强中非文化交流,将有利于双方增进友谊,为经贸合作巩固基础。

真诚友好、平等相待是中国对非政策的总体原则和目标之一,中国将不断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始终支持非洲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国家,同非洲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经贸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合作,促进双边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共同繁荣。

猜你喜欢

威胁论非洲人战略伙伴
2022年普利兹克奖:弗朗西斯·凯雷成为首个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的非洲人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头顶神功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话语的形成、特点和反制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索尔维成为Stratasys公司增材制造(AM)材料的战略伙伴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误解非洲
没洗脸
21世纪初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